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謬補餘香

關燈
[庚辰:钗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

    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

    請看黛玉逝後寶钗之文字便知餘言不謬矣。

    ] [蒙回前總批:誰謂詩書鮮誤人,豪華相尚失天真。

    見得古人原立意,不正心身總莫論。

    ] 話說他姊妹複進園來,吃過飯,大家散出,都無别話。

     且說劉姥姥帶着闆兒,先來見鳳姐兒,說:“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

    雖住了兩三天,日子卻不多,把古往今來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沒聽見過的,都經驗了。

    難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們,連各房裡的姑娘們,都這樣憐貧惜老照看我。

    我這一回去後沒别的報答,惟有請些高香天天給你們念佛,保佑你們長命百歲的,就算我的心了。

    ”鳳姐兒笑道:“你别喜歡。

    都是為你,老太太也被風吹病了,睡着說不好過;我們大姐兒也着了涼,在那裡發熱呢。

    ”劉姥姥聽了,忙歎道:“老太太有年紀的人,不慣十分勞乏的。

    ”鳳姐兒道:“從來沒象昨兒高興。

    往常也進園子逛去,不過到一二處坐坐就回來了。

    昨兒因為你在這裡,要叫你逛逛,一個園子倒走了多半個。

    大姐兒因為找我去,太太遞了一塊糕給他,誰知風地裡吃了,就發起熱來。

    ”劉姥姥道:“小姐兒隻怕不大進園子,生地方兒,小人兒家原不該去。

    比不得我們的孩子,會走了,那個墳圈子裡不跑去。

    一則風撲了也是有的;二則隻怕他身上幹淨,眼睛又淨,或是遇見什麼神了。

    依我說,給他瞧瞧祟書本子,仔細撞客着了。

    ”一語提醒了鳳姐兒,便叫平兒拿出《玉匣記》着彩明來念。

    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東南方得遇花神。

    用五色紙錢四十張,向東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鳳姐兒笑道:“果然不錯,園子裡頭可不是花神!隻怕老太太也是遇見了。

    ”一面命人請兩分紙錢來,着兩個人來,一個與賈母送祟,一個與大姐兒送祟。

    果見大姐兒安穩睡了。

    [庚辰雙行夾批:豈真送了就安穩哉?蓋婦人之心意皆如此,即不送豈有一夜不睡之理?作者正描愚人之見耳。

    ] 鳳姐兒笑道:“到底是你們有年紀的人經曆的多。

    我這大姐兒時常肯病,也不知是個什麼原故。

    ”劉姥姥道“這也有的事。

    富貴人家養的孩子多太嬌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兒委曲;再他小人兒家,過于尊貴了,也禁不起。

    以後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

    ”鳳姐兒道:“這也有理。

    我想起來,他還沒個名字,你就給他起個名字。

    一則借借你的壽;二則你們是莊家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貧苦人起個名字,隻怕壓的住他。

    ”[庚辰雙行夾批:一篇愚婦無理之談,實是世間必有之事。

    ]劉姥姥聽說,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幾時生的?”鳳姐兒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兒。

    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姑奶奶定要依我這名字,他必長命百歲。

    日後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

    ”[蒙側批:作谶語以影射後文。

    ] 鳳姐兒聽了,自是歡喜,忙道謝,又笑道:“隻保佑他應了你的話就好了。

    ”[ 該批:“應了這話就好”,批書人焉能不心傷?獄廟相逢之日始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實伏線于千裡,哀哉傷哉!此後文字不忍卒讀。

    辛卯冬日。

    ]說着叫平兒來吩咐道:“明兒咱們有事,恐怕不得閑兒。

    你這空兒把送姥姥的東西打點了,他明兒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

    ”劉姥姥忙說:“不敢多破費了。

    已經遭擾了幾日,又拿着走,越發心裡不安起來。

    ”[蒙側批:世俗常态,逼真。

    ]鳳姐兒道:“也沒有什麼,不過随常的東西。

    好也罷,歹也罷,帶了去,你們街坊鄰舍看着也熱鬧些,也是上城一次。

    ”隻見平兒走來說:“姥姥過這邊瞧瞧。

    ” 劉姥姥忙趕了平兒到那邊屋裡,隻見堆着半炕東西。

    平兒一一的拿與他瞧着,說道:“這是昨日你要的青紗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個實地子月白紗做裡子。

    這是兩個繭綢,作襖兒裙子都好。

    這包袱裡是兩匹綢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這是一盒子各樣内造點心,也有你吃過的,也有你沒吃過的,拿去擺碟子請客,比你們買的強些。

    這兩條口袋是你昨日裝瓜果子來的,如今這一個裡頭裝了兩鬥禦田粳米,熬粥是難得的;這一條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