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關燈
皇帝問道,「你有幾個孩子?」 「兩個。

    兩個兒子。

    」 「你已生過兩個孩子了!」皇帝頗為詫異,「實在不像。

    」 「不像!如何不像?」 「我看你好像剛做新娘子不久。

    」 「真的嗎?」傅夫人心裏自然高興,但疑心皇帝是故意恭維。

     「信不信由你。

    」皇帝問道,「你那兩個兒子,叫什麼名字?」 「一個叫福靈安,一個叫福隆安。

    」傅夫人又說,「一個五歲,一個四歲。

    」 「好!這一次到熱河,你把他們帶了去。

    一則,讓太妃看看她的乾孫子,再則也是為你方便。

    」 「皇上把話說反了。

    帶這麼兩個孩子在身邊,隻有給我添麻煩。

    」 「不有嬤嬤、丫頭嗎?」皇帝又說,「即使添點麻煩,總比想兒子,一時又不能回京,要好得多。

    」 這一點是傅夫人忽略了的。

    想想有時候想抱一抱兒子而不可得時,心裏那種淒涼懸念的滋味,確是不大好受。

    照此看來,皇帝倒真是善體人情。

     這樣轉著念頭,不由得對皇帝又添了那份親切之感,點點頭說:「多謝皇上替我想得周到。

    」 「事實上也是幫我的忙。

    」皇帝說道,「你帶著孩子在身邊,陪著太妃就不覺得無聊了。

    」 「奉陪太妃,本來就不覺得無聊。

    太妃的慈愛,在我真是如沐春風。

    」 「真的嗎?」皇帝很認真地問,「有些人說我娘很怪癖。

    」 「不,一點都不怪癖。

    不過隱居得久了,怕吵鬧倒是真的。

    所以我那兩個孩子去陪太妃,似乎也不大合適。

    」 「不,不,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愛小孩。

    不會!而況愛屋及烏,喜歡你,就必定連你的孩子也喜歡了。

    」 傅夫人點點頭,心裏在想,該當告辭了。

    不道正在轉著念頭,突然一隻手伸到她肩頭,一驚之下,不由得退縮,這一來更壞,皇帝索性將她的左臂握住了。

     「福如,」皇帝問道,「你為什麼見了我總是躲呢?」 「沒有啊!」 「你真的沒有躲我?」皇帝的神態很認真,「這不用說假話,也不是要敷衍的事,我希望你說心裏的話。

    想一想再說。

    」 說完,皇帝踱了開去,為的是不願讓她感到任何壓力,可以平心靜氣地考慮。

     他抽了一本詩集看,恰好是杜詩,一翻翻到杜甫那篇有名的古風《北征》,從頭到尾唸了一遍,起碼也有一盞茶的工夫,認為她的考慮應該很充分很周詳了,方始丟下書本,回到原處。

     「福如,你想過了沒有?」 「想過了。

    」 「怎麼樣?」 「我不會躲皇上。

    」她說,「想躲也躲不掉的,尤其是將來在太妃那裏。

    」 皇帝得意地笑了,心裏在想,這可能是個暗示,幽會之處以太妃的住處為宜。

    的確,如果在那裏輕憐蜜愛,不會有任何人知道,除非是皇後。

     皇後的行動易於控制。

    皇帝心裏在想,一旦到了熱河,如果自己去省視太妃,便讓皇後去省視太後,看起來這樣才是兩面都照顧到了,實在是個好辦法! 「對!」他說,「你是太妃的乾女兒,我去了你也沒有好避忌的,兄妹嘛!」 又搞出這重兄妹的關係來了。

    傅夫人猛想起太後要封她公主的話,便正容說道:「聽說太後對我有恩出格外的榮寵,不知皇上聽說了沒有?」 「是的,太後跟我提過,我說這件事本朝似乎尚無先例,要從長計議。

    」 「也無須計議了!萬萬不可。

    皇上請想,若現賞我固倫公主的封號,我就成了太後的女兒,太妃心裏會很難過。

    我怎麼能傷她的心?」 「啊,啊!說得有理。

    」皇帝將手伸了出來,同時說道,「福如,我真感激你,你替我娘設想得太周到了。

    」 他的手仍舊伸在那裏,傅夫人隻好把自己的手交了給他,他牽著她坐在一張紫檀榻上,含笑凝視著。

     「時候不早了!」傅夫人說,「我該告辭了吧!」 皇帝想了一下,點點頭,又問:「咱們幾時再見面?」 「我不知道。

    」傅夫人低聲說道,「人言可畏!」 「是的。

    」皇帝放下了手,「我們到熱河再見面。

    」 等傅夫人一辭去,皇帝立刻又在鏡殿約見恂郡王,將太妃的意思率直地告訴了他,徵詢他的意見。

    自然也有皇帝自己的解釋。

     「我娘不是跟太後存著什麼意見,不願相見,為的是見了面徒增傷感。

    再者禮節語言上,也有許多難期允當之處。

    這些苦衷,我不便跟太後回奏,請教十四叔該怎麼辦?」 恂郡王心中雪亮,所謂「徒增傷感」,至多也不過剛見面的那兩三次,日子一長,傷感自然沖淡了。

    主要的原因是禮節,太妃見太後自然不能平禮,但太妃是真太後,見了假太後反而要行大禮,情所不甘,但並不過分。

    他覺得應該諒解。

     想了一會,恂郡王說:「太妃的意思,我可以轉達。

    我想不必提什麼理由,隻說太妃有此要求,太後當然也會明白。

    」 「是!這就重託十四叔了!」皇帝向恂郡王作了個揖。

     做叔父的,坦受不辭,不過心裏覺得應該多為皇帝做點事,便又問道:「皇帝還有什麼交代?」 「為我娘的事,我有許多話,實在不便跟太後說,甚至皇後去回奏也不適當。

    今後我隻有請十四叔替我作主擔待。

    」 「擔待,隻要我力之所及,義不容辭;作你的主,可不行!沒有那個規矩。

    」 「實在也就是擔待。

    十四叔若以為不合適,說個辦法,我總照辦就是。

    」 「那還是建議,不是作主。

    」恂郡王說,「你對太妃是母子之情,大家都能體會得到,隻在禮節上,倘或有越分之處,可就什麼人都無法擔待的。

    」 「決不會。

    不過,在禮節上自然太後為尊,在私底下,要請太後賜諒。

    」 「嗯,嗯!」恂郡王問說:「你倒舉個例看。

    」 「譬如,」皇帝想了一下說,「跟我娘如果同在一處,我想到我娘那裏去的時候要多些。

    」 「那當然。

    太妃長住熱河,你每年隻去幾個月,不比終年侍奉太後,多陪陪太妃是應該的。

    」 「十四叔這麼說,我可以放心了。

    不過,有一點,我也得聲明在先,到了熱河,我讓皇後替我去侍奉太後。

    可不能以為我隻重太妃,不重太後!」 恂郡王覺得這話似乎多餘,但也不必駁他,點點頭說:「我會替你給太後回奏。

    」 「謝謝十四叔,」皇帝又說,「還有,倘遇巡幸之事,我得請我娘也去逛逛。

    」 「那麼太後呢?」 「自然奉侍同行。

    」 「那還罷了!」恂郡王說,「不過一路要彼此避面,卻須好好安排。

    」 「是的。

    」皇帝答應著,那語氣則好像是他接受了恂郡王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