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回 趙大令成名飛過海 王三太箴語勖官方

關燈
,何不說出來,大家商量。

    況你老輩子年高有德,想出來的主意總不會錯的。

    ”諸位當說有個法子,可以兩全其美這個人是誰?就是趙青雲的伯伯。

    聞聽衆人要問他什麼法子,他便說道:“據我看來,若叫舜琴去頂他老子的名字是萬萬做不得的。

    依我的愚見,不如在我們同族裡找一個人出來,叫他頂着趙棠的名字去做,多少拿幾個錢出來,替趙棠辦喪葬的事,餘下的錢給舜琴娘兒們做過活。

    在這一邊,譬如白丢了,還樂得收回幾個。

    在那一邊,貪得便宜,作現任的官,豈不是兩全其美的法子。

    ”衆人都說道:“你老輩子倒底說的不錯,沒有再好過這個主意的了。

    但是我們這鎮上同族的這些人,誰又能拿得錢出來,不是又是件難事嗎?”趙青雲的伯伯道:“大家如若以我出的主意不錯,肯照這樣辦,我們這一族姓趙的人就未必找尋不出來一個。

    ”衆人都道:“我們是錄找不來,率性求求你老輩子罷咧。

    如有人承認,一定照你老輩子話辦。

    ”趙青雲的伯伯又道:“既然如此,須得舜琴的娘出來,趁大衆都在此地,說說定。

    我去尋個同族的人承認就是。

    ”大家夥便把趙棠的妻子同舜琴一起叫在趙青雲伯伯跟前,三面說明白,找人頂替,貼補辦喪葬及日後過活的話。

    他伯伯這才寫信叫了趙青雲回家。

    又邀齊在場親族同趙棠之妻,說定貼補趙棠喪葬費一千兩,趙棠妻的養贍費一千兩,并許帶着舜琴同到衙門去。

    當時大家都說趙青雲的伯伯做事公道,稱贊不了。

    趙棠之妻便把趙棠的官照檢齊交付青雲。

    青雲就在辦鹽的銀子裡挪出二千兩,當着大衆交給趙棠之妻。

    看見白花花的一封一封鹽庫錠,喜得眉開眼笑,收拾過去,感激不盡。

    從此以後,趙青雲便改名叫趙棠,把原來的名字做了外号。

    料理進京好出去作官。

    一路風餐雨宿,不必細表。

    到得京城,就在安徽會館住下,拜同鄉,扯親戚。

    青雲在吳城時候,這與一般官場中是給交慣了的,周旋應對,一些自然,毫不勉強。

    一般同鄉、京官均被他聯絡得非常要好。

    投供、領憑、引見一切事都有人替他料理,慰慰貼貼。

    到什麼時候,該在什麼地方去投供,他便穿着衣帽去投供。

    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去領憑,也有人帶着他去領憑。

    他自己一毫不要費心,成日家三朋四友,下下飯莊子,逛逛琉璃廠,聽聽戲,到下處,逛窯子,鬧個不亦樂乎。

    因此也便很交識了幾位知己朋友。

    内中便有替他籌劃。

    是不久要帶缺出京。

    趁着自己在裡頭拜一兩位闊老師,将來到了省,什麼升調的機會,便好作個奧援。

    青雲雖然是把官場中的應酬學了一點,其實那做官的秘訣他卻未曾得到。

    難得有這知己朋友替他未雨綢缪,便連聲拜托。

    京城裡是有這一種人,專門與外官帶馬扯皮條的,受了青雲托囑,尋着熟路,花了千兒八百。

    某中堂,某尚書、侍郎都拜為老師。

    這老師循例,門生出京要送一二封本省督撫的信,無非是說某人是我門生,到省後要他照應的些話。

    有了這封信,到省先投遞了。

    那督撫見面便要格外地垂青。

    但這信雖是說循例送給門生的,然而門生得了這封信,大可大用,小可小用,也是個循例的酬報。

    青雲腰包裡放着王三太爺現現成成的二萬銀子,樂得慷他人之慨,各處的饋送均豐于常例。

    所以上至尚侍,下至司員、部書沒一個不說趙青雲好的。

    這封送行信也因此寫得格外切實。

     一日趙青雲正坐在會館房裡,預備将要出京的事情。

    忽然有一位戶部司員勒子涓衣冠齊楚跑了進來,向着青雲深深一揖,笑着說道:“恭喜青翁升官發财。

    ”便在袖筒裡抽出一個紅紙封套,恭恭敬敬遞給青雲。

    青雲一時倒怔住了,不知何事。

    雙手接了過來,一面讓坐,一面将紅紙封套内裝的物件取出一看,原來疊着兩張戶部執照。

    打開再看,一張填着同知銜,一張填着花翎,均是趙棠的名字。

    随手又套了進去。

    說:“費心得很。

    ”勒子涓說:“豈敢,豈敢。

    青翁休怪兄弟辦事遲緩。

    遲雖遲了幾天,青翁這冰銜花翎可着實讨了大便宜。

    如若未引見之先報捐,要多用兩張印結。

    這兩張印結該多少銀子。

    見既引了,這兩張即結的錢不是樂得省的嗎?這該打算盤的去處,不能不打算盤,并不是一定啬苛,青翁以為何如?”青雲又極口稱謝,并說:“這捐款等一下就送過來。

    ”勒子涓道:“何必如此忙法呢?”間談一回,便也去了。

    青雲在京諸事辦停妥了,便去禀辭老師,作别朋友,不用說是送下程,請餞行酒的鬧得一塌糊塗。

    青雲受了高明人的指教,自然也用一番留别恭敬的酬答。

    擇吉出京,仍繞回到桐城,上墳祭祖,耽擱三五天,帶着舜琴前去赴任。

    一帆風順,不多幾日便到了江西地界。

    一過九江,青雲坐在船艙裡不覺心裡畢剝一跳,想道:過去不遠就是吳城,此番過吳城,還是上去不上去的好?若是上去,見了王三太爺,他問起我那辦秋綱的事,我将何詞以對呢?若是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