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

關燈
“咱們這裡誰是吃過猴兒尿的,别裝沒事人兒。

    ”薛姨媽笑道:“笑話兒不在好歹,隻要對景就發笑。

    ”說着又擊起鼓來。

    小丫頭子們隻要聽鳳姐兒的笑話,便俏俏的和女先兒說明,以咳嗽為記。

    須臾傳至兩遍,剛到了鳳姐兒手裡,小丫頭子們故意咳嗽,女先兒便住了。

    衆人齊笑道:“這可拿住他了。

    快吃了酒說一個好的,别太逗的人笑的腸子疼。

    ”鳳姐兒想了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過正月半,合家賞燈吃酒,真真的熱鬧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婦、孫子媳婦、重孫子媳婦、親孫子、侄孫子、重孫子、灰孫子、滴滴搭搭的孫子、孫女兒、外孫女兒、姨表孫女兒、姑表孫女兒,……嗳喲喲,真好熱鬧!”衆人聽他說着,已經笑了,都說:“聽數貧嘴,又不知編派那一個呢?”尤氏笑道:“你要招我,我可撕你的嘴。

    ”鳳姐兒起身拍手笑道:“人家費力說,你們混,我就不說了。

    ”賈母笑道:“你說你說,底下怎麼樣?”鳳姐兒想了一想,笑道:“底下就團團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衆人見他正言厲色的說了,别無他話,都怔怔的還等下話,隻覺冰涼無味。

    史湘雲看了他半日,鳳姐兒笑道:“再說一個過正月半的。

    幾個人擡着個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萬的人跟着瞧去。

    有一個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點着了。

    隻聽‘噗哧’一聲,衆人哄然一笑都散了。

    這擡炮仗的人抱怨賣炮仗的捍的不結實,沒等放就散了。

    ”湘雲道:“難道他本人沒聽見響?”鳳姐兒道:“這本人原是聾子。

    ”衆人聽說,一回想,不覺一齊失聲都大笑起來。

    又想着先前那一個沒完的,問他:“先一個怎麼樣?也該說完。

    ”鳳姐兒将桌子一拍,說道:“好羅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節也完了,我看着人忙着收東西還鬧不清,那裡還知道底下的事了。

    ”衆人聽說,複又笑将起來。

    鳳姐兒笑道:“外頭已經四更,依我說,老祖宗也乏了,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

    ”尤氏等用手帕子握着嘴,笑的前仰後合,指他說道:“這個東西真會數貧嘴。

    ”賈母笑道:“真真這鳳丫頭越發貧嘴了。

    ”一面說,一面吩咐道:“他提炮仗來,咱們也把煙火放了解解酒。

    ”賈蓉聽了,忙出去帶着小厮們就在院内安下屏架,将煙火設吊齊備。

    這煙火皆系各處進貢之物,雖不甚大,卻極精巧,各色故事俱全,夾着各色花炮。

    林黛玉禀氣柔弱,不禁畢駁之聲,賈母便摟他在懷中。

    薛姨媽摟着湘雲。

    湘雲笑道:“我不怕。

    ”寶钗等笑道:“他專愛自己放大炮仗,還怕這個呢。

    ”王夫人便将寶玉摟入懷内。

    鳳姐兒笑道:“我們是沒有人疼的了。

    ”尤氏笑道:“有我呢,我摟着你。

    也不怕臊,你這孩子又撒嬌了,聽見放炮仗,吃了蜜蜂兒屎的,今兒又輕狂起來。

    ”鳳姐兒笑道:“等散了,咱們園子裡放去。

    我比小厮們還放的好呢。

    ”說話之間,外面一色一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許多的滿天星、九龍入雲、一聲雷、飛天十響之類的零碎小爆竹。

    放罷,然後又命小戲子打了一回“蓮花落”,撒了滿台錢,命那孩子們滿台搶錢取樂。

    又上湯時,賈母說道:“夜長,覺的有些餓了。

    ”鳳姐兒忙回說:“有預備的鴨子肉粥。

    ”賈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罷。

    ”鳳姐兒忙道:“也有棗兒熬的粳米粥,預備太太們吃齋的。

    ”賈母笑道:“不是油膩膩的就是甜的。

    ”鳳姐兒又忙道:“還有杏仁茶,隻怕也甜。

    ”賈母道:“倒是這個還罷了。

    ”說着,已經撤去殘席,外面另設上各種精緻小菜。

    大家随便随意吃了些,用過漱口茶,方散。

     十七日一早,又過甯府行禮,伺候掩了宗祠,收過影像,方回來。

    此日便是薛姨媽家請吃年酒。

    十八日便是賴大家,十九日便是甯府賴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單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吳新登家。

    這幾家,賈母也有去的,也有不去的,也有高興直待衆人散了方回的,也有興盡半日一時就來的。

    凡諸親友來請或來赴席的,賈母一概怕拘束不會,自有邢夫人、王夫人、鳳姐兒三人料理。

    連寶玉隻除王子騰家去了,餘者亦皆不會,隻說賈母留下解悶。

    所以倒是家下人家來請,賈母可以自便之處,方高興去逛逛。

    閑言不提,且說當下元宵已過── [蒙回末總批:讀此回者凡三變。

    不善讀者徒贊其如何演戲、如何行令、如何挂花燈、如何放爆竹,目眩耳聾,應接不暇。

    少解讀者,贊其座次有倫、巡酒有度,從演戲渡至女先,從女先渡至鳳姐,從鳳姐渡至行令,從行令渡至放花爆:脫卸下來,井然秩然,一絲不亂。

    會讀者須另具卓識,單着眼史太君一席話,将普天下不近理之“奇文”、不近情之“妙作”一起抹倒。

    是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傀儡,畫一幅行樂圖,鑄一面菱花鏡,為全部總評。

    噫!作者已逝,聖歎雲亡,愚不自量,辄拟數語,知我罪我,其聽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