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親嘗蓮葉羹 黃金莺巧結梅花絡

關燈
”寶玉笑道:“好姐姐,你閑着也沒事,都替我打了罷。

    ”襲人笑道:“那裡一時都打得完,如今先揀要緊的打兩個罷。

    ”莺兒道:“什麼要緊,不過是扇子、香墜兒、汗巾子。

    ”寶玉道:“汗巾子就好。

    ”莺兒道:“汗巾子是什麼顔色的?”寶玉道:“大紅的。

    ”莺兒道:“大紅的須是黑絡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壓的住顔色。

    ”寶玉道:“松花色配什麼?”莺兒道:“松花配桃紅。

    ”寶玉笑道:“這才嬌豔。

    再要雅淡之中帶些嬌豔。

    ”莺兒道:“蔥綠柳黃是我最愛的。

    ”寶玉道:“也罷了,也打一條桃紅,再打一條蔥綠。

    ”莺兒道:“什麼花樣呢?”寶玉道:“共有幾樣花樣?”莺兒道:“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塊、方勝、連環、梅花、柳葉。

    ”寶玉道:“前兒你替三姑娘打的那花樣是什麼?”莺兒道:“那是攢心梅花。

    ”寶玉道:“就是那樣好。

    ”一面說,一面叫襲人剛拿了線來,窗外婆子說“姑娘們的飯都有了。

    ”寶玉道:“你們吃飯去,快吃了來罷。

    ”襲人笑道:“有客在這裡,我們怎好去的!”[蒙側批:人情物理,一絲不亂。

    ]莺兒一面理線,一面笑道:“這話又打那裡說起,正經快吃了來罷。

    ”襲人等聽說方去了,隻留下兩個小丫頭聽呼喚。

     寶玉一面看莺兒打絡子,一面說閑話,因問他:“十幾歲了?”莺兒手裡打着,一面答話說:“十六歲了。

    ”寶玉道:“你本姓什麼?”莺兒道:“姓黃。

    ”寶玉笑道:“這個名姓倒對了,果然是個黃莺兒。

    ”莺兒笑道:“我的名字本來是兩個字,叫作金莺。

    姑娘嫌拗口,就單叫莺兒,如今就叫開了。

    ”寶玉道:“寶姐姐也算疼你了。

    明兒寶姐姐出閣,少不得是你跟去了。

    ”莺兒抿嘴一笑。

    寶玉笑道:“我常常和襲人說,明兒不知那一個有福的消受你們主子奴才兩個呢。

    ”[蒙側批:是有心?是無心?]莺兒笑道:“你還不知道我們姑娘有幾樣世人都沒有的好處呢,模樣兒還在次。

    ”寶玉見莺兒嬌憨婉轉,語笑如癡,早不勝其情了,那更提起寶钗來!便問他道:“好處在那裡?好姐姐,細細告訴我聽。

    ”莺兒笑道:“我告訴你,你可不許又告訴他去。

    ”[蒙側批:閨房閑話,着實幽韻。

    ]寶玉笑道:“這個自然的。

    ”正說着,隻聽外頭說道:“怎麼這樣靜悄悄的!”二人回頭看時,不是别人,正是寶钗來了。

    寶玉忙讓坐。

    寶钗坐了,因問莺兒“打什麼呢?”一面問,一面向他手裡去瞧,才打了半截。

    寶钗笑道:“這有什麼趣兒,倒不如打個絡子把玉絡上呢。

    ”一句話提醒了寶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說得是,我就忘了。

    隻是配個什麼顔色才好?”寶钗道:“若用雜色斷然使不得,大紅又犯了色,黃的又不起眼,黑的又過暗。

    等我想個法兒:把那金線拿來,配着黑珠兒線,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絡子,這才好看。

    ” 寶玉聽說,喜之不盡,一疊聲便叫襲人來取金線。

    正值襲人端了兩碗菜走進來,告訴寶玉道:“今兒奇怪,才剛太太打發人給我送了兩碗菜來。

    ”寶玉笑道:“必定是今兒菜多,送來給你們大家吃的。

    ”襲人道:“不是,指名給我送來的,還不叫我過去磕頭。

    這可是奇了。

    ”寶钗笑道:“給你的,你就吃了,這有什麼可猜疑的。

    ”襲人笑道:“從來沒有的事,倒叫我不好意思的。

    ”寶钗抿嘴一笑,說道:“這就不好意思了?[蒙側批:寶玉之慧性靈心。

    ]明兒比這個更叫你不好意思的還有呢。

    ”襲人聽了話内有因,素知寶钗不是輕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方想起上日王夫人的意思來,便不再提,将菜與寶玉看了,說:“洗了手來拿線。

    ”說畢,便一直的出去了。

    吃過飯,洗了手,進來拿金線與莺兒打絡子。

    此時寶钗早被蟠遣人來請出去了。

     這裡寶玉正看着打絡子,忽見邢夫人那邊遣了兩個丫鬟送了兩樣果子來與他吃,問他“可走得了?若走得動,叫哥兒明兒過來散散心,太太着實記挂着呢。

    ”寶玉忙道:“若走得了,必請太太的安去。

    疼的比先好些,請太太放心罷。

    ”一面叫他兩個坐下,一面又叫秋紋來,把才拿來的那果子拿一半送與林姑娘去。

    秋紋答應了,剛欲去時,隻聽黛玉在院内說話,寶玉忙叫:“快請。

    ”要知端的,且聽下回分解。

     [蒙回末總批:此回是以情說法,警醒世人。

    黛玉回情凝思默度,忘其有身,忘其有病;而寶玉千屈萬折因情,忘其尊卑,忘其痛苦,并忘其性情。

    愛河之深無底,何可泛濫?一溺其中,非死不止。

    且凡愛者不專,新舊疊增,豈能盡了其多情之心?不能不流于無情之地。

    究其立意,倏忽千裡而自不覺。

    誠可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