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通能通

關燈
居,男主人叫尤希軍,從部隊裡退下來以後,運用一筆退役金,加上朋友幫忙湊的錢,買了一部計程車,頂着一個車行的名義營業,每個月繳了稅捐和租牌照的費用,生活算是勉強維持住了。

     這天有他一個姓吳的朋友來拜訪,一進門就闆起臉說:&ldquo老尤,你太不夠朋友,借我的錢不還,自己把錢放到鄧通去吃兩分半的高利息,算盤打得太精了。

    &rdquo &ldquo你說什麼?我不懂。

    &rdquo &ldquo裝什麼傻!鄧通公司的債權登記你都已經辦了,還騙我!&rdquo &ldquo你一定弄錯了,影子都沒有的事。

    &rdquo &ldquo影子都沒有的事?你真是瞪着眼撒謊。

    &rdquo說着扔出一張紙條來,&ldquo這是什麼?你自己看看。

    &rdquo 紙條上寫着尤希軍的身份證字号,另外寫着&ldquo債額兩萬元&rdquo五字。

     &ldquo這張紙哪裡來的?什麼意思?&rdquo &ldquo問你自己啊!&rdquo &ldquo怎麼回事?&rdquo尤希軍也光火了,&ldquo老吳,你存心跟我過不去?&rdquo 兩人就此吵了起來,驚動了在裡面做飯的尤太太,趕出來一問,才弄清楚。

    原來是孫太太從她手裡借了尤希軍的身份證去用了一次。

    當然,孫太太是受了她的弟弟楊胖子的轉托。

     這下變成尤希軍夫婦倆大吵而特吵,一個說身份證怎麼可以随便出借,如果借了,他的身份證在銀行開戶頭,搞出空頭支票吃官司怎麼辦?一個說孫太太是鄰居而且常坐他家的計程車,對于這種惠而不費的幫忙,怎麼好意思拒絕? 按說吵過這一陣,誤會已經解釋清楚,應該可以沒事。

    但姓吳的仍舊疑惑他們夫婦在&ldquo唱雙簧&rdquo。

    這也難怪,妻子瞞着丈夫,親友瞞着親友,偷偷兒把錢存到鄧通公司去的,最近時有所聞,所以姓吳的有理由保持懷疑的态度。

     事情當然不可能馬上就解決。

    結果姓吳的說了句:&ldquo過幾天我再來!&rdquo怏怏而去,留下尤希軍跟他太太又大吵一架。

     這以後姓吳的就不斷來索債。

    尤希軍感到很為難,因為這筆債并不付利息,就是沒有那場誤會,在情理上也不得不盡量想辦法了清。

     5 灰塵終于落地了。

    政府替鄧通下了一帖起死回生的藥,搬出十幾年前對付日本人的一套法令來救濟鄧通。

    辦法是委托一個拓殖公司,來代管鄧通公司。

    債權人暫時不許要債,第一個月利息照&ldquo官價&rdquo一分七給付,以後視情況而定,如果代管的情形不錯,付息還可以逐步還本。

    這樣勉強可說是兼籌并顧,不失為一個&ldquo沒有更好的辦法以前的好辦法&rdquo。

    另外一個軍人儲蓄會積了很大的陰功,承諾了鄧通的關于現役軍人、軍眷、遺屬和退伍軍人的債務,那是鐵樣的保證。

     孫子華已經如願以償地回到家裡,他盤算了一下:王委員的任務辦妥了;自己的錢拿回來了;楊胖子的存款有保障了;其餘由他介紹的戶頭可以不來噜蘇了,如果再來噜蘇,他可以告訴他們:&ldquo别胡鬧,當心觸犯那個&lsquo法令&rsquo,可能判你七年徒刑!&rdquo 但是,他也并非沒有遺憾,在這種情況之下,鄧通公司的顧問費,看來是完蛋了! &ldquo你在想什麼?&rdquo孫太太笑盈盈地問她丈夫。

     &ldquo我在想,鄧通公司的顧問費拿不到了,一個月少六千,不,不,三千,吃虧倒也不算小呢!&rdquo &ldquo還好,我已經撈了一點回來。

    &rdquo孫太太很精明地計算着,&ldquo放給牛太太四萬,拿她在鄧通的債務作抵押;放給尤希軍兩萬,拿他的汽車作抵押。

    利息都是三分五,兩筆六萬,每個月利息兩千一,如果仍舊放在鄧通,&lsquo官價&rsquo利息一分七,每個月才一千零二十。

    還有幾家放給鄧通的錢拿不回來,而現在又等着要用錢的,我正在接頭,反正,錢在我手裡,不怕人不來遷就。

    &rdquo &ldquo太太,你真是比我還要精明!&rdquo孫子華笑着恭維。

     &ldquo最精明的還是鄧通,無怪乎大家說&lsquo鄧通能通,債權無權&rsquo。

    你看見這段新聞沒有?&rdquo 孫太太指的是這段新聞: 〔本報訊〕鄧通銅業公司總經理鄧通,昨日召集親信幹部三百餘人談話,告誡他們,俟拓殖公司代管人員到達後,不要亂講話,亂打小報告。

    又說:鄧通公司已用種種手段達到了目的&hellip&hellip 孫子華看完以後,默然在心裡盤算了一會兒,決定再到東部去跑一趟,看看鄧通的情形,也許還可以攪出些什麼花樣來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