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小嗣君乞降納貢 坤郡主奏凱班師

關燈
深深一躬。

    郡主娘娘連忙立起身來,答禮道:“此次妄動幹戈,原系貴國無理取鬧。

    如今也不用講他了。

    小國王既是悔過投誠,待本帥奏請敝邦主上定奪。

    ”左右丞相俱各立起,欠身道:“全仗元帥善言,婉達貴國大君,使敝國得保社稷,實出元帥所賜。

    ”郡主連稱“豈敢”,道:“老丞相太覺言重了。

    ”左右丞相起身告辭道:“老夫回去,敬備降表貢品,專候貴邦國王允準奉上。

    至若犒軍之物,明日先行送來。

    ”說罷,整整烏紗,移步下階。

    郡主見兩位丞相十分恭敬,即忙款動金蓮,親送出營。

    左右丞相再三辭謝,上馬而去。

     兩入并馬而行,竊竊私議。

    左丞相道:“不信女兒國的軍容如此威猛,隊伍又如此整齊。

    那個元帥郡主娘娘,明明是個男子,反是巾帼行為,纏得好一雙小足。

    那帳前的許多将士,明明都是婦人,反是衣冠舉動,高視闊步,這個緣故實在令人不解,究竟是何取義?”右丞相道:“他們自立國以來定例如此。

    大約因這‘陰陽’二字系‘陰’字在前,‘陽’字在後,‘陰’屬女,女子當先專治外事,不用穿耳纏足。

    ‘陽’屬男,男子退後,主持中饋,豈容博帶峨冠?”左丞相道:“聞得女兒國的婦人,腮邊都有胡子,為何站在元帥兩旁的婦人,内中有兩個年紀約有二十八九的光景,為何唇邊颏下都是光光的,并沒有一根髭須,竟與女子一般無二?”右丞相道:“老年兄,你還沒有知道麼?屈指算來,七八年前,女兒國王娶了天朝男子來做國後娘娘,兩位相國也娶了天朝男子做夫人。

    天朝有種西施散,抹在唇上颏下,就永遠不生髭須了。

    如今他們宮中的老王妃、老宮娥,都把胡須剃削淨盡,抹了兩三次的西施散,面上都是光光的了。

    連民間的婦女也是個個無須。

    凡有天朝航海生涯的人,販這西施散到女兒國去銷售,無不利市三倍。

    那兩個三旬以内的女将,你道是誰?就是天朝娶來的相國夫人。

    本來并不纏足,後來因要嫁往女兒國去,把兩足略略纏裹,墊了許多高底,裝成小足。

    故而他兩個的個子,比别的女将長了好些。

    ”右丞相道:“原來如此,老年兄真算得博聞強識的君子。

    ”東門吉與西門政一路并馬閑談,到了天保城,叫開城門,一徑來至午朝門外下馬,進宮朝見嗣君,奏明與元帥問答的言語。

    又将女兒國軍容威武,将勇兵強的氣象述了一遍,“若不早去請降,社稷定然難保”。

    嗣君道:“多虧兩位先生善于辭令,淑士方得安全。

    明日去犒軍,可備白銀三十萬兩,十萬兩送與元帥,二十萬兩犒賞大小三軍,先行送去。

    降書、降表作何稱呼?”左丞相奏道:“我國與女兒國本是兄弟之邦,如今主上年輕,據老臣愚見,不如對女兒國王稱他做叔父,未識主上以為然否。

    ”嗣君道:“正合孤意。

    先生作速去寫。

    再備貢品黃金五十萬兩,作為賠償兵費之需。

    ”二位丞相領旨出宮,忙去趕辦。

    到了次日,修成書信,差兩個殿尉官并二十名軍士,擡了犒軍的銀兩,送到女兒國營中。

    殿尉官領了丞相鈞旨,押送三十萬花銀,徑到女兒國大營,見了元帥,呈上書信。

    元帥拆開看了,照單全收。

    兩個殿尉官每人賞了白銀二百兩,二十名軍士總給白銀六百兩,發了回書。

    殿尉官帶領軍士,稱謝别去不題。

     再說郡主娘娘坤蕙芳,自淑士國左右丞相奉了嗣君之命,前來女兒國營中情願投誠,及至丞相去後,便與丈夫枝蘭音郡馬商議。

    當晚蘭音就在燈前與元帥夫人修成淑士國乞降納貢、願受節制的奏章,将前後戰勝的情形細細陳明。

    次日選了一員裨将,給了路費,上馬加鞭,背着本章,星夜回京。

    到了女兒國鳳凰城中,徑投黎相府來,見了紅薇學士。

    黎相國問明了情節,便喚家人去知會了紫萱學士。

    不一時,紫萱到來,略談幾句,随即帶了赍本官兒,偕往朝中奏明國王。

    國王陰若花拆開奏章,從頭至尾細細看了一遍,不覺大悅。

    回顧二位相國道:“若無紫绡姊姊破除妖法,淑士國那得投降?他既情詞懇切,願受節制,已有悔過之心。

    所奪峻德、飛虎兩城的侵地,仍舊歸還淑士,不知二卿以為何如。

    ”紅薇、紫萱都道:“主上寬容大度,柔遠有經,足使淑士國的君臣畏威懷德。

    ”國王又道:“盧相國速代孤家草诏。

    ”紫萱領旨回府,當晚草成诏書,明日上朝,國王過目,用了禦寶,仍命赍奏回京的那員裨将恭奉诏書前去。

    按下慢表。

     且說二路元帥郡主坤蕙芳,在着營中無事,姊妹飲酒談心,十分快樂。

    不一日,國王诏書已到。

    淑士國丞相也将乞降的書表、納貢的黃金送到營中。

    元帥起身迎接二位丞相進營見禮,分賓主坐定獻茶。

    元帥緻謝犒軍之費,丞相緻謝周旋之力。

    元帥收了書表貢金,便道:“寡君诏雲:貴國嗣君既知悔過,願受敝國節制,所取峻德、飛虎兩處的地方,本帥班師之日,咨照守城的将士,仍舊歸還貴國管轄便了。

    ”左右丞相聽了大喜,打一躬道:“全賴元帥鼎力,敝國嗣君實深感荷。

    請問元帥定于何日凱旋?國主本欲與元帥送行,因在喪服之中,故而命老夫等代送。

    ”元帥道:“不敢有勞。

    本帥過了明日,後天便要啟行回國。

    ”二位丞相道:“老夫告别。

    後日再來恭送。

    ”元帥再三稱謝,送出大營。

    東門吉、西門政上馬揚鞭,徑回天保城,去複嗣君之命。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