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
關燈
小
中
大
滕縣有個叫趙旺的人,夫妻二人都信佛,不吃葷,被村中的人看做“善人”,家中過着小康生活。
他們有一個女兒叫小二,長得聰明美麗,趙旺夫妻愛如掌上明珠。
小二六歲時,就讓她與哥哥趙長春一起跟老師讀書,五年的工夫熟讀了五經。
同學中有個姓丁的學生,字紫陽,比小二大三歲,長得風流潇灑,文采也很好,他們二人互相愛慕。
丁生私下告訴母親,向趙家提親。
而趙旺想讓女兒找個有錢的大戶人家,所以沒有答應這門親事。
過了不多時,趙旺參加了白蓮教。
徐鴻儒造反後,一家人都成了賊寇。
小二知書善解,對剪紙作馬,撒豆成兵的法術,都能一見就通。
有六個小女孩跟徐鴻儒學藝,唯有小二學得最好,因而很快學到了徐的法術。
趙旺也因為女兒學的武藝好而得到了重用。
這時,丁生已十八歲了,在縣裡中了秀才,一直沒有成親,因他心裡忘不了小二。
一天,他忽然從家裡逃了出來,投到徐鴻儒部下。
小二見了很高興,對丁生特别好。
小二是徐的高徒,在徐部主持軍務,日夜忙碌,連自已的父母都不常見,可他與丁生每晚都在一起談話,并且談話時将仆役都打發走,每每談到夜裡三更多天。
有一次,丁生私下對她說:“我來這裡,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小二回答說:“不知道!”丁生說:“我不是為了想出人頭地。
我所以來,實在是為了你。
白蓮教本是左道旁門,無濟于事,隻能是自取滅亡。
你是聰明人,難道不明這個道理嗎?你若能跟我走,就不辜負我找你這份心意了。
”小二聽了,黯然地思索了一會,心裡如夢初醒。
她對丁生說:“咱們背着我父母走了,是為不義,咱們去告訴他們!”于是二人到了趙旺夫婦處,向他們說明利害。
可趙旺不覺悟,還說:“我師傅是神人,絕不會錯!”小二知道不能再勸了,就把辮子梳成小髻,拿出兩個紙鸢,與丁生每人騎一個。
紙鸢慢慢展開雙翅,像比翼鳥一樣雙雙飛走了。
天明,來到萊蕪地界,小二用手撚一下鸢脖子,二人就雙雙着了地。
他們收了鸢,換騎兩匹驢,一路小跑奔馳到山裡,假裝是來避難的,賃了房子住下了。
二人逃走時,因為比較匆忙,帶的衣服不多,柴米也沒有。
丁生很是犯愁,向鄰居家借,也沒有人肯借給。
然而小二卻面無愁容,隻是賣簪子、耳環等首飾度日。
二人閉門靜坐,互相猜燈謎,背誦過去學過的書,以賭輸赢、論高低。
誰輸了,誰就被對方用手指打闆子。
他們住的西鄰有個姓翁的人,是個綠林好漢。
一天打獵回來,被小二看見了,對丁生說:“這個人很富,我們愁什麼?暫借他一千兩銀子用用,不知肯借不肯借?”丁生認為不好辦。
小二說:“我要讓他自願拿出銀子來!”她就剪了個紙判官,放在地上,蓋上個雞籠子,然後拉着丁生上了床,擺上存下的一點灑,拿出《禮記》來行酒令。
随便說書上第幾冊、第幾頁、第幾行,然後翻書檢閱。
如果這一行是“食”字旁,“水”字旁或“酉”字旁,就喝一杯酒;若是“酒”字部,就加倍喝。
小二正好翻到“酒人”,丁生就以大杯斟滿給小二喝。
小二祝禱說:“我若是能借來銀子,你就得‘飲部’。
丁生一翻書,得“鼈人”。
小二大笑着說:“事情成了!”斟上酒拿給丁生。
丁生不服。
小二說:“你是水族,應該和鼈一樣喝酒。
”正在互相喧鬧間,忽聽雞籠裡嘎嘎有聲。
小二說:“來了!”打開雞籠一看,下面滿滿一袋銀子。
丁生又驚又喜。
後來,翁家一個婦女抱着孩子來串門,偷着說:‘我家主人剛從外邊回來,點上燈才坐下,就見地上忽然裂了一道
他們有一個女兒叫小二,長得聰明美麗,趙旺夫妻愛如掌上明珠。
小二六歲時,就讓她與哥哥趙長春一起跟老師讀書,五年的工夫熟讀了五經。
同學中有個姓丁的學生,字紫陽,比小二大三歲,長得風流潇灑,文采也很好,他們二人互相愛慕。
丁生私下告訴母親,向趙家提親。
而趙旺想讓女兒找個有錢的大戶人家,所以沒有答應這門親事。
過了不多時,趙旺參加了白蓮教。
徐鴻儒造反後,一家人都成了賊寇。
小二知書善解,對剪紙作馬,撒豆成兵的法術,都能一見就通。
有六個小女孩跟徐鴻儒學藝,唯有小二學得最好,因而很快學到了徐的法術。
趙旺也因為女兒學的武藝好而得到了重用。
這時,丁生已十八歲了,在縣裡中了秀才,一直沒有成親,因他心裡忘不了小二。
一天,他忽然從家裡逃了出來,投到徐鴻儒部下。
小二見了很高興,對丁生特别好。
小二是徐的高徒,在徐部主持軍務,日夜忙碌,連自已的父母都不常見,可他與丁生每晚都在一起談話,并且談話時将仆役都打發走,每每談到夜裡三更多天。
有一次,丁生私下對她說:“我來這裡,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小二回答說:“不知道!”丁生說:“我不是為了想出人頭地。
我所以來,實在是為了你。
白蓮教本是左道旁門,無濟于事,隻能是自取滅亡。
你是聰明人,難道不明這個道理嗎?你若能跟我走,就不辜負我找你這份心意了。
”小二聽了,黯然地思索了一會,心裡如夢初醒。
她對丁生說:“咱們背着我父母走了,是為不義,咱們去告訴他們!”于是二人到了趙旺夫婦處,向他們說明利害。
可趙旺不覺悟,還說:“我師傅是神人,絕不會錯!”小二知道不能再勸了,就把辮子梳成小髻,拿出兩個紙鸢,與丁生每人騎一個。
紙鸢慢慢展開雙翅,像比翼鳥一樣雙雙飛走了。
天明,來到萊蕪地界,小二用手撚一下鸢脖子,二人就雙雙着了地。
他們收了鸢,換騎兩匹驢,一路小跑奔馳到山裡,假裝是來避難的,賃了房子住下了。
二人逃走時,因為比較匆忙,帶的衣服不多,柴米也沒有。
丁生很是犯愁,向鄰居家借,也沒有人肯借給。
然而小二卻面無愁容,隻是賣簪子、耳環等首飾度日。
二人閉門靜坐,互相猜燈謎,背誦過去學過的書,以賭輸赢、論高低。
誰輸了,誰就被對方用手指打闆子。
他們住的西鄰有個姓翁的人,是個綠林好漢。
一天打獵回來,被小二看見了,對丁生說:“這個人很富,我們愁什麼?暫借他一千兩銀子用用,不知肯借不肯借?”丁生認為不好辦。
小二說:“我要讓他自願拿出銀子來!”她就剪了個紙判官,放在地上,蓋上個雞籠子,然後拉着丁生上了床,擺上存下的一點灑,拿出《禮記》來行酒令。
随便說書上第幾冊、第幾頁、第幾行,然後翻書檢閱。
如果這一行是“食”字旁,“水”字旁或“酉”字旁,就喝一杯酒;若是“酒”字部,就加倍喝。
小二正好翻到“酒人”,丁生就以大杯斟滿給小二喝。
小二祝禱說:“我若是能借來銀子,你就得‘飲部’。
丁生一翻書,得“鼈人”。
小二大笑着說:“事情成了!”斟上酒拿給丁生。
丁生不服。
小二說:“你是水族,應該和鼈一樣喝酒。
”正在互相喧鬧間,忽聽雞籠裡嘎嘎有聲。
小二說:“來了!”打開雞籠一看,下面滿滿一袋銀子。
丁生又驚又喜。
後來,翁家一個婦女抱着孩子來串門,偷着說:‘我家主人剛從外邊回來,點上燈才坐下,就見地上忽然裂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