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風雨聚萍蹤 矮屋寒燈團客影 煙霞留芳躅 靈猿毒蟒窟蠻鄉
關燈
小
中
大
&ldquo提起我們兩人家世,先要略提我們這一派的傳統關系。
我們這一派的祖師爺,就是人人知道的張三豐真人。
這位師祖從達摩禅師所傳少林拳術裡面,融會貫通,再進一步,發明唯一的内家拳術。
這種拳術,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真可以超凡入聖,不老長生。
前面甯波府有兩位祖師爺嫡傳弟子,一位姓張名松溪,一位姓單名思南,兩公大名赫赫,為一代内家的宗匠。
張公遨遊天下,門人很是不少,惟獨這位單公思南,把全副本領隻傳與本鄉王公征南一人。
你知道這位王公是誰?就是我們元超弟的先世。
&ldquo那時王公青出于藍,武功絕代。
敝族前輩有一位明代大儒餘姚黃梨洲先生,特地為王公做了一篇傳,把王公一生之事迹,說得言簡意赅,非常确實。
因為梨洲先生有一位哲嗣,諱百家,就是王公征南的得意弟子,所以傳内說得格外透徹。
當年王公傳授弟子們内家絕藝,就在寶幢鐵佛寺内。
百家公的文才,家學淵源,毋須說得。
自從餘姚負笈尋師,到了鐵佛寺列入王公門牆,宿慧天成,不到幾年武功也是得窺堂奧,晚年著了一冊《内家拳法》頗為精采。
敝族世傳武藝,就從這本書上推究出來,凡餘姚姓黃的子孫,家家有一本《内家拳法》的抄本,那本原書,裝潢得富麗堂皇,謹藏家祠,視為傳家之寶。
&ldquo我有一次特地商請族中幾位長輩,陪到敝族祠堂,把那冊細細拜觀了一次,到現在還記得書内百家公題的幾句跋語。
大意說在鐵佛寺習藝時候,知道王公殚慮撰有一冊《内家秘笈》,這冊秘笈,分形下、形上兩編。
形下編,提的都是練習内家拳術步驟秘訣,從入手功夫,直到大成為止,都有詳細圖解,精密注釋。
形上編講的功夫是從内家功夫大成以後,再進一步,守神握固,練嬰葆元,種種長生不老之術。
可是與虛無缥缈的道書,絕對不同,都是見解精到,腳踏實地的功夫。
倘有福慧雙修的志士,悟透形上一編,準可到通天徹地出神入化的地步,就是僅僅得到形下編的武功,也可橫行天下,所以這部書名貴異常。
&ldquo那時王公恐怕所傳非人,贻害後世。
著成以後,暗地秘藏起來,在鐵佛寺朝夕相依的門徒,也不知藏在何處。
隻有百家公聽到王公自己說過書内一點大概,還對他說門徒中資質較優,可望深造者,隻他一人,但是他應該繼述父志,從儒術上做功夫,不必在這上面分神,隻好留待後世,付與有為的人了。
言下似乎有點惋惜之意。
那時百家公幾番拜求抄錄副本,王公一味微笑不答。
因為這個原因,百家公把自己學藝的心得,和王公平日的結論,自己著了那冊《内家拳法》。
以上這番意思,是百家公題跋上的言語。
&ldquo後來我們祖先下來,還有一段神話&rdquo同此事相關。
我幼年時候,常聽到上輩說,百家公在世時對子侄輩閑談,講到張三豐祖師爺在武當山得道成仙,神通廣大,到現在依然嘯傲人世,遊戲人間。
凡有學内家拳的人,功夫到爐火純青的時候,生平德行無虧,祖師爺自會現身出來,指點仙家秘訣。
當年王公征南在鐵佛寺著成内家秘笈,原想傳與百家公,不料有一天晚上王公正在燈下校勘秘笈,忽然屋内一陣清風,面前現出一個清癯老道。
仔細一看,與房内供着的祖師畫像,很有幾分相似,不過面前的老道,另有一種潇灑出塵之概,畫上萬萬不及。
靈機一動,心知祖師爺仙駕降臨,趕快離座俯伏在地,口稱恭聆祖師爺訓論。
究竟那祖師爺訓論了一些什麼,因王公絕口不對人說,無人能夠知道。
可是從祖師爺仙落以後,那冊内家秘笈就深藏起來了。
到底百家公是王公得意弟子,師徒談話,無意中把那晚的事,流露了一些大概。
就是那冊秘笈,已經祖師爺在書面上畫了幾道符篆,由祖師爺親手藏在這鐵佛寺内,将來有緣的人自會巧遇,無緣的人絕難找到。
百家公聽到這番話,已知道秘笈藏在寺内,換了淡薄的人,一定仗着武功,竄房越脊,滿寺尋找。
但是百家公大儒之後,學養何等深湛,豈肯做這種偷偷摸摸的事,也就聽其自然。
不過百家公希望黃氏子孫,都學點内家初步功夫,可以強壯身體衛村保家,所以著了這本《内家拳法》留傳後代。
這段故事,是敝族上輩傳下來的話,雖然說得有點神妙不測,但是同百家公的題跋互相印證起來,那冊《内家秘笈》藏在鐵佛寺内,是确有其事的了。
&ldquo後來敝族這段故事,漸漸傳播開來,人人都知道鐵佛寺藏着一冊寶書,而且經人各處傳說,愈說得仙家妙用,光怪離奇。
各省各縣有不少武功了得的人想得這冊奇書,不遠千裡的來到鐵佛寺,暗地搜尋。
說也奇怪,翻轉了鐵佛寺也找不出一點蹤影來。
後來敝族與别姓發生械鬥,受了奇恥大辱,我發憤離家,踏遍天涯,尋師學藝。
蒙我師傅一瓢道人收錄門牆,攜入天台傳授絕藝。
不到幾年,元超師弟也蒙師父挈引入山,同門學藝,彼此朝夕相處,互問家世,才知老五是王公征南的後裔,彼此還是通家之好。
&ldquo說到那冊《内家秘笈》,我們老五也常常惦記着這冊先人遺著,不過他的祖上倒并無傳說。
因為甯波、餘姚原是鄰境,也是從敝族傳道過去的。
我們兩人因鄉誼與衆不同,比别個師兄弟格外莫逆,而且彼此相約,将來學藝成就,頭一樁事,兩人同到鐵佛寺尋找那冊秘笈。
兩人因這樁事,還對天立有宏願,倘然尋得到手,絕不深藏自看。
非但我們自己幾個
我們這一派的祖師爺,就是人人知道的張三豐真人。
這位師祖從達摩禅師所傳少林拳術裡面,融會貫通,再進一步,發明唯一的内家拳術。
這種拳術,到了爐火純青的時候,真可以超凡入聖,不老長生。
前面甯波府有兩位祖師爺嫡傳弟子,一位姓張名松溪,一位姓單名思南,兩公大名赫赫,為一代内家的宗匠。
張公遨遊天下,門人很是不少,惟獨這位單公思南,把全副本領隻傳與本鄉王公征南一人。
你知道這位王公是誰?就是我們元超弟的先世。
&ldquo那時王公青出于藍,武功絕代。
敝族前輩有一位明代大儒餘姚黃梨洲先生,特地為王公做了一篇傳,把王公一生之事迹,說得言簡意赅,非常确實。
因為梨洲先生有一位哲嗣,諱百家,就是王公征南的得意弟子,所以傳内說得格外透徹。
當年王公傳授弟子們内家絕藝,就在寶幢鐵佛寺内。
百家公的文才,家學淵源,毋須說得。
自從餘姚負笈尋師,到了鐵佛寺列入王公門牆,宿慧天成,不到幾年武功也是得窺堂奧,晚年著了一冊《内家拳法》頗為精采。
敝族世傳武藝,就從這本書上推究出來,凡餘姚姓黃的子孫,家家有一本《内家拳法》的抄本,那本原書,裝潢得富麗堂皇,謹藏家祠,視為傳家之寶。
&ldquo我有一次特地商請族中幾位長輩,陪到敝族祠堂,把那冊細細拜觀了一次,到現在還記得書内百家公題的幾句跋語。
大意說在鐵佛寺習藝時候,知道王公殚慮撰有一冊《内家秘笈》,這冊秘笈,分形下、形上兩編。
形下編,提的都是練習内家拳術步驟秘訣,從入手功夫,直到大成為止,都有詳細圖解,精密注釋。
形上編講的功夫是從内家功夫大成以後,再進一步,守神握固,練嬰葆元,種種長生不老之術。
可是與虛無缥缈的道書,絕對不同,都是見解精到,腳踏實地的功夫。
倘有福慧雙修的志士,悟透形上一編,準可到通天徹地出神入化的地步,就是僅僅得到形下編的武功,也可橫行天下,所以這部書名貴異常。
&ldquo那時王公恐怕所傳非人,贻害後世。
著成以後,暗地秘藏起來,在鐵佛寺朝夕相依的門徒,也不知藏在何處。
隻有百家公聽到王公自己說過書内一點大概,還對他說門徒中資質較優,可望深造者,隻他一人,但是他應該繼述父志,從儒術上做功夫,不必在這上面分神,隻好留待後世,付與有為的人了。
言下似乎有點惋惜之意。
那時百家公幾番拜求抄錄副本,王公一味微笑不答。
因為這個原因,百家公把自己學藝的心得,和王公平日的結論,自己著了那冊《内家拳法》。
以上這番意思,是百家公題跋上的言語。
&ldquo後來我們祖先下來,還有一段神話&rdquo同此事相關。
我幼年時候,常聽到上輩說,百家公在世時對子侄輩閑談,講到張三豐祖師爺在武當山得道成仙,神通廣大,到現在依然嘯傲人世,遊戲人間。
凡有學内家拳的人,功夫到爐火純青的時候,生平德行無虧,祖師爺自會現身出來,指點仙家秘訣。
當年王公征南在鐵佛寺著成内家秘笈,原想傳與百家公,不料有一天晚上王公正在燈下校勘秘笈,忽然屋内一陣清風,面前現出一個清癯老道。
仔細一看,與房内供着的祖師畫像,很有幾分相似,不過面前的老道,另有一種潇灑出塵之概,畫上萬萬不及。
靈機一動,心知祖師爺仙駕降臨,趕快離座俯伏在地,口稱恭聆祖師爺訓論。
究竟那祖師爺訓論了一些什麼,因王公絕口不對人說,無人能夠知道。
可是從祖師爺仙落以後,那冊内家秘笈就深藏起來了。
到底百家公是王公得意弟子,師徒談話,無意中把那晚的事,流露了一些大概。
就是那冊秘笈,已經祖師爺在書面上畫了幾道符篆,由祖師爺親手藏在這鐵佛寺内,将來有緣的人自會巧遇,無緣的人絕難找到。
百家公聽到這番話,已知道秘笈藏在寺内,換了淡薄的人,一定仗着武功,竄房越脊,滿寺尋找。
但是百家公大儒之後,學養何等深湛,豈肯做這種偷偷摸摸的事,也就聽其自然。
不過百家公希望黃氏子孫,都學點内家初步功夫,可以強壯身體衛村保家,所以著了這本《内家拳法》留傳後代。
這段故事,是敝族上輩傳下來的話,雖然說得有點神妙不測,但是同百家公的題跋互相印證起來,那冊《内家秘笈》藏在鐵佛寺内,是确有其事的了。
&ldquo後來敝族這段故事,漸漸傳播開來,人人都知道鐵佛寺藏着一冊寶書,而且經人各處傳說,愈說得仙家妙用,光怪離奇。
各省各縣有不少武功了得的人想得這冊奇書,不遠千裡的來到鐵佛寺,暗地搜尋。
說也奇怪,翻轉了鐵佛寺也找不出一點蹤影來。
後來敝族與别姓發生械鬥,受了奇恥大辱,我發憤離家,踏遍天涯,尋師學藝。
蒙我師傅一瓢道人收錄門牆,攜入天台傳授絕藝。
不到幾年,元超師弟也蒙師父挈引入山,同門學藝,彼此朝夕相處,互問家世,才知老五是王公征南的後裔,彼此還是通家之好。
&ldquo說到那冊《内家秘笈》,我們老五也常常惦記着這冊先人遺著,不過他的祖上倒并無傳說。
因為甯波、餘姚原是鄰境,也是從敝族傳道過去的。
我們兩人因鄉誼與衆不同,比别個師兄弟格外莫逆,而且彼此相約,将來學藝成就,頭一樁事,兩人同到鐵佛寺尋找那冊秘笈。
兩人因這樁事,還對天立有宏願,倘然尋得到手,絕不深藏自看。
非但我們自己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