瘾君子
關燈
小
中
大
職員是否吸鴉片,并把結論在名冊上注明。
如被懷疑吸煙,該職員所在機關便要将其送戒煙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但這不過是演戲而已。
己不正焉能正人?高級官員吸煙,又怎樣去号召低級官員戒煙?低級官員煙瘾很深,又怎能給公務人員做禁煙表率? 曾任國民黨重慶行營秘書長、兼第二廳廳長、主管四川禁煙的楊永泰,家中就常點着煙燈。
一次,有人去找他,他擺着煙盤,點着煙燈,躺在榻上,邊吸邊對人說:&ldquo煙有百害,吸上了瘾,就等于廢人。
但利害是相循的,最壞的事,亦有好處可取。
煙的功用,有幾個字,就是:&lsquo卻小病,伴寂寞,助思考。
&rsquo人患傷風咳嗽小疾病時,吸幾口煙,立時可愈,比服藥還見效一些。
當無聊時,感覺苦悶,尤其是風雨之夕,故人不來,一榻橫陳,挑燈作伴,有無窮樂趣。
要用腦筋,研究問題,如思想滞濕,吸一點煙,神經受着刺激,立即心花怒發,左右逢源,可助思維。
這是煙的功用,不過功用很小,害處太大,我們應該把它禁絕。
&rdquo 楊永泰口稱鴉片&ldquo功用很小&rdquo,&ldquo煙有百害&rdquo,實際着力渲染的是一榻橫陳的&ldquo無窮樂趣&rdquo。
禁煙大員對鴉片這樣欣賞、這樣嗜好,&ldquo禁絕&rdquo雲雲,不過是騙騙人而已。
《中國黑幕大觀》一書曾揭露過這樣一件事:某省警察廳長某某,自上任後,辦理禁煙,雷厲風行,不遺餘力,據說瘾民們畏之如虎,無不躲到他鄉去吸煙。
有一個紳士,到省城有事,煙瘾大發,涕泗橫流,找不到過煙瘾的所在。
他找到一位朋友,口稱&ldquo救命&rdquo。
朋友大驚,忙問何事。
紳士訴說了無處過煙瘾之苦,朋友說:&ldquo這事不難,但要守口如瓶。
&rdquo 紳士被朋友領到一個地方,隻見牆高屋峻,聲勢煊赫。
到了門口,紳士驚問:&ldquo這不是某機關的後門嗎?&rdquo 朋友急忙制止說:&ldquo叫你不要作聲,你怎麼又開口了?&rdquo 紳士緘默不語。
進到裡面,茶幾、煙榻都用紅木制做,煙具精良,仆人侍候很周到。
才抽了幾口煙,就覺得煙味醇馥,遠非一般煙膏可比。
吸畢,朋友掏出銀币五枚。
當他們剛要出門時,警察廳長某某亦昂然步入,登榻吸煙。
紳士和朋友出了門,朋友告誡紳士:&ldquo你千萬不要張揚出去。
你若講出去,定于你大為不利。
&rdquo 警察廳長某某之流,一邊喊着&ldquo禁煙&rdquo,一邊大吸其煙,真是絕妙諷刺。
青少年成老槍 《民國春秋》雜志1987年第4期封三,刊登了一組題為《罂粟遍地種,煙館随處見&mdash&mdash民國時期醜惡社會現象之一》的照片。
其中有一幅的文字說明是:&ldquo青年女子也成了老槍。
&rdquo 照片上,兩個剪着齊耳短發,眉清目秀,大約十七八歲的女子,手執煙槍,斜躺在一張煙榻上,如癡如醉地吸着鴉片。
今天的讀者看到此景此情,對這兩個深受鴉片毒害而不能自拔的女瘾客,一方面會&ldquo怒其不争&rdquo,另一方面,恐怕會多少表示同情,因為她們也是舊社會的受害者。
徐鑄成《報海憶舊》一書中講到了一件事,更是觸目驚心。
解放前湖北省教育廳有一位姓向的視學,一次去鄂西最大的一個縣城視察。
上午9點早過,這個縣城還沉睡未醒,一片寂靜。
若不是有一名更夫,一面敲着鑼,一面穿街過巷呼叫&ldquo9點敲過了,該起床了!&rdquo 這個縣城簡直如同死了一般。
而這個更夫,也不斷打着呵欠,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姓向的視學去視察縣城最大的中學,學生、教師9點半才懶洋洋地踱進教室。
因為省城來人視察的關系,隻得強打精神,但他們仍然呵欠連天。
姓
如被懷疑吸煙,該職員所在機關便要将其送戒煙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但這不過是演戲而已。
己不正焉能正人?高級官員吸煙,又怎樣去号召低級官員戒煙?低級官員煙瘾很深,又怎能給公務人員做禁煙表率? 曾任國民黨重慶行營秘書長、兼第二廳廳長、主管四川禁煙的楊永泰,家中就常點着煙燈。
一次,有人去找他,他擺着煙盤,點着煙燈,躺在榻上,邊吸邊對人說:&ldquo煙有百害,吸上了瘾,就等于廢人。
但利害是相循的,最壞的事,亦有好處可取。
煙的功用,有幾個字,就是:&lsquo卻小病,伴寂寞,助思考。
&rsquo人患傷風咳嗽小疾病時,吸幾口煙,立時可愈,比服藥還見效一些。
當無聊時,感覺苦悶,尤其是風雨之夕,故人不來,一榻橫陳,挑燈作伴,有無窮樂趣。
要用腦筋,研究問題,如思想滞濕,吸一點煙,神經受着刺激,立即心花怒發,左右逢源,可助思維。
這是煙的功用,不過功用很小,害處太大,我們應該把它禁絕。
&rdquo 楊永泰口稱鴉片&ldquo功用很小&rdquo,&ldquo煙有百害&rdquo,實際着力渲染的是一榻橫陳的&ldquo無窮樂趣&rdquo。
禁煙大員對鴉片這樣欣賞、這樣嗜好,&ldquo禁絕&rdquo雲雲,不過是騙騙人而已。
《中國黑幕大觀》一書曾揭露過這樣一件事:某省警察廳長某某,自上任後,辦理禁煙,雷厲風行,不遺餘力,據說瘾民們畏之如虎,無不躲到他鄉去吸煙。
有一個紳士,到省城有事,煙瘾大發,涕泗橫流,找不到過煙瘾的所在。
他找到一位朋友,口稱&ldquo救命&rdquo。
朋友大驚,忙問何事。
紳士訴說了無處過煙瘾之苦,朋友說:&ldquo這事不難,但要守口如瓶。
&rdquo 紳士被朋友領到一個地方,隻見牆高屋峻,聲勢煊赫。
到了門口,紳士驚問:&ldquo這不是某機關的後門嗎?&rdquo 朋友急忙制止說:&ldquo叫你不要作聲,你怎麼又開口了?&rdquo 紳士緘默不語。
進到裡面,茶幾、煙榻都用紅木制做,煙具精良,仆人侍候很周到。
才抽了幾口煙,就覺得煙味醇馥,遠非一般煙膏可比。
吸畢,朋友掏出銀币五枚。
當他們剛要出門時,警察廳長某某亦昂然步入,登榻吸煙。
紳士和朋友出了門,朋友告誡紳士:&ldquo你千萬不要張揚出去。
你若講出去,定于你大為不利。
&rdquo 警察廳長某某之流,一邊喊着&ldquo禁煙&rdquo,一邊大吸其煙,真是絕妙諷刺。
青少年成老槍 《民國春秋》雜志1987年第4期封三,刊登了一組題為《罂粟遍地種,煙館随處見&mdash&mdash民國時期醜惡社會現象之一》的照片。
其中有一幅的文字說明是:&ldquo青年女子也成了老槍。
&rdquo 照片上,兩個剪着齊耳短發,眉清目秀,大約十七八歲的女子,手執煙槍,斜躺在一張煙榻上,如癡如醉地吸着鴉片。
今天的讀者看到此景此情,對這兩個深受鴉片毒害而不能自拔的女瘾客,一方面會&ldquo怒其不争&rdquo,另一方面,恐怕會多少表示同情,因為她們也是舊社會的受害者。
徐鑄成《報海憶舊》一書中講到了一件事,更是觸目驚心。
解放前湖北省教育廳有一位姓向的視學,一次去鄂西最大的一個縣城視察。
上午9點早過,這個縣城還沉睡未醒,一片寂靜。
若不是有一名更夫,一面敲着鑼,一面穿街過巷呼叫&ldquo9點敲過了,該起床了!&rdquo 這個縣城簡直如同死了一般。
而這個更夫,也不斷打着呵欠,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姓向的視學去視察縣城最大的中學,學生、教師9點半才懶洋洋地踱進教室。
因為省城來人視察的關系,隻得強打精神,但他們仍然呵欠連天。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