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關燈
&ldquo先生&rdquo的文章,羅馬的悲劇,辛克萊的小說,《大公報》&mdash&mdash不知是哪兒出版的一本書&mdash&mdash都算在這類裡,這些書我也都拿起來過,随手便又放下了。

    這裡還就屬那本《大公報》有點勁。

    我不害羞,永遠不說将要念。

    好些書的廣告與威風是很大的,我隻能承認那些廣告作得不錯,誰管它威風不威風呢。

     &ldquo類&rdquo還多着呢,不便再說;有上面的三項也就足以證明我怎樣的不高明了。

    該說讀的方法。

    怎樣讀書,在這裡,是個自決的問題;我說我的,沒勉強誰跟我學。

    第一,我讀書沒系統。

    借着什麼,買着什麼,遇着什麼,就讀什麼。

    不懂的放下,使我糊塗的放下,沒趣味的放下,不客氣。

    我不能叫書管着我。

     第二,讀得很快,而不記住。

    書要都叫我記住,還要書幹嗎?書應該記住自己。

    對我,最讨厭的發問是:&ldquo那個典故是哪兒的呢?&rdquo&ldquo那句書是怎麼來着?&rdquo我永不回答這樣的考問,即使我記得。

    我又不是印刷器養的,管你這一套! 讀得快,因為我有時候跳過幾頁去。

    不合我的意,我就練習跳遠。

    書要是不服氣的話,來跳我呀!看偵探小說的時候,我先看最後的幾頁,省事。

     第三,讀完一本書,沒有批評,誰也不告訴。

    一告訴就糟:&ldquo嘿,你讀《啼笑因緣》?&rdquo要大家都不讀《啼笑因緣》,人家寫它幹嗎呢?一批評就糟:&ldquo尊家這點意見?&rdquo我不惹氣。

    讀完一本書再打通兒架,不上算。

    我有我的愛與不愛,存在我自己心裡。

    我愛念什麼就念,有什麼心得我自己知道,這是種享受,雖然顯得自私一點。

     再說呢,我讀書似乎隻要求一點靈感。

    &ldquo印像甚佳&rdquo便是好書,我沒工夫去細細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評。

    &ldquo印像甚佳&rdquo有時候并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這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因此,設若我真去批評,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讀自己的書,不願談論自己的書。

    &ldquo兒子是自己的好&rdquo,我還不曉得,因為自己還沒有過兒子。

    有個小女兒,女兒能不能代表兒子,就不得而知。

    &ldquo老婆是别人的好&rdquo,我也不敢加以擁護,特别是在家裡。

    但是我準知道,書是别人的好。

    别人的書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給我一點我不知道的東西。

    自己的,一提都頭疼!自己的書,和自己的運氣,好像永遠是一對兒累贅。

     第五,哼,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