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隐潇湘避禍九華岩
關燈
小
中
大
且說潇湘東岸藍山的西嶺一帶,有一處九華岩,這個地方山明水秀,為一個風景最佳之地。
在先前更是個富麗之區。
不過這一帶也因為洪流泛濫之下,到如今仍然遺留着一片荒涼景象。
所有從前沿着潇湘兩岸一帶村莊市鎮,完全被大水沖走了,此時所有沒死了的黎民百姓們,相繼歸來。
但是一時又豈能夠恢複舊觀,這隻等待年月好了,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再重新建立村莊市鎮。
各處裡一片茅棚草屋,全是隻能暫時将就地住下,漸漸地再起蓋各人所住的房屋。
在緊靠着九華岩的一個岩腰中,因為這一段雖是岩腰卻有一片平坦之處。
可是通得這段距離山腳下二十多丈高的地方,沒有正式道路,所以過去沒有在這裡住。
在大水之後,當地的人還沒有多少回來的時候,這裡有人搭起幾間草房。
住在這裡的隻是一個四旬左右的婦人,帶着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一個年歲差不多的姑娘,另外有一個壯漢,看情形好像是她的從人。
但是這家人,雖是出身不像窮人,可是他們衣服穿着,和平日間飲食,全是十分儉樸。
并且這一家人在這九華岩一段山地上,也種些菜蔬等,過慣了莊稼日子的情形。
不過這家人一個個全是那麼沉默寡言,輕易不願意和别人搭讪。
他們并且住在岩腰上,也不常下來,隻有那個少年,還顯着活潑些,但是也輕易不往九華岩下和鄉人們談話。
這家人住在這安安靜靜,在這種年日,人人全是在忙着,不是老鄰舊居,誰也不願多管誰的閑事。
不過這家人,一切行動上似乎又與當地人有許多不同處,看看他們個個身輕體健。
雖是他們自己從岩腰就着岩上原有的形勢,開辟出上下的道路來,可是這種道路,照樣地很難走,很險峻。
他們這家人,一個個上下全那麼輕快,好像走熟了的路一般,隻為日子住得多了,知道他們姓柳,那個女人鄉人招呼作柳大娘,旁人都全沒有名字。
管那個少年叫柳小哥,那個壯漢并不是他家中的人,他姓餘,柳大娘管他叫老餘,那個姑娘據說是柳大娘的義女,叫她作萍姑。
他們雖則有些異樣,但是一家人全是埋頭操作,有的時候山下人往岩上去砍柴,遇到他們這家人時,鄉下人全是愛說話,就問這個老餘:&ldquo看你們這家人,好像不是貧寒出身,竟也能過莊稼地的日子,也是這次被水災把家毀了吧?&rdquo 這個老餘哼了一聲向山下人說道:&ldquo我們倒原本是莊鄉人,要不然我們哪會個個全幹得來這種莊稼活兒。
早年我們也是很好的日子,我們在這長江上遊靠省城邊的一個小地方,好好一片家業,完全被大水沖去。
到現在我們家鄉那裡還在水中,地勢低窪,江岸又沖得過厲害,一時無法修築。
我們家中原先好多人,弄到現在隻剩了我們這幾口人。
我們有田地、有糧棧、有船隻,隻是這場水太厲害,弄到個家産盡絕,隻我們糧棧存的米,我們就是不做生意,一家十幾口十年也吃不完。
天災有什麼辦法,來這個地方,仗着來得早,找了這麼個高地住下來。
岩上的土脈又好,我們大娘身邊雖沒有多少錢,仗着逃出來還有些首飾,要不然也不易活下去。
種這幾畝田地,跟幾畦菜,隻要收成好,大娘再添補些,也就足夠溫飽了。
老鄉們又這麼照顧着,所以大娘倒很安心,若是住到那欺生的地方,老鄉你想,還能活下去麼?&rdquo鄉人們聽老餘這些話深信不疑,因為這一帶所住的人,無論男女全可伸手做活,鄉人們問過老餘一切之後,也就不再向他們查問來路。
可是這個柳大娘的家中日子漸漸地修理得越發齊整,這個老餘又有力氣,什麼都合作得來。
他們在這九華岩上,住了差不多好幾個月的光景,這個老餘和那個柳小哥也不斷到岩上樹林中砍柴,有時候這個柳小哥便提着一個網兜子到湘江邊撈魚,他水性很深,每次去全能撈得好多條大魚來。
不過這個柳大娘對于他管得很嚴,輕易不叫他到江邊去。
這天是柳小哥獨自一個提了一支闆斧、一根繩索去砍柴。
他到岩上專找那種松木,已經幹枯了的去砍。
他是無論多高多危險的地方全敢上去。
山下久慣上山砍柴的人,遇到了柳小哥去砍柴,時時替他擔心。
鄉下人心性最樸實,對于鄉鄰,尤其是
在先前更是個富麗之區。
不過這一帶也因為洪流泛濫之下,到如今仍然遺留着一片荒涼景象。
所有從前沿着潇湘兩岸一帶村莊市鎮,完全被大水沖走了,此時所有沒死了的黎民百姓們,相繼歸來。
但是一時又豈能夠恢複舊觀,這隻等待年月好了,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再重新建立村莊市鎮。
各處裡一片茅棚草屋,全是隻能暫時将就地住下,漸漸地再起蓋各人所住的房屋。
在緊靠着九華岩的一個岩腰中,因為這一段雖是岩腰卻有一片平坦之處。
可是通得這段距離山腳下二十多丈高的地方,沒有正式道路,所以過去沒有在這裡住。
在大水之後,當地的人還沒有多少回來的時候,這裡有人搭起幾間草房。
住在這裡的隻是一個四旬左右的婦人,帶着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一個年歲差不多的姑娘,另外有一個壯漢,看情形好像是她的從人。
但是這家人,雖是出身不像窮人,可是他們衣服穿着,和平日間飲食,全是十分儉樸。
并且這一家人在這九華岩一段山地上,也種些菜蔬等,過慣了莊稼日子的情形。
不過這家人一個個全是那麼沉默寡言,輕易不願意和别人搭讪。
他們并且住在岩腰上,也不常下來,隻有那個少年,還顯着活潑些,但是也輕易不往九華岩下和鄉人們談話。
這家人住在這安安靜靜,在這種年日,人人全是在忙着,不是老鄰舊居,誰也不願多管誰的閑事。
不過這家人,一切行動上似乎又與當地人有許多不同處,看看他們個個身輕體健。
雖是他們自己從岩腰就着岩上原有的形勢,開辟出上下的道路來,可是這種道路,照樣地很難走,很險峻。
他們這家人,一個個上下全那麼輕快,好像走熟了的路一般,隻為日子住得多了,知道他們姓柳,那個女人鄉人招呼作柳大娘,旁人都全沒有名字。
管那個少年叫柳小哥,那個壯漢并不是他家中的人,他姓餘,柳大娘管他叫老餘,那個姑娘據說是柳大娘的義女,叫她作萍姑。
他們雖則有些異樣,但是一家人全是埋頭操作,有的時候山下人往岩上去砍柴,遇到他們這家人時,鄉下人全是愛說話,就問這個老餘:&ldquo看你們這家人,好像不是貧寒出身,竟也能過莊稼地的日子,也是這次被水災把家毀了吧?&rdquo 這個老餘哼了一聲向山下人說道:&ldquo我們倒原本是莊鄉人,要不然我們哪會個個全幹得來這種莊稼活兒。
早年我們也是很好的日子,我們在這長江上遊靠省城邊的一個小地方,好好一片家業,完全被大水沖去。
到現在我們家鄉那裡還在水中,地勢低窪,江岸又沖得過厲害,一時無法修築。
我們家中原先好多人,弄到現在隻剩了我們這幾口人。
我們有田地、有糧棧、有船隻,隻是這場水太厲害,弄到個家産盡絕,隻我們糧棧存的米,我們就是不做生意,一家十幾口十年也吃不完。
天災有什麼辦法,來這個地方,仗着來得早,找了這麼個高地住下來。
岩上的土脈又好,我們大娘身邊雖沒有多少錢,仗着逃出來還有些首飾,要不然也不易活下去。
種這幾畝田地,跟幾畦菜,隻要收成好,大娘再添補些,也就足夠溫飽了。
老鄉們又這麼照顧着,所以大娘倒很安心,若是住到那欺生的地方,老鄉你想,還能活下去麼?&rdquo鄉人們聽老餘這些話深信不疑,因為這一帶所住的人,無論男女全可伸手做活,鄉人們問過老餘一切之後,也就不再向他們查問來路。
可是這個柳大娘的家中日子漸漸地修理得越發齊整,這個老餘又有力氣,什麼都合作得來。
他們在這九華岩上,住了差不多好幾個月的光景,這個老餘和那個柳小哥也不斷到岩上樹林中砍柴,有時候這個柳小哥便提着一個網兜子到湘江邊撈魚,他水性很深,每次去全能撈得好多條大魚來。
不過這個柳大娘對于他管得很嚴,輕易不叫他到江邊去。
這天是柳小哥獨自一個提了一支闆斧、一根繩索去砍柴。
他到岩上專找那種松木,已經幹枯了的去砍。
他是無論多高多危險的地方全敢上去。
山下久慣上山砍柴的人,遇到了柳小哥去砍柴,時時替他擔心。
鄉下人心性最樸實,對于鄉鄰,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