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先生的話

關燈
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閑暇,于必須的工作之餘還能有閑暇去做人,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們應該希望人人都能屬于&ldquo有閑階級&rdquo。有閑階級如能普及于全人類,那便不複是罪惡。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手腳相當閑,頭腦才能相當地忙起來。我們并不向往六朝人那樣蕭然若神仙的樣子,我們卻企盼人人都能有閑去發展他的智慧與才能。

    人生的路途,多少年來就這樣地踐踏出來了,人人都循着這路途走,你說它是薔薇之路也好,你說它是荊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我看世間一切有情,是有一個新陳代謝的法則,是有遺傳嬗遞的迹象,人恐怕也不是例外,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是而已。

    人世間的聲音太多了,蟲啾、蛙鳴、蟬噪、鳥啭、風吹落葉、雨打芭蕉,這一切自然的聲音都是可以容忍的,唯獨從人的喉嚨裡發出來的音波和人手操作的機械發出來的聲響,往往令人不耐。

    有時候,隻要把心胸敞開,快樂也會逼人而來。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有其醜惡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随處皆是。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鳥跳躍啄食,貓狗飽食酣睡,哪一樣不令人看了覺得快樂?

    醒來聽見鳥啭,一天都是快活的。走到街上,看見草上的露珠還沒有幹,磚縫裡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男的女的擔着新鮮肥美的菜蔬走進城來,馬路上有戴草帽的老朽的女清道夫,還有無數的青年男女穿着熨平的布衣精神抖擻地攜帶着&ldquo便當&rdquo騎着腳踏車去上班&mdash&mdash這時候我衷心充滿了喜悅!這是一個活的世界,這是一個人的世界,這是生活!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裡,焚起一爐香,袅袅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裡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兒波瀾似的。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mdash&mdash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我所謂的寂寞,是随緣偶得,無須強求,一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凡我有一刻寂寞時,我要好好的享受它。

    人的身與心應該都保持清潔,而且并行不悖。

    舊的東西之可留戀的地方固然很多,人生之應該日新又新的地方亦複不少。

    退休不一定要遠離塵嚣,遁迹山林,也無須隐藏人海,杜門謝客&mdash&mdash一個人真正地退休之後,門前自然車馬稀。

    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ldquo生活&rdquo二字如何诠釋。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地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戲,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隻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内容。

    真正理想的伴侶是不易得的,客廳裡的好朋友不見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侶,理想的伴侶須具備許多條件,不能太髒,也不能有潔癖,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魚之不張嘴,也不能終日喋喋不休,整夜鼾聲不已,不能油頭滑腦,也不能蠢頭呆腦,要有說有笑,有動有靜,靜時能一聲不響地陪着你看行雲,聽夜雨,動時能在草地上打滾像一條活魚!這樣的伴侶哪裡去找?

    常聽人說煩惱即菩提,我們凡人遇到煩惱隻是深感煩惱,不見菩提。快樂是在心裡,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痛苦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後。

    好的習慣千頭萬緒,&ldquo勿以善小而不為&rdquo。習慣養成之後,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合于&ldquo自然&rdquo的生活。

    人不讀書,則所為何事,大概是身陷于世網塵勞,困厄于名缰利鎖,五燒六蔽,苦惱煩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語言有味?

    一個人在學問上果能感覺到趣味,有時真會像是着了魔一般,真能廢寝忘食,真能不知老之将至,苦苦鑽研,锲而不舍,在學問上焉能不有收獲?

    我常幻想着&ldquo風雨故人來&rdquo的境界,在風飒飒雨霏霏的時候,心情枯寂百無聊賴,忽然有客款扉,把握言歡,莫逆于心。

    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于自己真正舍不得離開的人,離别的那一刹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蒙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ldquo你走,我不送你,你來,不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rdquo我最賞識那種心情。

    自奉欲儉,待人不可不豐。

    朋友們的恩惠在我們的心上是永不泯滅的,以後縱然有機會能夠報答一二,也不能磨滅我們心上的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