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高義友生情 壯士酬恩争一死 奇文良史筆 遊俠有傳自千秋

關燈
郭解本來就閑不住,那藏身之處又極隐僻,往往終日不見一個人影。

    先還記着潘鳳的話,隻在附近閑眺,日子一多,感覺孤身一人藏在這景物荒涼,四無人煙的崖洞以内,每日除了吃,就是睡,無事可做,實在難受。

     日前發現崖那邊有狼,這類害人的東西,除去幾個,也是好事,就便還可拿它解悶。

    念頭一動,便拿了兵器前去打狼。

    連等了幾天,一隻狼也沒尋見,天卻漸漸冷了起來。

    忽然想起妻子到了夏陽,不知是何光景。

    那些官差見我久無動靜,也許當我逃往别處。

    丁老漢離此最近,何不暗中尋他,打聽一下,相機行事,如不多管閑事,想必不緻被人發現。

     越想越覺有理,因潘鳳行時再三叮咛,又挨了兩天,才往丁家探問,前後已有二十來天光景。

    到後一問,丁家父子都說,半月前官差到處搜索,訪查甚緊,過了幾天,忽然不聞動靜,長安派來的官差也沒再見。

     郭解以為衆官差不是被潘鳳引走,便已他往,這一來,回往夏陽之念更切。

    仔細一算,如由霍山往南,轉走山路小徑,翻山而過,雖然地勢隐僻,不易被人發現,但要經過幾處隘口,方一官差設有埋伏,豈不自投羅網?轉不如大大方方,由官驿大道渡過黃河,直奔潼關,反而出人意料,隻要處處小心,随時留意,便可混過。

     主意打定,決計扮作鄉民,由驿路起身,趕往夏陽,上來還記着潘鳳的囑咐,拿定主意,不管閑事。

    哪知上年年景不好,剛一交春,村中就鬧糧荒,剛出山口,便遇見幾個鸨形鹄面的鄉民在剝榆樹皮。

    已然走過,越想越覺可憐,又轉回去,剛分給每人一兩銀子,二次要走,忽然想起前受官差追拿,曾助自己脫難的那些鄉民,這年頭也必不好過,好在潘鳳所贈金銀,尚未動用,何不拿來周濟貧苦,就便和這班善良的人們作别,豈不也好?随往各相識人家走去。

     果然這些人多半都用草根樹皮充饑,便把身帶金銀挨家分贈,隻留了十多兩散碎銀子作盤費,重又上路。

    因聽衆人都說,官府已有多日不再搜索,越發放心。

    為防途中被人識破,還戴着一頂大鬥笠,寶劍也塞在包裹之内,不令露出。

     南郊一帶,崖洞土窯甚多,新年剛過,田裡的莊稼還未泛過青來,空蕩蕩的黃色原野分外顯得荒涼,風沙撲面,天氣甚冷,郭解看到這個情景,正想:&ldquo今年這裡又鬧春荒,不知有多少人受那流離死亡之苦。

    自己正在亡命避禍,連想盡點心都辦不到。

    像劇孟,周庸那樣好人,多有幾個,豈不也好?偏又死去。

    &rdquo心中正感凄恻,忽聽悲哭之聲隐隐傳來,一發按捺不住,暗忖:&ldquo所剩盤川雖沒有什麼富餘,隻要在路上省吃儉用一些,便可分出一半,多救上兩個人了。

    &rdquo于是尋了過去, 那是一處殘破不堪的窯洞,前面有十來畝荒田野地,連草根都被人掘盡。

    洞外的虛土吃風一吹,卷起一陣陣的塵霧。

    旁邊兩株大柳樹業已半枯,滿樹空枝在風沙中吹得簌簌亂響。

    樹後土崖上有一條三尺來寬的夾縫,靠洞一面,土色猶新。

    好似有人在那裡挖掘過草根。

    還未看真,耳聽洞内哭喊:&ldquo屈死人了!&rdquo心裡一恻,忙往洞内走進。

    因這類事,以前常是遇到,一向隻道是洞中人不是貧苦無吿,便是饑餓難忍,并未想到别的。

    見洞口陽光,隻剩尺許長三尺來寬一條白影,前面暗影裡聚着幾個穿着破爛的鄉民,正在哭喊&ldquo皇天&rdquo!剛往前走不上幾步,忽然發現左右兩面土坑上都蹲得有人,目光全注在自己身上,手邊并有光影閃動。

    心方一動,待要回身退出,不料兩邊炕上埋伏的十幾個壯漢,已同時暴喝跳起,一齊湧上。

    前面那幾個&ldquo苦人&rdquo也止住哭聲,各從身邊抽出兵器,迎面撲到。

    洞外又有一夥人湧進,好些撓鈎套索,火雜雜地相繼飛來。

    郭解寶劍藏在衣包之内,莫說急切間拔不出來,就是拿在手中,也難于施展,何況驟出不意,縱有天大本領,也禁不起這樣左右前後一齊夾攻。

    自知不能脫身,瞥見窯洞頂上,橫着一根木梁,郭解雙腳輕輕一點,便飛縱上去,大聲喝道:&ldquo我郭解既中你們詭計,決不再走。

    隻是你們須要讓我好好上路,稍有無禮,莫怪我狠。

    &rdquo 衆官差一則震于郭解的威名,又知他說話算數,連忙停手,擡頭笑道:&ldquo我們也是奉命差遣,概不由己。

    既是這等說法,決不敢絲毫放肆,請下來罷。

    &rdquo 郭解飄身縱落,把雙手往前一伸道:&ldquo請給我戴上刑具罷。

    &rdquo 為首官差吳世連忙路笑道:&ldquo我們隻是非交差不可,并不是和你有什麼冤仇。

    你說話比金子還重呢。

    真要說話不算,就戴上手铐腳鍊,照樣也是說走就走。

    為了路上方便,免傷體面,到了長安再應景罷。

    &rdquo 郭解連說兩次,吳世仍是不肯,隻得聽之。

    跟着便有兩個官差如飛馳去。

     到了前面鎮上,吳世、仇原都勸郭解飲酒。

    郭解先告以自來滴酒不飲,後見二人苦勸不已,知有緣故,笑說:&ldquo你們放心,我既答應你們,決無更改,有什麼刑法隻管上,不必多慮。

    &rdquo 仇原賠笑道:&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