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避奇冤隐迹玄通觀
關燈
小
中
大
中被她鋤滅。
仇家卻始終竟不知道有她這麼一個犯萬難,拼不死,到處蹑影追蹤,制他死命的女俠客。
雖然時常發覺護衛中的武士劍客們失蹤,或者抗敵被殺,也都以為是那班和他争奪權位,勢力相等的政敵們所為,始終不得主名。
他倒是命大,該享幾年富貴,常有天幸,遇刺得脫。
可是手下那班有本領的爪牙黨徒們,卻不知道死了有多少了。
他把仇恨全都中在那班政敵們身上,得勢之後,一一用極殘酷殘忍的手段來報複,雖弟兄骨肉,亦所不免,哪知多半都是飛英做的呢,飛英多少次下手刺他,每因保護他的人太多,不能得手,所以才如此一個個地來,暗刺明殺,為是剪除了他的勢力之後,再刺他便容易了。
苦心孤詣,出生入死,這一年居然如願以償,把那仇家刺死在京城裡。
因為那時仇家已在得着權位之後,富貴到了盡頭,所有政敵們,也都全被他收拾誅殺了個淨盡。
所有手下的那班劍客武士們,除了已死的而外,尚還有不少。
個個都以為多少年來,為他盡死力争奪權位,才得有今日,自負着豐功偉業,開國元勳,不說分茅烈士,封侯拜相,也得有高官厚祿,特殊的懋賞。
不料論功行賞,功勞最大的官不過三品,位不過侍衛,于是全都失望,不免怨言四起。
被他覺得了,由于某人進讒所緻。
于是便互相怨恨,切齒刺骨,同黨操戈,你刺不動聲色,用了一種離間的手段,叫這般人個個都以為按自己功勞,上邊本要重加封賞的,所以沒有的緣故,乃由于某人進讒所緻,于是便互相怨恨,切齒刺骨,同黨操戈,你刺死我,我謀殺你。
不到一年的工夫,這般愚蠢無知的武劍客,便互相殘殺了一大半,且都是有好本領身手的,剩下的全是些貪生怕死,無能廢物,得當侍衛,便已足望的,又被他挑剔過錯,誅斬了許多個。
在他的意思,以為權位已得,政敵已除,還有誰敢謀害自己。
這般人多少年來,跟着在左右,種種害人殺人的勾當,全是這般人去做,自己的陰謀秘事,差不多這般人全都知道,不殺他們滅口,便是禍害。
除淨了他們,便是去了禍根。
豈知這一來,便宜了飛英容容易易的,如入無人之境,便進到他的跟前,把他的首級取去,竟無一人知曉。
這些事情,本非本書正文,為着要叙述佩玉一生的俠迹,便不得不把飛英的史實連帶着大略叙述一下,俾讀者得知佩玉的家世根源,和她慘遭家難的本末。
至于那仇家是誰,說是當時第一個有權位的人,讀者熟于掌故的,自然會知道。
無關本書正文,用不着寫明了,交代已畢,書入正文。
飛英大仇得報之後,夙志已償,歲數已近中年,終身不嫁,海内同道又稱她為孤鳳凰,草衣子死去之後,那座道觀便由飛英繼承,中年以後隐居在這觀中,不常出外。
她得着草衣子的傳授不止劍術,連那吐納導引,修道養氣的秘訣,也都得了真傳。
把世事一切看破,一意隐修,後來年紀到八十八歲才死去。
她為要清靜,草衣子死去之後,便和佩玉搬在觀内居住。
這時佩韋已有二十歲了,飛英給他物色婚娶山陰儒人潘硯農的女兒為妻,以接續呂氏之嗣。
這潘硯農也是難裔,隐居到栖霞山裡來的。
門第家世,和呂氏正是一般。
佩韋娶妻之後,另在距離道觀裡餘山村裡修築了一處房舍居住。
佩玉的抱負,和飛英正是一般,效法乃姑,也修身守貞不字,因為劍術學成,除了功候不如飛英,其他軟硬功夫,技擊武藝都和飛英不相上下。
她見飛英常時打坐吐納引導,便也磨着飛英傳授,飛英總是笑而不答,佩玉堅求不已,飛英道:&ldquo抱定有不嫁的宗旨,方可修道,你學它又有甚用?&rdquo佩玉道:&ldquo侄女和姑姑不是一樣不嫁的呀。
&rdquo飛英正色訓斥道:&ldquo你如何可以和我一樣,一來是我因承受你師祖本門武當派的衣缽,還須傳授弟子,承先啟後,光大本派門戶,責任重大。
二來是我已受了你師祖道訣真傳,預備将來修道,有這兩層緣因,自然是不能嫁了。
你怎能和我相比,你世緣未盡,你師祖和我說,他老人家曾用太乙神數,與你推算過,你将來須嫁個才能的夫婿,你和他三生緣重,有許多俠義事業待你兩人去做。
本門的劍術,自武當鼻祖傳下來,為的是行道,救濟老弱,誅除奸惡。
你年輕輕的人,學會了劍術,不去行道濟世,便跟我修道,那麼學它何用?男婚女嫁,本是人倫大理,豈可無故輕廢人倫。
況你和你弟,幼失怙恃,我受着母親付托之重,如何能教你不嫁,誤你終身。
你說你要陪我一世,随同入道,未免一廂情願,學道要有天生的禀賦資質,才可有成,豈是盡人可學而能的?你的資質,雖然聰穎,也隻能學會技擊劍術,學道尚還不夠,勉強入道,決難有成。
你沒看你師祖八個弟子,劍術道訣,兩門僅僅傳授了我一個人嗎?一樣的都是弟子,豈是吝惜不傳授給那七個人,實是他們資質禀賦不夠,隻能學習武藝之故,這便是個極明顯的證據。
你如果要能行的話,你是我的親侄女,我還要收外人做徒弟呢,豈有不傳授給你之理!你實實于道無緣,如果勉強學習,徒然吃苦,萬無成功之日,我無論如何,也絕不能允許傳授。
&rdquo
仇家卻始終竟不知道有她這麼一個犯萬難,拼不死,到處蹑影追蹤,制他死命的女俠客。
雖然時常發覺護衛中的武士劍客們失蹤,或者抗敵被殺,也都以為是那班和他争奪權位,勢力相等的政敵們所為,始終不得主名。
他倒是命大,該享幾年富貴,常有天幸,遇刺得脫。
可是手下那班有本領的爪牙黨徒們,卻不知道死了有多少了。
他把仇恨全都中在那班政敵們身上,得勢之後,一一用極殘酷殘忍的手段來報複,雖弟兄骨肉,亦所不免,哪知多半都是飛英做的呢,飛英多少次下手刺他,每因保護他的人太多,不能得手,所以才如此一個個地來,暗刺明殺,為是剪除了他的勢力之後,再刺他便容易了。
苦心孤詣,出生入死,這一年居然如願以償,把那仇家刺死在京城裡。
因為那時仇家已在得着權位之後,富貴到了盡頭,所有政敵們,也都全被他收拾誅殺了個淨盡。
所有手下的那班劍客武士們,除了已死的而外,尚還有不少。
個個都以為多少年來,為他盡死力争奪權位,才得有今日,自負着豐功偉業,開國元勳,不說分茅烈士,封侯拜相,也得有高官厚祿,特殊的懋賞。
不料論功行賞,功勞最大的官不過三品,位不過侍衛,于是全都失望,不免怨言四起。
被他覺得了,由于某人進讒所緻。
于是便互相怨恨,切齒刺骨,同黨操戈,你刺不動聲色,用了一種離間的手段,叫這般人個個都以為按自己功勞,上邊本要重加封賞的,所以沒有的緣故,乃由于某人進讒所緻,于是便互相怨恨,切齒刺骨,同黨操戈,你刺死我,我謀殺你。
不到一年的工夫,這般愚蠢無知的武劍客,便互相殘殺了一大半,且都是有好本領身手的,剩下的全是些貪生怕死,無能廢物,得當侍衛,便已足望的,又被他挑剔過錯,誅斬了許多個。
在他的意思,以為權位已得,政敵已除,還有誰敢謀害自己。
這般人多少年來,跟着在左右,種種害人殺人的勾當,全是這般人去做,自己的陰謀秘事,差不多這般人全都知道,不殺他們滅口,便是禍害。
除淨了他們,便是去了禍根。
豈知這一來,便宜了飛英容容易易的,如入無人之境,便進到他的跟前,把他的首級取去,竟無一人知曉。
這些事情,本非本書正文,為着要叙述佩玉一生的俠迹,便不得不把飛英的史實連帶着大略叙述一下,俾讀者得知佩玉的家世根源,和她慘遭家難的本末。
至于那仇家是誰,說是當時第一個有權位的人,讀者熟于掌故的,自然會知道。
無關本書正文,用不着寫明了,交代已畢,書入正文。
飛英大仇得報之後,夙志已償,歲數已近中年,終身不嫁,海内同道又稱她為孤鳳凰,草衣子死去之後,那座道觀便由飛英繼承,中年以後隐居在這觀中,不常出外。
她得着草衣子的傳授不止劍術,連那吐納導引,修道養氣的秘訣,也都得了真傳。
把世事一切看破,一意隐修,後來年紀到八十八歲才死去。
她為要清靜,草衣子死去之後,便和佩玉搬在觀内居住。
這時佩韋已有二十歲了,飛英給他物色婚娶山陰儒人潘硯農的女兒為妻,以接續呂氏之嗣。
這潘硯農也是難裔,隐居到栖霞山裡來的。
門第家世,和呂氏正是一般。
佩韋娶妻之後,另在距離道觀裡餘山村裡修築了一處房舍居住。
佩玉的抱負,和飛英正是一般,效法乃姑,也修身守貞不字,因為劍術學成,除了功候不如飛英,其他軟硬功夫,技擊武藝都和飛英不相上下。
她見飛英常時打坐吐納引導,便也磨着飛英傳授,飛英總是笑而不答,佩玉堅求不已,飛英道:&ldquo抱定有不嫁的宗旨,方可修道,你學它又有甚用?&rdquo佩玉道:&ldquo侄女和姑姑不是一樣不嫁的呀。
&rdquo飛英正色訓斥道:&ldquo你如何可以和我一樣,一來是我因承受你師祖本門武當派的衣缽,還須傳授弟子,承先啟後,光大本派門戶,責任重大。
二來是我已受了你師祖道訣真傳,預備将來修道,有這兩層緣因,自然是不能嫁了。
你怎能和我相比,你世緣未盡,你師祖和我說,他老人家曾用太乙神數,與你推算過,你将來須嫁個才能的夫婿,你和他三生緣重,有許多俠義事業待你兩人去做。
本門的劍術,自武當鼻祖傳下來,為的是行道,救濟老弱,誅除奸惡。
你年輕輕的人,學會了劍術,不去行道濟世,便跟我修道,那麼學它何用?男婚女嫁,本是人倫大理,豈可無故輕廢人倫。
況你和你弟,幼失怙恃,我受着母親付托之重,如何能教你不嫁,誤你終身。
你說你要陪我一世,随同入道,未免一廂情願,學道要有天生的禀賦資質,才可有成,豈是盡人可學而能的?你的資質,雖然聰穎,也隻能學會技擊劍術,學道尚還不夠,勉強入道,決難有成。
你沒看你師祖八個弟子,劍術道訣,兩門僅僅傳授了我一個人嗎?一樣的都是弟子,豈是吝惜不傳授給那七個人,實是他們資質禀賦不夠,隻能學習武藝之故,這便是個極明顯的證據。
你如果要能行的話,你是我的親侄女,我還要收外人做徒弟呢,豈有不傳授給你之理!你實實于道無緣,如果勉強學習,徒然吃苦,萬無成功之日,我無論如何,也絕不能允許傳授。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