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貓與奇案
關燈
小
中
大
凡是看過《包公案》《施公案》這類小說的人,大約沒有不記得那兩種書上面,有麻雀告狀、黃狗報冤的故事的。
而看了那類荒唐故事的人,除了一部分毫無知識的婦孺,不知用腦力去判别真僞,與一部分迷信因果報應的舊人物,不敢不信,姑存着懷疑的态度而外,絕沒有不斥為絕端荒謬的。
甚且有譏當日著那兩種書的人,沒有偵探知識,不能為書中主人翁生色,隻好借這些神鬼無稽的情節來欺騙愚人。
便是在下當看那類小說的時候,也不免存着這種心理。
想不到今日遇見一個安徽合肥縣的人,剛從他家鄉到上海來。
偶然談起他家鄉去年臘月所出的一樁奇案,竟能證明這些神鬼無稽的情節,絕對的不荒謬,絕對不是著那類小說的人憑空捏造。
不是在下敢存心提倡迷信,在人情鬼蜮,風俗澆漓的今日,有這類動人心魄的故事,發現幾樁出來,也未始不可濟法律之窮,補偵探能力所不逮。
古聖先賢以神道設教,也就是這個意思。
在合肥縣城内做雜貨生意的劉大存,去年臘月十二日,獨自到西鄉五十多裡路的地方收賬。
共收了五塊大洋,四個雙銀角,一十五枚銅闆,做一個手帕包了,打算回縣城裡來。
走到半路,忽然内急得很。
因大路旁邊不便大解,便走到近處一個小山腳下,蹲下身來大解,将手帕包銜在嘴唇邊,用牙齒咬了。
大解剛了,還不曾立起身來,隻見一隻大黑貓,很快地走過來,劈面朝劉大存一縱,從劉大存口中一口搶了手帕包,回頭就跑。
劉大存不由得吃了一驚,連忙系上褲子,邊追口裡邊做出普通喚貓的聲音。
叵耐那貓理也不理,徑銜着往小山下跑,跑得卻不甚快。
劉大存是個小本經營的人,如何肯舍了不追呢?并且貓兒從人口中搶着人錢包逃跑的事,也就太稀奇了,尤使劉大存不能不追出一個下落。
才追了半裡多路,見前面樹林中停着一具浮葬的棺木,四周用土磚砌了,上面蓋了瓦,那磚瓦的顔色都還是新的。
那貓銜着手帕包,跑到那棺木跟前,停步回頭望了望劉大存,即向土磚縫裡鑽進去了。
劉大存趕上前看時,隻見那鑽進去的磚縫,還不到兩寸寬。
暗想我真倒運,這一點兒磚縫,那麼大的貓兒,居然能鑽進去。
這孽畜若鑽進旁的所在,或者倒還有法可設,于今偏鑽進這裡面去了。
這棺木不知什麼人家浮葬在這裡的,我不能把這家的人找來,怎好擅自動手揭開磚瓦,幹這個犯法的事。
快要過年了,認了這晦氣吧!不要再弄出亂子來,後悔不及。
做生意的人膽小,心裡這般一想,便情願舍了這幾塊錢不要了,自下山取道歸來。
約莫走了四五裡路,已是午餐時候了。
劉大存心想離城還有十多裡路,此刻肚中已覺饑餓了,不如在這火鋪裡打了中火再走。
遂走進火鋪,要了些菜下飯。
剛扶起筷子扒飯進口,猛見那隻大黑貓又來了。
初見時還隻道是火鋪裡養的貓,毛色大小和那貓仿佛。
誰知那貓隻一縱,跳上了桌,桌上擺了碟鹹闆鴨,那貓竟連着碟子一口銜了,跳下地往門外便跑。
劉大存這一氣,如何按捺得住,端着手中飯碗就追。
追到門外,見那貓就在眼前不遠,憤極了,随手舉起飯碗砸去,恨不得一下把那貓砸死。
可是作怪,這一碗砸去,哪裡是砸在貓身上呢,不偏不倚地一碗正砸在一個辦冬防的隊官頭上,隻砸得這隊官頭破血流,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跟随這隊官的兵士,認作劉大存是行刺隊官的刺客,不由分說蜂擁上前,将劉大存捆綁起來。
一面将隊官送到就近的紅十字分會醫治,一面把劉大存押解到合肥縣。
縣知事聽說捉拿了行刺隊官的刺客,當然即時坐堂審訊。
這個縣知事,倒是一個很精明強幹的人,到任以來,極肯為一縣的人謀福利。
此時坐堂看了劉大存的面貌神氣,心裡就有些奇怪,覺得這人分明是個很老實的商人,如何能下手行刺官長。
及至審訊起來,劉大存依照兩次遇貓的情形說了,并拿出收賬的簿據為證。
縣知事聽了,更覺奇怪起來,仔細審訊了幾遍,劉大存前後所供,沒一句不符合,不像是捏造圖抵賴的。
隻得且将劉大存收押,密派心腹幹員,下鄉暗訪那浮葬的棺木内,是什麼人,死了多久,什麼病死的,家中還有些什麼人。
這密探下鄉,很容易地就調查明白了。
死的姓陳,年紀三十多歲,也是個做生意的人。
夫妻兩個,雖沒有多的産業,然也還勉強能過活。
姓陳的老婆年紀比姓陳的小五六歲,平日夫妻感情還好,姓陳的是十一月間才死的。
至于什麼病死的,外間卻沒人知道。
不過外間并沒人傳說那老婆不規矩的話。
有不知時務的人,想讨謝媒錢,去向那老婆說合的,都被老婆罵得狗血淋頭出來。
而看了那類荒唐故事的人,除了一部分毫無知識的婦孺,不知用腦力去判别真僞,與一部分迷信因果報應的舊人物,不敢不信,姑存着懷疑的态度而外,絕沒有不斥為絕端荒謬的。
甚且有譏當日著那兩種書的人,沒有偵探知識,不能為書中主人翁生色,隻好借這些神鬼無稽的情節來欺騙愚人。
便是在下當看那類小說的時候,也不免存着這種心理。
想不到今日遇見一個安徽合肥縣的人,剛從他家鄉到上海來。
偶然談起他家鄉去年臘月所出的一樁奇案,竟能證明這些神鬼無稽的情節,絕對的不荒謬,絕對不是著那類小說的人憑空捏造。
不是在下敢存心提倡迷信,在人情鬼蜮,風俗澆漓的今日,有這類動人心魄的故事,發現幾樁出來,也未始不可濟法律之窮,補偵探能力所不逮。
古聖先賢以神道設教,也就是這個意思。
在合肥縣城内做雜貨生意的劉大存,去年臘月十二日,獨自到西鄉五十多裡路的地方收賬。
共收了五塊大洋,四個雙銀角,一十五枚銅闆,做一個手帕包了,打算回縣城裡來。
走到半路,忽然内急得很。
因大路旁邊不便大解,便走到近處一個小山腳下,蹲下身來大解,将手帕包銜在嘴唇邊,用牙齒咬了。
大解剛了,還不曾立起身來,隻見一隻大黑貓,很快地走過來,劈面朝劉大存一縱,從劉大存口中一口搶了手帕包,回頭就跑。
劉大存不由得吃了一驚,連忙系上褲子,邊追口裡邊做出普通喚貓的聲音。
叵耐那貓理也不理,徑銜着往小山下跑,跑得卻不甚快。
劉大存是個小本經營的人,如何肯舍了不追呢?并且貓兒從人口中搶着人錢包逃跑的事,也就太稀奇了,尤使劉大存不能不追出一個下落。
才追了半裡多路,見前面樹林中停着一具浮葬的棺木,四周用土磚砌了,上面蓋了瓦,那磚瓦的顔色都還是新的。
那貓銜着手帕包,跑到那棺木跟前,停步回頭望了望劉大存,即向土磚縫裡鑽進去了。
劉大存趕上前看時,隻見那鑽進去的磚縫,還不到兩寸寬。
暗想我真倒運,這一點兒磚縫,那麼大的貓兒,居然能鑽進去。
這孽畜若鑽進旁的所在,或者倒還有法可設,于今偏鑽進這裡面去了。
這棺木不知什麼人家浮葬在這裡的,我不能把這家的人找來,怎好擅自動手揭開磚瓦,幹這個犯法的事。
快要過年了,認了這晦氣吧!不要再弄出亂子來,後悔不及。
做生意的人膽小,心裡這般一想,便情願舍了這幾塊錢不要了,自下山取道歸來。
約莫走了四五裡路,已是午餐時候了。
劉大存心想離城還有十多裡路,此刻肚中已覺饑餓了,不如在這火鋪裡打了中火再走。
遂走進火鋪,要了些菜下飯。
剛扶起筷子扒飯進口,猛見那隻大黑貓又來了。
初見時還隻道是火鋪裡養的貓,毛色大小和那貓仿佛。
誰知那貓隻一縱,跳上了桌,桌上擺了碟鹹闆鴨,那貓竟連着碟子一口銜了,跳下地往門外便跑。
劉大存這一氣,如何按捺得住,端着手中飯碗就追。
追到門外,見那貓就在眼前不遠,憤極了,随手舉起飯碗砸去,恨不得一下把那貓砸死。
可是作怪,這一碗砸去,哪裡是砸在貓身上呢,不偏不倚地一碗正砸在一個辦冬防的隊官頭上,隻砸得這隊官頭破血流,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跟随這隊官的兵士,認作劉大存是行刺隊官的刺客,不由分說蜂擁上前,将劉大存捆綁起來。
一面将隊官送到就近的紅十字分會醫治,一面把劉大存押解到合肥縣。
縣知事聽說捉拿了行刺隊官的刺客,當然即時坐堂審訊。
這個縣知事,倒是一個很精明強幹的人,到任以來,極肯為一縣的人謀福利。
此時坐堂看了劉大存的面貌神氣,心裡就有些奇怪,覺得這人分明是個很老實的商人,如何能下手行刺官長。
及至審訊起來,劉大存依照兩次遇貓的情形說了,并拿出收賬的簿據為證。
縣知事聽了,更覺奇怪起來,仔細審訊了幾遍,劉大存前後所供,沒一句不符合,不像是捏造圖抵賴的。
隻得且将劉大存收押,密派心腹幹員,下鄉暗訪那浮葬的棺木内,是什麼人,死了多久,什麼病死的,家中還有些什麼人。
這密探下鄉,很容易地就調查明白了。
死的姓陳,年紀三十多歲,也是個做生意的人。
夫妻兩個,雖沒有多的産業,然也還勉強能過活。
姓陳的老婆年紀比姓陳的小五六歲,平日夫妻感情還好,姓陳的是十一月間才死的。
至于什麼病死的,外間卻沒人知道。
不過外間并沒人傳說那老婆不規矩的話。
有不知時務的人,想讨謝媒錢,去向那老婆說合的,都被老婆罵得狗血淋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