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訪歐陽漁村再起

關燈
方,江南重鎮,也是江南的名城,又出來不遠,竟看見武維揚身形放慢,他似乎查看前面的形勢。

    小弟兄把身形隐蔽住,仔細往前看看,可是沒有什麼可疑的情形,這兩人也夠着急的了,東邊的天空,已經變了色,眼看着天要亮了,這可是怎麼好,貼着一片屋脊後,伏身不敢動。

     這時發現前面竟是一座衙門,因為辨别出前面不遠是一片橫街道,東西的一條大街,靠着北面出去不遠,有兩座吊鬥,高聳天空,可是上面也沒有燈籠,也看不出上面有瞭望的人。

    工夫不大,忽然武維揚從屋南,縱身連連縱躍,一直地向前撲去,身形快,眨眼間已經出去十幾丈外。

    阿英、阿雄從屋脊後,剛要往前跟綴的一刹那,阿英反把阿雄的胳膊抓住,不叫他動了,伏下身去,啞着嗓音,低聲說:&ldquo你看!&rdquo 這時阿雄已然發現武幫主竟自飛縱上那根高大的桅杆,輕如狸貓,快似猴猿,順着桅杆猱升上去。

    這一來阿英、阿雄全怔住了,因為天是一時比一時亮,倘若弟兄再跟過去,武幫主已然翻到那麼高的地方,雖則離得遠,望不真切,必是已到了桅杆的鬥子内,他臨高望下,弟兄二人往前一撲過去,定被他發覺,可是在屋面上盡自停留,更守着一個官府的衙門,如何停留得了。

    阿英遂向阿雄打着招呼,隐蔽着身軀從屋面上往東北轉過來,一直地到了這座衙門的後面,靠衙門的西北角這裡,有一處大戶的住宅,後面是一片樓房。

    阿英、阿雄遂轉到這座樓房的西樓後,整個身軀全隐蔽住。

     東方發曉,天空一時比一時亮了,這時已經辨别清楚,這兩座桅杆靠東邊那一座桅杆吊鬥已經殘破,隻有西邊這個完整,武維揚分明是隐身在上面了。

    阿英向阿雄道:&ldquo二弟,我們這可沒有什麼法子了,咱們索性也别走了,隻好留在府城,任憑幫主有多大本領,他白天絕不敢在這種地方現身,這分明是要在這裡待一天了,他身上大約帶着幹糧了,若不然也不敢這麼辦。

    我們漫說還沒法翻上去,我們就是大膽地停在這一帶樓頂子上,這一天連渴帶餓禁不住,我們趕緊找隐蔽的地方下去,事情擠到這沒有法子,好在準知道他老人家白天決不會離開這裡。

    我們索性别盡自在街上轉,人煙稠密的地方,走路時少和人家對面,趕緊找個店房投店,就說我們是投奔親戚來的,親戚已經移居别家,一時找不到,隻好在店中暫住兩天,我們有栖身之處,黃昏時趕緊出來,這一帶街道全狹,我們足可以看住了他,咱們說什麼也得時時跟随他左右。

    &rdquo 阿雄一想哥哥這種辦法很對,兩人從這民房西樓後轉下來,仗着天色尚早,住戶人家尚沒起來,哥兩個落在小巷中,趕緊分開,出了小巷,低着頭躲避開這座衙門附近,轉到衙門後一條極狹的街道,天已經大亮了,有住戶人家已經起來。

    阿英對于這個地方并沒到過,從這座衙門後,轉了一周,順着東大牆那邊往前繞過來,這才看到前面地勢很大,東西的轅門,東轅門口尚有守衛的官兵,街上的人已經多了,鋪戶全開了門。

    這兩個人低着頭轉進衙門前這條大街,緊往東走,可是這條街上并沒有店房,離開衙門已遠,這哥兩個找了一處賣早點的攤販,哥兩個吃了些食物,順便向他打聽,好在阿英、阿雄是生長江南,雖則不在浙南雁蕩山長起來的,十二連環塢,以江浙一帶的人最多,所以兩人說話還不隔膜,不過在府城中,像這樣打扮的,很少就是了。

     兩個說是離這裡五六十裡鄉下的,進城來是投親沒有找到,地方上也不熟,連街道的名字全不知道。

    這個賣食物的倒是很和氣地告訴阿英,這裡就是府前街,這條街很長,附近可沒有店,若是不過夜,茶館裡整天的倒能待,打算落店,非到東關内,那裡有一處高升棧,店雖則大,可是上中下三種人全能住,房間也多,生意做得也規矩,再有的當房,就得南關内和北關外。

    阿英遂謝了謝這個小販,更知道這就是鎮江府府衙,真不明白幫主是什麼意思,他怎麼找了這麼個地方,甘心在這裡受罪,現在也無法猜測。

     弟兄二人因為見街道上一時比一時人多了,并且官人們也不斷地來往着,商家鋪戶很多,街道上人非常多。

    這種地方危險太大了,趕緊順着府前街,一直奔東關内,一直到了東關附近,整在街道的盡頭那裡一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