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

關燈
晉甯縣有一個姓喬的書生,少年時就很有才氣,但二十多歲了,依舊窮困潦倒。

    喬生為人正直,他有一個好朋友,姓顧,早年就死了,喬生經常接濟他的妻子兒女。

    本縣縣令因為喬生的文章寫得好,對他很器重。

    後來,縣令死在任上,家口滞留晉甯,無法返回故鄉。

    喬生變賣了自己的家産,買了棺樞,往返兩千多裡,把縣令的遺體連同他的家人一起送回了家鄉。

    因為這件事,當時的文人們更加尊重喬生,但喬生卻因此更加貧窮了。

     當時,一個姓史的舉人有個女兒叫連城,精于刺繡,又知書達禮,史舉人非常寵愛她。

    一次,史舉人拿出一幅女兒繡的“倦繡圖”,征求年輕書生就圖題詩,意思是要借此選個有才學的好女婿。

    喬生也作了一首詩獻上,這首詩說:“慵鬟高髻綠婆娑,早向蘭窗繡碧荷。

    刺到鴛鴦魂欲斷,暗停針線蹙雙蛾。

    ”又題了一首詩,專贊這幅圖繡得精妙:“繡線挑來似寫生,幅中花鳥自天成。

    當年織錦非長技,幸把回文感聖明。

    ”連城見到這兩首詩,非常喜歡,便對着父親誇獎喬生的才華。

    但父親嫌喬生太貧窮,不願找這麼個女婿。

    此後,連城逢人就誇喬生,又派了個老媽子,假借父親的名義贈給喬生一些銀兩,作為他讀書的費用。

    喬生感歎地說:“連城真是我的知己啊!”對她一往情深,如饑似渴地想念她。

     不久,連城跟一個名叫王化成的鹽商的兒子訂了親,喬生才開始絕望起來。

    但仍然夢魂萦繞,無時無刻不想着連城。

    不長時間,連城便生了重病,卧床不起。

    有個從西域來的和尚,自稱能治好她的病,但必需一錢男子胸上的肉搗碎了配藥。

    史舉人派人去告訴王化成。

    王化成笑着說:“傻老頭!想叫我剜心頭肉嗎?”把派去的人又打發回來。

    史舉人便對人說:“誰願從自己身上割下肉救我女兒,我便把女兒嫁給他!”喬生聽說,立即趕到史家,自己掏出把刀子,從胸上一刀割下片肉,交給了和尚。

    鮮血染紅了喬生的衣服,和尚忙給他敷上刀傷藥才止住了血。

    和尚用喬生的肉和了三個藥丸,給連城分三天服下,病果然好了。

    史舉人便想履行諾言,把連城嫁給喬生。

    先去通知王化成,王化成大怒,要告狀打官司。

    史舉人害怕,便擺下宴席,将喬生請來,然後取出一千兩銀子,放在桌子上,說:“辜負了您的大恩大德,就用這些銀子報答您吧!”并對喬生講了毀約的緣由。

    喬生生氣地說:“我所以不吝惜心頭肉,不過是為了報答知已罷了,難道我是賣肉的嗎?”說完,拂袖而去。

    連城聽說後,心裡很不忍,托老媽子去勸慰他。

    并說:“以他的才華,不會久處人下的,何愁天下沒有美女?我近來做的夢都不吉利,三年内必死,不必跟别人争我這個泉下之鬼了!”喬生告訴老媽子說:“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

    我報答她不是為了她生得漂亮。

    我真怕連城未必真知我的心,如果真知,就是做不成夫妻又有何妨呢?”老媽子忙替連城表白了她的一片真情。

    喬生說:“果然這樣,我們相逢時,她若為我笑一笑,我就死而無憾了!” 老媽子回去不幾天,喬生偶然出去,正好遇上連城從叔家回來。

    喬生看着她,連城也看見了他。

    隻見她秋波送情,微微地啟齒一笑。

    喬生大喜。

    說:“連城真是我的知心人!”過了不久,王鹽商家來到史家商議連城的婚期。

    連城聽說後又病了,幾個月便死了。

    喬生前去吊唁,痛哭一場,也死了過去,史家把他擡回家中。

     喬生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也沒感到有什麼難過。

    一個人出了村,還想着再見見連城。

    遠遠望見有條南北大路,路上的行人像螞蟻一樣擁擠。

    他也走了過去,混雜在人群裡。

    一會兒,進入一座衙門,正碰上他過去的好朋友顧生。

    顧生看見他,驚訝地問:“你怎麼來了!”說着,就拉着喬生的手,要送他回去。

    喬生長長地歎息了一聲,說:“我的心事還沒了!”顧生便說:“我在這裡掌管典籍,很受上司信任。

    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盡力!”喬生便向他打聽連城在哪兒。

    顧生領着他串了很多地方,最後才發現連城和一個穿自衣服的女郎,眼淚婆娑地坐在一條走廊的一角。

    連城看見喬生,急忙起身,像是喜出望外,略問了問他是怎麼來的。

    喬生說:“你死了,我怎敢偷生世上!”連城聽了,哭着說:“我這樣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