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秋色
關燈
小
中
大
案和她的生活環境是不是有點不協調啊?”
“這就要看秀男先生的手藝了……
“她會終生都珍惜的。
她叫苗子,雖不是有山林産業人家的孩子,但她非常能幹,比我這樣的人結實,堅強……” 秀男依舊感到疑惑,但還是說: “既然是小姐吩咐,我一定精心地把它織出來。
” “我再說一遍,這位姑娘叫苗子。
” “知道了。
可是,她為什麼長得這樣像千重子小姐呢?” “我們是姐妹嘛。
” “雖說是姐妹,可是……” 千重子還是沒有向秀男坦白她們是一對孿生姐妹。
那天晚上,姑娘們多半是穿夏節①便裝,所以秀男在燈光下,誤把苗于認作千重子。
然而,這不見得就是秀男眼花的緣故吧。
那雅緻的格子門外還有一層格子門,那裡也擺上了折疊椅,而且鋪面很深。
這種格局,在今天看來,也許是舊時遺留下來的痕迹。
秀男覺得疑惑的是:一個富有京都風采、堂堂和服批發商的女兒,同那個在北山杉村圓木廠當雇工的姑娘怎麼會是姐妹呢?可是,這樣的問題,秀男是不應該刨根問底的。
“腰帶織好以後送到這兒來行嗎?”秀男說。
“這……”千重子想了想,然後說,“請直接送到苗子那兒去可以嗎?” ①夏節,日本民間迷信。
在夏季,人們為了祈求豐收、免病除災而舉行祭祀稱為夏節。
“當然可以。
” “那末就請這樣辦吧。
”她滿心誠意拜托了秀男,“隻是路遠些……” “哦,也不算太遠。
” “苗子該不知道有多高興啊!” “她會接受嗎?” 苗子會感到莫名其妙的吧?秀男懷疑是理所當然的。
“由我來向苗子好好說明就是。
” “是嗎,那就……一定送去。
她家在什麼地方呢?” 千重子也不曉得,所以她說:“苗子她家嗎?” “嗯。
” “我打電話或者寫信告訴你。
” “是嗎?”秀男說,“與其為另一位千重子小姐織。
不如單為小姐你織了。
我一定精心織好,親自送去。
” “謝謝。
”千重子低頭施禮,“拜托你啦,,你覺得奇怪嗎?” “秀男先生,這腰帶不是織給我,是織給苗子小姐的。
” “嗯,明白了。
” 不大一會兒,秀男就走出店鋪,他總覺得這還是個謎。
但他畢竟開始動腦子考慮腰帶的構圖。
設計赤松山和杉樹山圖案,非要有相當的氣魄不可。
不然,作為千重子的腰帶,恐伯太樸素了。
在秀男來說,他認為這是千重子的腰帶。
不,如果是叫苗子那位姑娘的,就得設計與她勞動生活相近的圖案,正如他曾向千重子說過的那樣。
秀男曾在四條街大橋上見過不知是“千重子化身的苗子”,還是“苗子化身的千重子”。
因此,他想到四條街大橋走走,于是就朝那邊走去。
但是,烈日當頭,十分炎熱。
他憑倚在橋欄杆上,閉上眼睛,想傾聽那幾乎聽不見的潺潺流水聲,而不是人潮或電車的轟鳴。
今年千重子沒去看“大字”①簧火。
母親阿繁倒少有地跟着父親去了。
千重子留下來看家。
父親他們和附近相好的批發商把木屋町二條下茶館的房間,包租了下來。
八月十六日的“大字”,就是送神的簧火。
傳說從前有這樣的風俗:夜裡将火把抛上空中,以送别到空中遊蕩的鬼魂回陰府,後來由此而演變成在山上焚火。
東山如意嶽的“大字”雖是正統,其實是在五座山上焚的火。
除了如意嶽大字外,還有金閣寺附近大北山的“左大字”、松崎山的“妙法”、西賀茂明見山的“船形”、上嵯峨山的“牌坊形”,這五座山相繼焚起火來。
在約莫四十分鐘的焚火時間裡,市内的霓虹燈、廣告燈都一齊熄滅。
千重子看見火光映照的山色和夜空,不由得感受到這是初秋的景象。
立秋前夕,比“大字”早半個月,下野神社還舉行了越夏祭神。
千重子經常邀請幾位朋友登上加茂川的堤岸,去欣賞“左大字”等。
“大字”這種儀式,幹重子從小就看慣了。
然而,“今年的‘大字’又……”這種感情,随着年華的增長自然而然地湧上了她的心頭。
千重子出了店門,和街坊的孩子們圍着折疊椅嬉戲耍鬧。
①大字,每年八月十六晚在京都如意嶽上燃點的“大”字形簧火。
小孩子們對“大字”之類似乎不太在意,倒是對焰火更感興趣。
但是,今年夏天的盂蘭盆節,給千重子增添了新的哀傷。
因為她在祇園節上遇見了苗子,從苗子那裡聽說親生父母早已與世長辭。
“對,明天就去見苗子。
”千重子想道,“也要把秀男織腰帶的事好好告訴她……” 第二天下午,幹重子穿着平淡無奇的裝束出門去了……千重子還不曾在白天裡見過苗子。
千重子在菩提瀑布站下了車。
北山村可能已是繁忙的季節。
在那裡,男人們正在剝着杉圍木的皮。
杉樹皮堆積如山,圍成的圈子越來越大。
千重子有點躊躇,剛邁幾步,苗子一溜煙似的跑了過來。
“小姐,歡迎你呀。
實在是,實在是好……” 千重子瞅着苗子這副勞動時的模樣。
“幹完活兒了嗎?” “嗯,今天我已經請了假,因為看見千重子小姐……”苗子喘籲籲地說,“咱們就在杉山裡談吧。
那裡誰都不會看見的。
” 說着她拽住千重子的衣袖走了。
苗子急忙把圍裙解下來,鋪在地上。
丹波棉布圍裙很寬,直繞到她背後,因此足夠她們兩個人并排坐下。
“請坐
她叫苗子,雖不是有山林産業人家的孩子,但她非常能幹,比我這樣的人結實,堅強……” 秀男依舊感到疑惑,但還是說: “既然是小姐吩咐,我一定精心地把它織出來。
” “我再說一遍,這位姑娘叫苗子。
” “知道了。
可是,她為什麼長得這樣像千重子小姐呢?” “我們是姐妹嘛。
” “雖說是姐妹,可是……” 千重子還是沒有向秀男坦白她們是一對孿生姐妹。
那天晚上,姑娘們多半是穿夏節①便裝,所以秀男在燈光下,誤把苗于認作千重子。
然而,這不見得就是秀男眼花的緣故吧。
那雅緻的格子門外還有一層格子門,那裡也擺上了折疊椅,而且鋪面很深。
這種格局,在今天看來,也許是舊時遺留下來的痕迹。
秀男覺得疑惑的是:一個富有京都風采、堂堂和服批發商的女兒,同那個在北山杉村圓木廠當雇工的姑娘怎麼會是姐妹呢?可是,這樣的問題,秀男是不應該刨根問底的。
“腰帶織好以後送到這兒來行嗎?”秀男說。
“這……”千重子想了想,然後說,“請直接送到苗子那兒去可以嗎?” ①夏節,日本民間迷信。
在夏季,人們為了祈求豐收、免病除災而舉行祭祀稱為夏節。
“當然可以。
” “那末就請這樣辦吧。
”她滿心誠意拜托了秀男,“隻是路遠些……” “哦,也不算太遠。
” “苗子該不知道有多高興啊!” “她會接受嗎?” 苗子會感到莫名其妙的吧?秀男懷疑是理所當然的。
“由我來向苗子好好說明就是。
” “是嗎,那就……一定送去。
她家在什麼地方呢?” 千重子也不曉得,所以她說:“苗子她家嗎?” “嗯。
” “我打電話或者寫信告訴你。
” “是嗎?”秀男說,“與其為另一位千重子小姐織。
不如單為小姐你織了。
我一定精心織好,親自送去。
” “謝謝。
”千重子低頭施禮,“拜托你啦,,你覺得奇怪嗎?” “秀男先生,這腰帶不是織給我,是織給苗子小姐的。
” “嗯,明白了。
” 不大一會兒,秀男就走出店鋪,他總覺得這還是個謎。
但他畢竟開始動腦子考慮腰帶的構圖。
設計赤松山和杉樹山圖案,非要有相當的氣魄不可。
不然,作為千重子的腰帶,恐伯太樸素了。
在秀男來說,他認為這是千重子的腰帶。
不,如果是叫苗子那位姑娘的,就得設計與她勞動生活相近的圖案,正如他曾向千重子說過的那樣。
秀男曾在四條街大橋上見過不知是“千重子化身的苗子”,還是“苗子化身的千重子”。
因此,他想到四條街大橋走走,于是就朝那邊走去。
但是,烈日當頭,十分炎熱。
他憑倚在橋欄杆上,閉上眼睛,想傾聽那幾乎聽不見的潺潺流水聲,而不是人潮或電車的轟鳴。
今年千重子沒去看“大字”①簧火。
母親阿繁倒少有地跟着父親去了。
千重子留下來看家。
父親他們和附近相好的批發商把木屋町二條下茶館的房間,包租了下來。
八月十六日的“大字”,就是送神的簧火。
傳說從前有這樣的風俗:夜裡将火把抛上空中,以送别到空中遊蕩的鬼魂回陰府,後來由此而演變成在山上焚火。
東山如意嶽的“大字”雖是正統,其實是在五座山上焚的火。
除了如意嶽大字外,還有金閣寺附近大北山的“左大字”、松崎山的“妙法”、西賀茂明見山的“船形”、上嵯峨山的“牌坊形”,這五座山相繼焚起火來。
在約莫四十分鐘的焚火時間裡,市内的霓虹燈、廣告燈都一齊熄滅。
千重子看見火光映照的山色和夜空,不由得感受到這是初秋的景象。
立秋前夕,比“大字”早半個月,下野神社還舉行了越夏祭神。
千重子經常邀請幾位朋友登上加茂川的堤岸,去欣賞“左大字”等。
“大字”這種儀式,幹重子從小就看慣了。
然而,“今年的‘大字’又……”這種感情,随着年華的增長自然而然地湧上了她的心頭。
千重子出了店門,和街坊的孩子們圍着折疊椅嬉戲耍鬧。
①大字,每年八月十六晚在京都如意嶽上燃點的“大”字形簧火。
小孩子們對“大字”之類似乎不太在意,倒是對焰火更感興趣。
但是,今年夏天的盂蘭盆節,給千重子增添了新的哀傷。
因為她在祇園節上遇見了苗子,從苗子那裡聽說親生父母早已與世長辭。
“對,明天就去見苗子。
”千重子想道,“也要把秀男織腰帶的事好好告訴她……” 第二天下午,幹重子穿着平淡無奇的裝束出門去了……千重子還不曾在白天裡見過苗子。
千重子在菩提瀑布站下了車。
北山村可能已是繁忙的季節。
在那裡,男人們正在剝着杉圍木的皮。
杉樹皮堆積如山,圍成的圈子越來越大。
千重子有點躊躇,剛邁幾步,苗子一溜煙似的跑了過來。
“小姐,歡迎你呀。
實在是,實在是好……” 千重子瞅着苗子這副勞動時的模樣。
“幹完活兒了嗎?” “嗯,今天我已經請了假,因為看見千重子小姐……”苗子喘籲籲地說,“咱們就在杉山裡談吧。
那裡誰都不會看見的。
” 說着她拽住千重子的衣袖走了。
苗子急忙把圍裙解下來,鋪在地上。
丹波棉布圍裙很寬,直繞到她背後,因此足夠她們兩個人并排坐下。
“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