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關燈
小
中
大
[蒙回前總批:美人用别号,亦新奇花樣,且韻且雅,呼去覺滿口生香。
起社出自探春意,作者已伏下興利除弊之文也。
此回從放筆寫詩寫詞作劄,看他詩複詩,詞複詞,劄複劄,總不相犯。
] [蒙回前總批:湘雲,詩客也,前回寫之其今才起社,後用不即不離閑人數語數折,仍歸社中。
何巧活之筆如此?] [庚辰:題曰“菊花詩”、“螃蟹詠”,僞自太君前阿鳳若許诙諧中不失體、鴛鴦平兒寵婢中多少放肆之迎合取樂寫來,似難入題,卻輕輕用弄水戲魚之看花等遊玩事及王夫人雲“這裡風大”一句收住入題,并無纖毫牽強,此重作輕抹法也。
妙極!好看煞!] 話說寶钗湘雲二人計議已妥,一宿無話。
湘雲次日便請賈母等賞桂花。
賈母等都說道:“是他有興頭,須要擾他這雅興。
”[庚辰雙行夾批:若在世俗小家,則雲:“你是客,在我們舍下,怎麼反擾你的呢?”一何可笑。
]至午,果然賈母帶了王夫人鳳姐兼請薛姨媽等進園來。
賈母因問:“那一處好?”[庚辰雙行夾批:必如此問方好。
]王夫人道:“憑老太太愛在哪一處,就在哪一處。
”[庚辰雙行夾批:必是王夫人如此答方妙。
]鳳姐道:“藕香榭已經擺下了,那山坡下兩顆桂花開的又好,河裡的水又碧清,坐在河當中亭子上豈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
”[庚辰雙行夾批:智者樂水,豈具然乎?]賈母聽了,說:“這話很是。
”說着,就引了衆人往藕香榭來。
原來這藕香榭蓋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後面又有曲折竹橋暗接。
衆人上了竹橋,鳳姐忙上來攙着賈母,口裡說:“老祖宗隻管邁大步走,不相幹的,這竹子橋規矩咯吱咯喳的。
”[庚辰雙行夾批:如見其勢,如臨其上,非走過者形容不到。
] 一時進入榭中,隻見欄杆外另放着兩張竹案,一個上面設着杯箸酒具,一個上頭設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
那邊有兩三個丫頭煽風爐煮茶,這一邊另外幾個丫頭也煽風爐燙酒呢。
賈母喜的忙問:“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東西都幹淨。
”湘雲笑道:“這是寶姐姐幫着我預備的。
”賈母道:“我說這個孩子細緻,凡事想的妥當。
”一面說,一面又看見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對子,命人念。
湘雲念道: 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
[庚辰雙行夾批:妙極!此處忽又補出一處不入賈政“試才”一回,皆錯綜其事,不作一直筆也。
] 賈母聽了,又擡頭看匾,因回頭向薛姨媽道:“我先小時,家裡也有這麼一個亭子,叫做什麼‘枕霞閣’。
我那時也隻象他們這麼大年紀,同姊妹們天天頑去。
那日誰知我失了腳掉下去,幾乎沒淹死,好容易救了上來,到底被那木釘把頭碰破了。
如今這鬓角上那指頭頂大一塊窩兒就是那殘破了。
衆人都怕經了水,又怕冒了風,都說活不得了,誰知竟好了。
”鳳姐不等人說,先笑道:“那時要活不得,如今這大福可叫誰享呢!可知老祖宗從小兒的福壽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個窩兒來,好盛福壽的。
壽星老兒頭上原是一個窩兒,因為萬福萬壽盛滿了,所以倒凸高出些來了。
”未及說完,賈母與衆人都笑軟了。
[庚辰雙行夾批:看他忽用賈母數語,閑閑又補出此書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遙憶不能一見,餘則将欲補出硐閣中十二钗來,豈不又添一部新書?]賈母笑道:“這猴兒慣的了不得了,隻管拿我取笑起來,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鳳姐笑道:“回來吃螃蟹,恐積了冷在心裡,讨老祖宗笑一笑開開心,一高興多吃兩個就無妨了。
”賈母笑道:“明兒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覺的開心,不許回家去。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因為喜歡他,才慣的他這樣,還這樣說,他明兒越發無禮了。
”賈母笑道:“我喜歡他這樣,況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
家常沒人,娘兒們原該這樣。
橫豎禮體不錯就罷,沒的倒叫他從神兒似的作什麼。
”[庚辰雙行夾批:近之暴發專講理法竟不知禮法,此似無禮而禮法井井,所謂“整瓶不動半瓶搖”,又曰“習慣成自然”,真不謬也。
] 說着,一齊進入亭子,獻過茶,鳳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
上面一桌,賈母、薛姨媽、寶钗、黛玉、寶玉;東邊一桌,史湘雲、王夫人、迎、探、惜;西邊靠門一桌,李纨和鳳姐的,虛設坐位,二人皆不敢坐,隻在賈母王夫人兩桌上伺候。
鳳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裡,拿十個來,吃了再拿。
”一面
起社出自探春意,作者已伏下興利除弊之文也。
此回從放筆寫詩寫詞作劄,看他詩複詩,詞複詞,劄複劄,總不相犯。
] [蒙回前總批:湘雲,詩客也,前回寫之其今才起社,後用不即不離閑人數語數折,仍歸社中。
何巧活之筆如此?] [庚辰:題曰“菊花詩”、“螃蟹詠”,僞自太君前阿鳳若許诙諧中不失體、鴛鴦平兒寵婢中多少放肆之迎合取樂寫來,似難入題,卻輕輕用弄水戲魚之看花等遊玩事及王夫人雲“這裡風大”一句收住入題,并無纖毫牽強,此重作輕抹法也。
妙極!好看煞!] 話說寶钗湘雲二人計議已妥,一宿無話。
湘雲次日便請賈母等賞桂花。
賈母等都說道:“是他有興頭,須要擾他這雅興。
”[庚辰雙行夾批:若在世俗小家,則雲:“你是客,在我們舍下,怎麼反擾你的呢?”一何可笑。
]至午,果然賈母帶了王夫人鳳姐兼請薛姨媽等進園來。
賈母因問:“那一處好?”[庚辰雙行夾批:必如此問方好。
]王夫人道:“憑老太太愛在哪一處,就在哪一處。
”[庚辰雙行夾批:必是王夫人如此答方妙。
]鳳姐道:“藕香榭已經擺下了,那山坡下兩顆桂花開的又好,河裡的水又碧清,坐在河當中亭子上豈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
”[庚辰雙行夾批:智者樂水,豈具然乎?]賈母聽了,說:“這話很是。
”說着,就引了衆人往藕香榭來。
原來這藕香榭蓋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後面又有曲折竹橋暗接。
衆人上了竹橋,鳳姐忙上來攙着賈母,口裡說:“老祖宗隻管邁大步走,不相幹的,這竹子橋規矩咯吱咯喳的。
”[庚辰雙行夾批:如見其勢,如臨其上,非走過者形容不到。
] 一時進入榭中,隻見欄杆外另放着兩張竹案,一個上面設着杯箸酒具,一個上頭設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
那邊有兩三個丫頭煽風爐煮茶,這一邊另外幾個丫頭也煽風爐燙酒呢。
賈母喜的忙問:“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東西都幹淨。
”湘雲笑道:“這是寶姐姐幫着我預備的。
”賈母道:“我說這個孩子細緻,凡事想的妥當。
”一面說,一面又看見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對子,命人念。
湘雲念道: 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
[庚辰雙行夾批:妙極!此處忽又補出一處不入賈政“試才”一回,皆錯綜其事,不作一直筆也。
] 賈母聽了,又擡頭看匾,因回頭向薛姨媽道:“我先小時,家裡也有這麼一個亭子,叫做什麼‘枕霞閣’。
我那時也隻象他們這麼大年紀,同姊妹們天天頑去。
那日誰知我失了腳掉下去,幾乎沒淹死,好容易救了上來,到底被那木釘把頭碰破了。
如今這鬓角上那指頭頂大一塊窩兒就是那殘破了。
衆人都怕經了水,又怕冒了風,都說活不得了,誰知竟好了。
”鳳姐不等人說,先笑道:“那時要活不得,如今這大福可叫誰享呢!可知老祖宗從小兒的福壽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個窩兒來,好盛福壽的。
壽星老兒頭上原是一個窩兒,因為萬福萬壽盛滿了,所以倒凸高出些來了。
”未及說完,賈母與衆人都笑軟了。
[庚辰雙行夾批:看他忽用賈母數語,閑閑又補出此書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遙憶不能一見,餘則将欲補出硐閣中十二钗來,豈不又添一部新書?]賈母笑道:“這猴兒慣的了不得了,隻管拿我取笑起來,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鳳姐笑道:“回來吃螃蟹,恐積了冷在心裡,讨老祖宗笑一笑開開心,一高興多吃兩個就無妨了。
”賈母笑道:“明兒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覺的開心,不許回家去。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因為喜歡他,才慣的他這樣,還這樣說,他明兒越發無禮了。
”賈母笑道:“我喜歡他這樣,況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
家常沒人,娘兒們原該這樣。
橫豎禮體不錯就罷,沒的倒叫他從神兒似的作什麼。
”[庚辰雙行夾批:近之暴發專講理法竟不知禮法,此似無禮而禮法井井,所謂“整瓶不動半瓶搖”,又曰“習慣成自然”,真不謬也。
] 說着,一齊進入亭子,獻過茶,鳳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
上面一桌,賈母、薛姨媽、寶钗、黛玉、寶玉;東邊一桌,史湘雲、王夫人、迎、探、惜;西邊靠門一桌,李纨和鳳姐的,虛設坐位,二人皆不敢坐,隻在賈母王夫人兩桌上伺候。
鳳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裡,拿十個來,吃了再拿。
”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