第三回 王書手報恩嫁女 濟小塘擇日完親

關燈
話說王太受了家童的密計,等到次日早飯以後,走到前邊與小塘閑談。

    小塘說:“賢東這幾日常在家中,外邊無有事麼?”王太說:“卻無什麼正事,隻因敝友相托一言,甚難處理,我這個朋友與我同姓,年過五旬,隻有一女,雖然不是出色,也算是才貌無比,如今年方二八,正宜求聘,不論本京、外省定要尋一個飽學秀才。

    恩人你說這事如何替他去做?” 家童在旁說:“王大爺,這門親事何不給我家相公說呢?”小塘說:“好狗才,誰叫你在此多言!”王太明知故問,說:“恩人當真還未完婚事麼?”小塘說:“實不相瞞,隻因功名未遂,苦守寒窗,二十有五載了。

    ”王太說:“相公,你這就不是了,常言說得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功名雖然要緊,自有遲早不同,以有限之光陰,往再坐廢,豈不甚為可惜,不如俯就這段良緣,倒也使的,還請恩人三思。

    ”小塘聽罷,心中想道:看來王長者之言皆是正理。

    我想家中又無父母兄弟,就在此作親倒也可以。

    想罷,開言說:“賢東之言使學生茅塞俱開,但恐貴友豪富,不肯招此窮酸耳。

    ”王太見小塘有了口氣,乘勢說道:“實不相瞞,昨日我出監之後,前去看望敝友,他尊相公為人,就有許親之言,方才老漢不敢直言,恐相公不允,難收口耳。

    今若此,待我看個吉日,就下定禮。

    ”言罷拿過曆書一看,說:“恩人,明日初七就是下聘的日子,十二日乃嫁娶良辰,事不宜遲,相公快拿聘禮過來,我好送去。

    ” 小塘連忙打開箱子,取出一對碧玉妃塊交與王太。

    王太辭出來,到後邊暗把家童叫進去,說;”如今親事已成,到過門的時候難道還能哄他不成?”家童說:“你老放心,我已籌計停當,到過門的時節,隻用黃昏之時,叫我相公上了喜轎,拾出去多繞幾條胡同再擡回家來,進門之時放着轎簾,他又從來沒進内宅,那裡認的?他若要見丈人、丈母,隻說京内風俗,頭一日忌相見面,等他與姑娘入了洞房成了夫婦,次日見面也就沒的說了。

    ”王太夫婦聽了心中大喜。

     到了次日,煩人寫了一張嫁娶良辰,後面寫着此日完親,男者忌見丈人丈母。

    王太親自交與小塘,小塘也甚歡喜。

    轉眼之間到了十二,王太在外邊雇下花轎、燈籠火把、樂器等類,到了黃昏之時,齊到門前,王太走進書房,看看小塘更完衣服,送在門外打發上轎而去。

    鼓樂喧天在街上轉了幾個灣子,複又擡将回來,把轎拾在大門以裡,燈籠散去,王太才請小塘下轎,黑夜之間小塘那裡認的,跟王太進了内宅,見堂前輝煌,擺着香案。

    王太說:“相公,嶽父嶽母今日不宜相見,已經托我夫人主婚。

    ”言罷,叫馬氏撫出新人,拜了天地,送入洞房,轉身而去。

     且說小塘與玉容小姐一夜情景難以盡述。

    到了次日清早,小兩口起來桅洗已畢,小塘出了房門,拾頭一看,見王太夫婦坐在堂前,連忙上前,說:“老賢東為何來的尚早?”王太說;‘我還未曾出門,這話從何而來?”小塘并不驚忙,複又言道:“老賢東,煩你把我嶽父嶽母請來,我好拜見。

    ”王太說:“恩人,你那嶽父嶽母沒有工夫,說是叫我夫婦二人替他受了禮罷。

    ”小塘說:“這事如何使的,還是請來為是。

    ”正然間就看兩個家童在旁亂笑,小塘說:“沒規矩的狗才,在此笑的什麼!”正然怒罵,玉容走到跟前,說:“爹,娘,如今不必隐瞞,将此事說明了吧。

    ”小塘聽見這話越發胡塗,呆呆的隻是等着。

    王太将那始末情由說了一遍,小塘半信半疑,走到前邊看了一看,依舊還是舊的住處。

    自己不覺失笑,反身進來,說:“房東既要成全此事,何不明言?“王太說:“恩人你曾說過,君子施德不望報,我若明言,此事難成。

    略施小計才能得報大恩。

    ”小塘聽罷倒身便拜,王太夫婦受了兩禮,小塘從此安心樂業以待下科。

    住了月餘自覺盤費短少,嶽丈又不從容,無奈寫了一封家書,叫家童回家折變産業。

     這家童去了半載。

    一日回來,見了小塘說:“小人到家把書信與大爺看了,大爺找了一個财主将地當了五百銀子,小人怕路上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