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豔理親喪

關燈
一枝桃花,題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舊詩寫着道是: 桃紅又是一年春。

     注雲:“杏花陪一盞,坐中同庚者陪一盞,同辰者陪一盞,同姓者陪一盞。

    ”衆人笑道:“這一回熱鬧有趣。

    ”大家算來,香菱、晴雯、寶钗三人皆與他同庚,黛玉與他同辰,隻無同姓者。

    芳官忙道:“我也姓花,我也陪他一鐘。

    ”于是大家斟了酒,黛玉因向探春笑道:“命中該着招貴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們好喝。

    ”探春笑道:“這是個什麼,大嫂子順手給他一下子。

    ”李纨笑道:“人家不得貴婿反挨打,我也不忍的。

    ”說的衆人都笑了。

     襲人才要擲,隻聽有人叫門。

    老婆子忙出去問時,原來是薛姨媽打發人來了接黛玉的。

    衆人因問幾更了,人回:“二更以後了,鐘打過十一下了。

    ”寶玉猶不信,要過表來瞧了一瞧,已是子初初刻十分了。

    黛玉便起身說:“我可撐不住了,回去還要吃藥呢。

    ”衆人說:“也都該散了。

    ”襲人寶玉等還要留着衆人。

    李纨寶钗等都說:“夜太深了不象,這已是破格了。

    ”襲人道:“既如此,每位再吃一杯再走。

    ”說着,晴雯等已都斟滿了酒,每人吃了,都命點燈。

    襲人等直送過沁芳亭河那邊方回來。

     關了門,大家複又行起令來。

    襲人等又用大鐘斟了幾鐘,用盤攢了各樣果菜與地下的老嬷嬷們吃。

    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兒。

    那天已四更時分,老嬷嬷們一面明吃,一面暗偷,酒壇已罄,衆人聽了納罕,方收邦漱睡覺。

    芳官吃的兩腮胭脂一般,眉梢眼角越添了許多豐韻,身子圖不得,便睡在襲人身上,“好姐姐,心跳的很。

    ”襲人笑道:“誰許你盡力灌起來。

    ”小燕四兒也圖不得,早睡了。

    晴雯還隻管叫。

    寶玉道:“不用叫了,咱們且胡亂歇一歇罷。

    ”自己便枕了那紅香枕,身子一歪,便也睡着了。

    襲人見芳官醉的很,恐鬧他唾酒,隻得輕輕起來,就将芳官扶在寶玉之側,由他睡了。

    自己卻在對面榻上倒下。

     大家黑甜一覺,不知所之。

    及至天明,襲人睜眼一看,隻見天色晶明,忙說:“可遲了。

    ”向對面床上瞧了一瞧,隻見芳官頭枕着炕沿上,睡猶未醒,連忙起來叫他。

    寶玉已翻身醒了,笑道:“可遲了!”因又推芳官起身。

    那芳官坐起來,猶發怔揉眼睛。

    襲人笑道:“不害羞,你吃醉了,怎麼也不揀地方兒亂挺下了。

    ”芳官聽了,瞧了一瞧,方知道和寶玉同榻,忙笑的下地來,說:“我怎麼吃的不知道了。

    ”寶玉笑道:“我竟也不知道了。

    若知道,給你臉上抹些黑墨。

    ”說着,丫頭進來伺候梳洗。

    寶玉笑道:“昨兒有擾,今兒晚上我還席。

    ”襲主笑道:“罷罷罷,今兒可别鬧了,再鬧就有人說話了。

    ”寶玉道:“怕什麼,不過才兩次罷了。

    咱們也算是會吃酒了,那一壇子酒,怎麼就吃光了。

    正是有趣,偏又沒了。

    ”襲人笑道:“原要這樣才有趣。

    必至興盡了,反無後味了。

    昨兒都好上來了,晴雯連臊也忘了,我記得他還唱了一個。

    ”四兒笑道:“姐姐忘了,連姐姐還唱了一個呢。

    在席的誰沒唱過!”衆人聽了,俱紅了臉,用兩手握着笑個不住。

     忽見平兒笑嘻嘻的走來,說親自來請昨日在席的人:“今兒我還東,短一個也使不得。

    ”衆人忙讓坐吃茶。

    晴雯笑道:“可惜昨夜沒他。

    ”平兒忙問:“你們夜裡做什麼來?”襲人便說:“告訴不得你。

    昨兒夜裡熱鬧非常,連往日老太太、太太帶着衆人頑也不及昨兒這一頑。

    一壇酒我們都鼓搗光了,一個個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來。

    四更多天才橫三豎四的打了一個盹兒。

    ”平兒笑道:“好,白和我要了酒來,也不請我,還說着給我聽,氣我。

    ”晴雯道:“今兒他還席,必來請你的,等着罷。

    ”平兒笑問道:“他是誰,誰是他?”晴雯聽了,趕着笑打,說道:“偏你這耳朵尖,聽得真。

    ”平兒笑道:“這會子有事不和你說,我幹事去了。

    一回再打發人來請,一個不到,我是打上門來的。

    ”寶玉等忙留,他已經去了。

     這裡寶玉梳洗了正吃茶,忽然一眼看見硯台底下壓着一張紙,因說道:“你們這随便混壓東西也不好。

    ”襲人晴雯等忙問:“又怎麼了,誰又有了不是了?”寶玉指道:“硯台下是什麼?一定又是那位的樣子忘記了收的。

    ”晴雯忙啟硯拿了出來,卻是一張字帖兒,遞與寶玉看時,原來是一張粉箋子,上面寫着“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

    [庚辰雙行夾批:帖文亦蹈俗套之□。

    ]寶玉看畢,直跳了起來,忙問:“這是誰接了來的?也不告訴。

    ”襲人晴雯等見了這般,不知當是那個要緊的人來的帖子,忙一齊問:“昨兒誰接下了一個帖子?”四兒忙飛跑進來,笑說:“昨兒妙玉并沒親來,隻打發個媽媽送來。

    我就擱在那裡,誰知一頓酒就忘了。

    ”衆人聽了,道:“我當誰的,這樣大驚小怪。

    這也不值的。

    ”寶玉忙命:“快拿紙來。

    ”當時拿了紙,研了墨,看他下着“檻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個什麼字樣才相敵。

    隻管提筆出神,半天仍沒主意。

    因又想:“若問寶钗去,他必又批評怪誕,不如問黛玉去。

    ” 想罷,袖了帖兒,徑來尋黛玉。

    剛過了沁芳亭,忽見岫煙顫顫巍巍的迎面走來。

    寶玉忙問:“姐姐那裡去?”岫煙笑道:“我找妙玉說話。

    ”寶玉聽了詫異,說道:“他為人孤癖,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目。

    原來他推重姐姐,竟知姐姐不是我們一流的俗人。

    ”岫煙笑道:“他也未必真心重我,但我和他做過十年的鄰居,隻一牆之隔。

    他在蟠香寺修煉,我家原寒素,賃的是他廟裡的房子,住了十年,無事到他廟裡去作伴。

    我所認的字都是承他所授。

    我和他又是貧賤之交,又有半師之分。

    因我們投親去了,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竟投到這裡來。

    如今又天緣湊合,我們得遇,舊情竟未易。

    承他青目,更勝當日。

    ”寶玉聽了,恍如聽了焦雷一般,喜的笑道:“怪道姐姐舉止言談,超然如野鶴閑雲,原來有本而來。

    正因他的一件事我為難,要請教别人去。

    如今遇見姐姐,真是天緣巧合,求姐姐指教。

    ”說着,便将拜帖取與岫煙看。

    岫煙笑道:“他這脾氣竟不能改,竟是生成這等放誕詭僻了。

    從來沒見拜帖上下别号的,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