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山居良策
關燈
小
中
大
的服務。
當地人一進門就大喊大叫着發布他們的命令,假如他們的喜好習性衆所周知,他們便毋須多言,隻簡單地發出表示滿意的點頭或表示不滿意的咕噜聲作為信号,來傳達他們所需要的烈性酒的種類,侍應生便心領神會。
你來到這裡,就會像我一樣地發現,這裡的人們要比電視機裡的人們有趣得多。
這裡,打個比方說,假如有一隻蒼蠅停泊在咖啡館的牆上,這個地方就是觀察它的最好的視角。
每天清晨,第一批到達這裡的,是那些從事室内裝修業的泥瓦工們。
他們走進咖啡館時,拖把拖過的地面還未幹,濕漉漉地散發着潮氣。
粗挫震動的聲音從香煙的霭霭煙氣中,從殘垣斷壁坍塌下來彌散的灰塵中,漸漸響起來。
他們的衣服和靴子又髒又破,好像他們已經辛苦勞作了一整天。
他們的雙手因為常常搬運兩百磅重的大石頭而變得強健,如同沙紙般粗糙。
他們的臉龐在冬天一派天然,而在夏天則仿佛被陽光灼傷一樣呈現赧紅色。
更令人吃驚的是,無論施工環境多麼惡劣不堪,操作條件多麼危險重重,他們幾乎個個都是幽默的高手。
每天,一旦他們完成任務離開,那沸騰的笑聲便随之而去,咖啡館就會猛然間沉入極不自然的靜溫之中。
然而一會兒功夫,工人們的位置就會被以咖啡館為職業的人們占據。
他們像在阿普特或者卡瓦水一樣,穿着整潔的夾克衫和熨燙得平平整整的長褲,公文包規規矩矩地放在桌子上。
他們在商務活動中形成的莊重、審慎和全神貫注的風格,同那些粗礦彪悍的泥瓦工們形成強烈而鮮明的對比。
他們時不時地看一下表,在打着方格子的拍紙簿上作着記号,每将食物送進嘴裡,就輕輕拂去落在大腿上的新月形的小面包的碎屑。
你由此可以想見,他們的辦公室該是多麼的整潔。
每天第一個走進咖啡館的女人,是附近村子美容美發沙龍的女老闆。
她的頭發剪得短短的,染着當下最時髦的介于暗指甲花色和深茄色的顔色,讓人想象,每天她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刻意将她的頭發弄得蓬松而零亂才滿意地走出家門。
她的肌膚豔麗奪目,像鋪了一層光輝,一定是Lancome(蘭惠,化妝品品牌)的功效所緻。
在這種晨露未幹的清晨,她的大眼睛明亮,活潑,而不是像一般慣于在清晨起早的人那樣倦怠無神。
她要了一杯加了少許牛奶的褐色咖啡,安靜地握着林子,似乎是正潛心于《Allo!》《哈羅》(雜志)的第一個故事,設想有如一日可以将她自己的手放在約克公爵夫人的頭發上,她的深茄色的頭發披散下來,呈現出淡淡的玫瑰紅。
她靜靜地離開,邁着細碎、令人眼暈的步子,讓身後的一切陷入長長的寂靜。
這個時刻來喝酒或許是太早了。
而對于運送啤酒的卡車司機來說,卻不盡然。
将那些裝滿啤酒的小桶卸下來之後,他會一如既往地要一大杯冰鎮啤酒——隻有喝到那種涼得讓人渾身一顫的啤酒,他才會心滿意足。
他用手背擦了一下嘴,嘀嘀咕咕地離開咖啡館,準備趕在早晨将貨物送往下一個目的地。
餐桌擦幹淨了,玻璃杯擦幹淨了,收音機的頻道已經調好,音樂一下子傾瀉出來,灑滿了整個空間,不是那種狂轟亂炸、令人震耳欲聾的法國打擊樂。
最後,事務性的日常議程恢複了。
這些人彼此試探着,伸出兩根手指,彬彬有禮地點頭,然後帶着他們的指南手冊坐在窗邊。
他們的穿着像是風塵仆仆。
老練審慎的旅行者:帶着風帽的厚夾克,可以應付天氣的各種不測;腹部捂得厚厚的,用來混剛剛開始了一半的早晨,對于他們也許是太早了,但對于鄉村老人們的四重奏來說并不算太遲。
這四位老人的年齡加起來大概超過三百歲了,他們是咖啡館的第二批客人。
粉紅色的葡萄酒裝在那種沒有把手的平底玻璃杯裡端上來送給他們,當然,還有beote(盛行于法國民間的三十二張紙牌)、開始玩之前,他們藏在平底帽的四個腦袋像烏龜的脖子似的轉動着,打量着陌生人。
這些老人們,屬于前旅遊家一代。
他們深深沉醉于普羅旺斯的聲望中,不時地為他們那廢棄不用的谷倉和粗糙貧瘠的小塊土地所出售的價格而驚喜:一場意外的事故使他們損失了二十五萬法郎,而那座非常普通的房子又花費了五十萬法郎,甚至還要多一些,然後安裝家用潔具和中央供熱系統耗盡了他們僅存的一點财富,真見鬼,他們對此憤憤不平,這世界變化太快了。
這四個裝備滑膛槍的步兵繼續玩起了他們的紙牌。
這時候,咖啡館裡最引人注目的人物——老闆娘出現了。
這是個年齡很暧昧的中年女人,戴着一副特大号的、足有鹦鹉的栖木那樣大的耳環,袒胸露背。
她是我在馬賽的一家酒吧挖出來的。
當時,我一直偷偷地打量着她,她穿着醒目的虎皮條紋緊身褲,給老主顧們斟酒,一邊親見地同他們調戲,一邊大聲地辱罵他們。
那時我就想,這個女人天生就是應該來開咖啡館的。
而當我知道她的名字時,我發現這事情真是太巧了,她的名字就叫樊妮(Fanny美國俚語,意思是屁股)。
這個名字起得實在是惟妙惟肖,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走廊那另一端樹蔭下的法國滾球球場,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所在。
在緊鄰老市集阿普特的羅-帕斯特咖啡館,你可以看到一個充滿了原始素樸味道的球場。
每天,假如天氣允許的話,觀衆們——他們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就會坐在矮牆上津津有味地對遊戲者的一舉一動品頭論足,他們管這叫petanque(法國南方的一種球戲)。
這是近一百年前在拉修達偶然發明出來的一種遊戲。
那時的玩法是遊戲者一邊跑一邊投球,這種規則在多姿多彩的今天,則改為投擲者必須靜立,雙腳緊緊合攏,或者淩空一腳。
究竟是什麼原因改變了遊戲規則呢?是因為容易疲勞和懶散,還是因為舊的規則容易導緻遊戲者腳趾甲向内倒生或易患關節炎?不管是什麼原因,這種遊戲流傳開來,在地方酒吧外的庭院裡進行遊戲的新法則也同時被習慣性地保存下來。
那麼,每天,是誰在背後操縱
當地人一進門就大喊大叫着發布他們的命令,假如他們的喜好習性衆所周知,他們便毋須多言,隻簡單地發出表示滿意的點頭或表示不滿意的咕噜聲作為信号,來傳達他們所需要的烈性酒的種類,侍應生便心領神會。
你來到這裡,就會像我一樣地發現,這裡的人們要比電視機裡的人們有趣得多。
這裡,打個比方說,假如有一隻蒼蠅停泊在咖啡館的牆上,這個地方就是觀察它的最好的視角。
每天清晨,第一批到達這裡的,是那些從事室内裝修業的泥瓦工們。
他們走進咖啡館時,拖把拖過的地面還未幹,濕漉漉地散發着潮氣。
粗挫震動的聲音從香煙的霭霭煙氣中,從殘垣斷壁坍塌下來彌散的灰塵中,漸漸響起來。
他們的衣服和靴子又髒又破,好像他們已經辛苦勞作了一整天。
他們的雙手因為常常搬運兩百磅重的大石頭而變得強健,如同沙紙般粗糙。
他們的臉龐在冬天一派天然,而在夏天則仿佛被陽光灼傷一樣呈現赧紅色。
更令人吃驚的是,無論施工環境多麼惡劣不堪,操作條件多麼危險重重,他們幾乎個個都是幽默的高手。
每天,一旦他們完成任務離開,那沸騰的笑聲便随之而去,咖啡館就會猛然間沉入極不自然的靜溫之中。
然而一會兒功夫,工人們的位置就會被以咖啡館為職業的人們占據。
他們像在阿普特或者卡瓦水一樣,穿着整潔的夾克衫和熨燙得平平整整的長褲,公文包規規矩矩地放在桌子上。
他們在商務活動中形成的莊重、審慎和全神貫注的風格,同那些粗礦彪悍的泥瓦工們形成強烈而鮮明的對比。
他們時不時地看一下表,在打着方格子的拍紙簿上作着記号,每将食物送進嘴裡,就輕輕拂去落在大腿上的新月形的小面包的碎屑。
你由此可以想見,他們的辦公室該是多麼的整潔。
每天第一個走進咖啡館的女人,是附近村子美容美發沙龍的女老闆。
她的頭發剪得短短的,染着當下最時髦的介于暗指甲花色和深茄色的顔色,讓人想象,每天她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刻意将她的頭發弄得蓬松而零亂才滿意地走出家門。
她的肌膚豔麗奪目,像鋪了一層光輝,一定是Lancome(蘭惠,化妝品品牌)的功效所緻。
在這種晨露未幹的清晨,她的大眼睛明亮,活潑,而不是像一般慣于在清晨起早的人那樣倦怠無神。
她要了一杯加了少許牛奶的褐色咖啡,安靜地握着林子,似乎是正潛心于《Allo!》《哈羅》(雜志)的第一個故事,設想有如一日可以将她自己的手放在約克公爵夫人的頭發上,她的深茄色的頭發披散下來,呈現出淡淡的玫瑰紅。
她靜靜地離開,邁着細碎、令人眼暈的步子,讓身後的一切陷入長長的寂靜。
這個時刻來喝酒或許是太早了。
而對于運送啤酒的卡車司機來說,卻不盡然。
将那些裝滿啤酒的小桶卸下來之後,他會一如既往地要一大杯冰鎮啤酒——隻有喝到那種涼得讓人渾身一顫的啤酒,他才會心滿意足。
他用手背擦了一下嘴,嘀嘀咕咕地離開咖啡館,準備趕在早晨将貨物送往下一個目的地。
餐桌擦幹淨了,玻璃杯擦幹淨了,收音機的頻道已經調好,音樂一下子傾瀉出來,灑滿了整個空間,不是那種狂轟亂炸、令人震耳欲聾的法國打擊樂。
最後,事務性的日常議程恢複了。
這些人彼此試探着,伸出兩根手指,彬彬有禮地點頭,然後帶着他們的指南手冊坐在窗邊。
他們的穿着像是風塵仆仆。
老練審慎的旅行者:帶着風帽的厚夾克,可以應付天氣的各種不測;腹部捂得厚厚的,用來混剛剛開始了一半的早晨,對于他們也許是太早了,但對于鄉村老人們的四重奏來說并不算太遲。
這四位老人的年齡加起來大概超過三百歲了,他們是咖啡館的第二批客人。
粉紅色的葡萄酒裝在那種沒有把手的平底玻璃杯裡端上來送給他們,當然,還有beote(盛行于法國民間的三十二張紙牌)、開始玩之前,他們藏在平底帽的四個腦袋像烏龜的脖子似的轉動着,打量着陌生人。
這些老人們,屬于前旅遊家一代。
他們深深沉醉于普羅旺斯的聲望中,不時地為他們那廢棄不用的谷倉和粗糙貧瘠的小塊土地所出售的價格而驚喜:一場意外的事故使他們損失了二十五萬法郎,而那座非常普通的房子又花費了五十萬法郎,甚至還要多一些,然後安裝家用潔具和中央供熱系統耗盡了他們僅存的一點财富,真見鬼,他們對此憤憤不平,這世界變化太快了。
這四個裝備滑膛槍的步兵繼續玩起了他們的紙牌。
這時候,咖啡館裡最引人注目的人物——老闆娘出現了。
這是個年齡很暧昧的中年女人,戴着一副特大号的、足有鹦鹉的栖木那樣大的耳環,袒胸露背。
她是我在馬賽的一家酒吧挖出來的。
當時,我一直偷偷地打量着她,她穿着醒目的虎皮條紋緊身褲,給老主顧們斟酒,一邊親見地同他們調戲,一邊大聲地辱罵他們。
那時我就想,這個女人天生就是應該來開咖啡館的。
而當我知道她的名字時,我發現這事情真是太巧了,她的名字就叫樊妮(Fanny美國俚語,意思是屁股)。
這個名字起得實在是惟妙惟肖,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走廊那另一端樹蔭下的法國滾球球場,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所在。
在緊鄰老市集阿普特的羅-帕斯特咖啡館,你可以看到一個充滿了原始素樸味道的球場。
每天,假如天氣允許的話,觀衆們——他們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就會坐在矮牆上津津有味地對遊戲者的一舉一動品頭論足,他們管這叫petanque(法國南方的一種球戲)。
這是近一百年前在拉修達偶然發明出來的一種遊戲。
那時的玩法是遊戲者一邊跑一邊投球,這種規則在多姿多彩的今天,則改為投擲者必須靜立,雙腳緊緊合攏,或者淩空一腳。
究竟是什麼原因改變了遊戲規則呢?是因為容易疲勞和懶散,還是因為舊的規則容易導緻遊戲者腳趾甲向内倒生或易患關節炎?不管是什麼原因,這種遊戲流傳開來,在地方酒吧外的庭院裡進行遊戲的新法則也同時被習慣性地保存下來。
那麼,每天,是誰在背後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