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騙子
關燈
小
中
大
和你裝傻,不承認有這麼回事,這就叫&ldquo抓定吃皮兒&rdquo。
&ldquo放老鷹&rdquo就是被拐賣的人和她自己的男人或母親串通一氣來坑騙拐匪。
這女人一定正當妙齡,長相也好。
她的男人或母親裝着無法生活,情願把自己的女人或女兒賣掉。
雙方商妥,由拐匪花幾百元錢,再把人帶往關外。
女人故意裝胡塗聽人擺布,一旦找到機會就逃悼。
由于她計劃周密,一逃出門,拐匪休想再找到。
秘密回到家裡,不過搬一搬家,或到外地避一避,就算完事。
那拐匪都是怕驚動官府的,遇到這事,都是甯認吃虧,暗中叫苦。
那幹&ldquo左事由兒&rdquo的人,也正是抓住了他們這種心理,才敢那樣做的。
所以本領&ldquo高強&rdquo的拐匪也有被騙的時候。
(2)拐賣兒童 清末以後,政治腐敗,橫征暴斂,加以河決之患,蝗旱之災,連年不息,盜賊蜂起,拐孩之匪也應時而生。
民國期間,歲歲用兵,軍閥混戰,百姓疲于奔命,民力憔悴,竟有遠棄家室,外出糊口者,稚子弱女,流落荒村,饑不得食,寒不得衣,拐孩匪徒便潛伏其間,用衣食引誘,好言欺騙,使饑寒交迫的孩童視拐匪恩同骨肉,東西南北,惟命是從。
拐匪便将拐得的孩童,販往外地,北至京、津、哈爾濱等市,南到滬、漢、廣、廈,甚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俱為其販賣孩童的市場。
男孩一般賣做富戶的家僮、富僧的徒弟、南洋群島的豬仔、江湖賣技者的養兒以及童伶等。
女孩則賣做各埠妓院的妓女、通商口岸華産洋娼之養女、富家婢女、粵中歌妓養女、富尼庵之頂腳(徒弟)、&ldquo鹹水妹&rdquo(妓女之一種)的養女、南洋群島豬仔的&ldquo公用妻&rdquo等。
拐匪徒所最怕的,就是被人揭發,不但人财兩空,且難免刑罰之苦。
因此總是千方百計勾結這樣幾種人物,以期暢行無阻。
一是地方痞棍,此輩名之曰&ldquo地頭蛇&rdquo。
在一地羽翼頗衆,消息亦靈。
拐匪若不與他們勾結,則其所作所為,必被其偵悉。
故拐匪混迹之處,先訪地頭蛇,行送&ldquo波羅&rdquo(行賄)之禮。
二是衙署吏役,被拐匪視為&ldquo走無常&rdquo。
地方稍有勢力之痞棍,很少不與之聯絡。
故拐匪對于吏役,每年例有二次至四次&ldquo壽禮&rdquo供獻,既得免其阻礙,又得托其包庇。
三是軍警,以其有盤問之權,拐匪名之曰&ldquo閻羅爺&rdquo。
他們勾結&ldquo閻羅爺&rdquo之手段,以拜老頭子為初步(軍警多在幫),以認弟兄為第二步,以&ldquo進水&rdquo(匪中送人财物曰&ldquo進水&rdquo)為第三步。
這樣,軍警就會認拐匪為&ldquo自家兄弟&rdquo了。
拐匪内部,也有其黑話通消息。
比如,稱女匪曰&ldquo好老媽&rdquo,男匪曰&ldquo善心老爹”稱孩童,男曰&ldquo一炷香&rdquo,女曰&ldquo一株花&rdquo,面目姣好者曰&ldquo嫩藕&rdquo,四肢無疾者曰&ldquo站得起”帶領販賣,曰&ldquo趁船”賣出曰&ldquo脫貨”途中拐得,曰&ldquo兜順風”中途被破,曰&ldquo失風”成交曰&ldquo财神祐&rdquo,否則曰&ldquo米漲價&rdquo等等。
拐匪拐小孩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的有三種:一是文拐,拐匪對于企圖拐騙的孩童,先乘無人之時,餌以食品,日久漸熟,于是哄騙小孩看熱鬧,攜之遠遁。
二是武拐,即偷小孩,此輩常遊蕩于僻街小弄,偵察有小孩可拐,便乘無人跟随時抱起小孩就跑。
小孩若啼哭不止,則以随身所帶濕棉絮塞入小孩口中。
三是孩拐,即以小孩拐小孩,此法既奇且毒,茲舉一例便可明白其中奧妙。
上海某公館要買一個小丫頭。
一名拐匪打聽到此事以後,就帶了兩名10歲左右、面目姣好的女孩前來求售。
公館女主人素來謹慎,就先将兩小孩置于一室,單獨地詢問拐匪有關兩女孩的詳情,如姓名、住址、年歲、生日等,一一記住。
又單獨叫兩個小孩近前,以上述問題再問一遍,居然應答如流,與拐匪所答一一相符。
最後又問:&ldquo帶你們來的那個人是你們的親戚還是鄰居?&rdquo 兩孩齊聲回答:&ldquo是我們的生父。
&rdquo 原來,這兩個女孩當初也是被拐來的。
最初,拐匪于拐到的孩童中,挑選一兩個聰明伶俐者,當子女撫養,供以鮮衣美食,而後用拐孩的方法訓練他們,恩威并用。
在潛移默化之中,他們對于拐孩那一套方法,也就漸漸入門了。
這一切,公館主人當然不會知道,她沒有理由不相信兩個小女孩的回答。
于是從中挑選一人,給價立券,自此之後,這女孩就受雇于公館、侍奉主母了。
做事雖不免孩子氣,然手腳勤快,性情和順,深得上下歡心。
公館中婢仆甚多,自這位小女傭進門之後,其他婢仆在主母面前盡皆失寵。
女主人對小女傭遂不再提防。
三個月期間,小女傭除竭力趨奉女主人外,惟與女主人的男女兩公子作伴,使這兩位小主人也非常喜歡她。
如此,她穿房出戶,宛若家人了。
即使主人取藏珍飾,也不回避她。
一日,主母外出,這個小女傭見有機可乘,遂潛入主母卧室,輕而易舉地竊取了許多珍物,返身出外對兩個小公子道:&ldquo外面猴戲開始了,我們快去吧。
&rdquo 于是右手抱男,左手挈女,對仆人道:&ldquo我們馬上回家,你們要當心門戶,主人主母都外出了。
&rdquo 仆人們深信不疑,聽其自去,從此杳如黃鶴。
直至主母回家,始知失事,報警偵查,而終不可複得。
珍物被竊不說,一雙兒女也被拐走了。
這便是&ldquo孩拐&rdquo之一幕。
(3)拐販&ldquo豬仔&rdquo 在&ldquo幫&rdquo這一部分,會提到幫會之&ldquo特種營業&rdquo中有&ldquo拐販&lsquo豬仔&rsquo&rdquo一業。
其他拐匪之伎倆大同小異,不贅述。
但還有手段特别詭異狠毒者,茲舉一例:揚州某公館的一位少爺,生得一表堂堂,但品行惡劣,素交無賴,父母均氣憤而亡。
從此無人管束,益發放蕩,竟将巨萬家财,揮霍殆盡,度日艱難。
然窮極計生,拜了揚州青幫著名頭目沈某為老頭子,與同幫兄弟一起,诓嫖騙賭,勾引公館中的姨太太、小姐倒貼,最後将姨太太、小姐拐騙到遠方妓
&ldquo放老鷹&rdquo就是被拐賣的人和她自己的男人或母親串通一氣來坑騙拐匪。
這女人一定正當妙齡,長相也好。
她的男人或母親裝着無法生活,情願把自己的女人或女兒賣掉。
雙方商妥,由拐匪花幾百元錢,再把人帶往關外。
女人故意裝胡塗聽人擺布,一旦找到機會就逃悼。
由于她計劃周密,一逃出門,拐匪休想再找到。
秘密回到家裡,不過搬一搬家,或到外地避一避,就算完事。
那拐匪都是怕驚動官府的,遇到這事,都是甯認吃虧,暗中叫苦。
那幹&ldquo左事由兒&rdquo的人,也正是抓住了他們這種心理,才敢那樣做的。
所以本領&ldquo高強&rdquo的拐匪也有被騙的時候。
(2)拐賣兒童 清末以後,政治腐敗,橫征暴斂,加以河決之患,蝗旱之災,連年不息,盜賊蜂起,拐孩之匪也應時而生。
民國期間,歲歲用兵,軍閥混戰,百姓疲于奔命,民力憔悴,竟有遠棄家室,外出糊口者,稚子弱女,流落荒村,饑不得食,寒不得衣,拐孩匪徒便潛伏其間,用衣食引誘,好言欺騙,使饑寒交迫的孩童視拐匪恩同骨肉,東西南北,惟命是從。
拐匪便将拐得的孩童,販往外地,北至京、津、哈爾濱等市,南到滬、漢、廣、廈,甚至香港、南洋群島等地,俱為其販賣孩童的市場。
男孩一般賣做富戶的家僮、富僧的徒弟、南洋群島的豬仔、江湖賣技者的養兒以及童伶等。
女孩則賣做各埠妓院的妓女、通商口岸華産洋娼之養女、富家婢女、粵中歌妓養女、富尼庵之頂腳(徒弟)、&ldquo鹹水妹&rdquo(妓女之一種)的養女、南洋群島豬仔的&ldquo公用妻&rdquo等。
拐匪徒所最怕的,就是被人揭發,不但人财兩空,且難免刑罰之苦。
因此總是千方百計勾結這樣幾種人物,以期暢行無阻。
一是地方痞棍,此輩名之曰&ldquo地頭蛇&rdquo。
在一地羽翼頗衆,消息亦靈。
拐匪若不與他們勾結,則其所作所為,必被其偵悉。
故拐匪混迹之處,先訪地頭蛇,行送&ldquo波羅&rdquo(行賄)之禮。
二是衙署吏役,被拐匪視為&ldquo走無常&rdquo。
地方稍有勢力之痞棍,很少不與之聯絡。
故拐匪對于吏役,每年例有二次至四次&ldquo壽禮&rdquo供獻,既得免其阻礙,又得托其包庇。
三是軍警,以其有盤問之權,拐匪名之曰&ldquo閻羅爺&rdquo。
他們勾結&ldquo閻羅爺&rdquo之手段,以拜老頭子為初步(軍警多在幫),以認弟兄為第二步,以&ldquo進水&rdquo(匪中送人财物曰&ldquo進水&rdquo)為第三步。
這樣,軍警就會認拐匪為&ldquo自家兄弟&rdquo了。
拐匪内部,也有其黑話通消息。
比如,稱女匪曰&ldquo好老媽&rdquo,男匪曰&ldquo善心老爹”稱孩童,男曰&ldquo一炷香&rdquo,女曰&ldquo一株花&rdquo,面目姣好者曰&ldquo嫩藕&rdquo,四肢無疾者曰&ldquo站得起”帶領販賣,曰&ldquo趁船”賣出曰&ldquo脫貨”途中拐得,曰&ldquo兜順風”中途被破,曰&ldquo失風”成交曰&ldquo财神祐&rdquo,否則曰&ldquo米漲價&rdquo等等。
拐匪拐小孩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的有三種:一是文拐,拐匪對于企圖拐騙的孩童,先乘無人之時,餌以食品,日久漸熟,于是哄騙小孩看熱鬧,攜之遠遁。
二是武拐,即偷小孩,此輩常遊蕩于僻街小弄,偵察有小孩可拐,便乘無人跟随時抱起小孩就跑。
小孩若啼哭不止,則以随身所帶濕棉絮塞入小孩口中。
三是孩拐,即以小孩拐小孩,此法既奇且毒,茲舉一例便可明白其中奧妙。
上海某公館要買一個小丫頭。
一名拐匪打聽到此事以後,就帶了兩名10歲左右、面目姣好的女孩前來求售。
公館女主人素來謹慎,就先将兩小孩置于一室,單獨地詢問拐匪有關兩女孩的詳情,如姓名、住址、年歲、生日等,一一記住。
又單獨叫兩個小孩近前,以上述問題再問一遍,居然應答如流,與拐匪所答一一相符。
最後又問:&ldquo帶你們來的那個人是你們的親戚還是鄰居?&rdquo 兩孩齊聲回答:&ldquo是我們的生父。
&rdquo 原來,這兩個女孩當初也是被拐來的。
最初,拐匪于拐到的孩童中,挑選一兩個聰明伶俐者,當子女撫養,供以鮮衣美食,而後用拐孩的方法訓練他們,恩威并用。
在潛移默化之中,他們對于拐孩那一套方法,也就漸漸入門了。
這一切,公館主人當然不會知道,她沒有理由不相信兩個小女孩的回答。
于是從中挑選一人,給價立券,自此之後,這女孩就受雇于公館、侍奉主母了。
做事雖不免孩子氣,然手腳勤快,性情和順,深得上下歡心。
公館中婢仆甚多,自這位小女傭進門之後,其他婢仆在主母面前盡皆失寵。
女主人對小女傭遂不再提防。
三個月期間,小女傭除竭力趨奉女主人外,惟與女主人的男女兩公子作伴,使這兩位小主人也非常喜歡她。
如此,她穿房出戶,宛若家人了。
即使主人取藏珍飾,也不回避她。
一日,主母外出,這個小女傭見有機可乘,遂潛入主母卧室,輕而易舉地竊取了許多珍物,返身出外對兩個小公子道:&ldquo外面猴戲開始了,我們快去吧。
&rdquo 于是右手抱男,左手挈女,對仆人道:&ldquo我們馬上回家,你們要當心門戶,主人主母都外出了。
&rdquo 仆人們深信不疑,聽其自去,從此杳如黃鶴。
直至主母回家,始知失事,報警偵查,而終不可複得。
珍物被竊不說,一雙兒女也被拐走了。
這便是&ldquo孩拐&rdquo之一幕。
(3)拐販&ldquo豬仔&rdquo 在&ldquo幫&rdquo這一部分,會提到幫會之&ldquo特種營業&rdquo中有&ldquo拐販&lsquo豬仔&rsquo&rdquo一業。
其他拐匪之伎倆大同小異,不贅述。
但還有手段特别詭異狠毒者,茲舉一例:揚州某公館的一位少爺,生得一表堂堂,但品行惡劣,素交無賴,父母均氣憤而亡。
從此無人管束,益發放蕩,竟将巨萬家财,揮霍殆盡,度日艱難。
然窮極計生,拜了揚州青幫著名頭目沈某為老頭子,與同幫兄弟一起,诓嫖騙賭,勾引公館中的姨太太、小姐倒貼,最後将姨太太、小姐拐騙到遠方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