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不像。
」張瞎子說,「譬如甲子年就沒有生過皇子。
這是拿來陪襯,故意試試算命的本事,說不定是犯人的八字。
」 「嗯,嗯!」胤祥點點頭又問,「這樣一總推算,是不是要作個比較呢?」 「不一定,能比則比,不能比不能胡比。
不然要比出禍來。
不過這三個八字是能比的,不見高山,不知平地,不比顯不出戊辰那個八字之好。
」 「你是怎麼個比法?」 「小的說:頭一個八字不怎麼好;第二個雖好些,究不比戊辰年這個八字好到極處。
旁邊就有人問我:『怎麼好法?』我說:『這個八字,玄武當權,貴不可言。
』隨即賞了我三兩銀子,打發出來了。
」 「這麼說,你沒有遇見十四爺?」 「第二天遇見的。
王知府親自領我進府,叫我磕頭叫大老爺,讓我在氊子上坐下。
十四爺問我:『你昨天算的戊辰年那個命,果然好嗎?』我說:『這個命天下少有,玄武當權,貴不可言。
將來有九五之尊!』」 「你竟敢說這樣的話?」胤祥問道,「你不怕掉腦袋?」 「是王知府叫我這麼說的。
」 「那麼,」胤祥又問,「你是瞎子,怎麼知道問你話的就是十四爺呢?」 「聽得出來的。
聲音宏亮,威武得很。
他說話的時候,鴉雀無聲。
不是大將軍,怎會有此氣派?」 「你猜得倒也不錯。
」胤祥問道,「你恭維十四爺會當皇上,他怎麼說呢?」 「他問我,哪年行大運?」我回答他說:「到三十九歲就大貴了。
」 「那是哪一年?」 「照算該是康熙六十五年。
」 「莫非那時你就算到,皇上會在康熙六十五年升天?」 聽得這一句,張瞎子不免一驚,開始覺得情形不對了。
定神想一想,若是問一句:「天子萬歲,你說六十五歲會升天,不是大逆不道?」果真那樣追究,不但自己要身受淩遲的苛刑,一家大小的性命,亦會不保。
不過張瞎子目盲心不盲,他已聽出來,「十三爺」忠厚和善,不妨欺他一欺。
所以心中雖驚,形色卻還不甚慌張。
「小的原說過,有極忌諱的話,王爺許了我可以說,才敢出口。
」他慢條斯理地一面想,一面說,「照升天的老皇的命宮,今年怕逃不過;今年逃過了,六十五年萬萬逃不過。
小的自然是想老皇今年能夠逃過,所以隻說康熙六十五年,哪知到底逃不過去。
」 「照你這麼說,你還是一片忠心!」 「不是忠心,是良心!」張瞎子很快地接口,「老皇視民如子、恩遍天下,誰不巴望聖壽千秋,長生不老?不過壽限是天生的,真正是沒法子的事。
」 「那麼,你算定十四爺能有九五之尊?」 「不!不!是王知府叫我這麼說的!」張瞎子急忙分辯,「王爺明鑒,倘或我不是那麼說,腦袋早就沒有了。
」 「那麼,他的命,到底怎麼樣呢?」 「起先跟王爺回過,十四爺的命是偽傷官格,身子弱些。
」 「這是說,壽不會長?」 「是!」 「大概能活多少歲呢?」 「三十七是一道關。
」張瞎子信口胡謅,「逃得過可到四十五。
」 胤祥將他的話想了一下,又回到原來的話題上,「你當時說十四爺到了三十九歲,就會大貴,」他問,「十四爺怎麼說法?」 「十四爺說:『這話你別在外面說!』我答一聲:『決不敢。
』十四爺就叫人取了二十兩銀子給我,打發我出來了。
」 「那麼,你跟人說過沒有?」 「沒有!」張瞎子斬釘截鐵地又加了一句,「決沒有。
」 「你說沒有,可怎麼大家都知道你給十四爺算過命呢?」 「我隻說算過,可沒有說,十四爺會當皇上。
這是什麼話,可以隨便說得的,而況十四爺本來也不是當皇上的命。
」 胤祥對他的解釋表示滿意,不過還不能放他,須取旨而定。
當下,便向蘇太說道:「你帶他下去,別難為他!」 本說講了實話,重重有賞,如今卻說莫難為他,明明是要監禁的意思。
張瞎子知道上當,但已悔之莫及了。
※ ※ ※ 得知王景灝指使張瞎子為十四阿哥算命的經過,證實了嗣皇帝的想法不錯。
他一直認為諸王門下,若有無事生非的小人,必緻攛掇主人妄生異圖。
所以決定先從這方面著手清除,一方面是翦除諸王的羽翼,一方面亦有殺雞儆猴的作用。
此事是從九阿哥胤禟府中開始。
嗣皇帝早得年羹堯密報,九阿哥手下有個親信叫何圖,後來薦與十四阿哥,保為知府,現在陝西。
年羹堯已經具摺參奏,隻等十四阿哥一起程,便即逮捕何圖,藉以細審「悖逆」的情節。
至於在京裏,九阿哥府中有兩個漢人,一個外國教士,極受寵信,嗣皇帝囑咐胤祥,務必設法將此三人之中,弄一個下獄,便好借此發端,大事清理。
兩個漢人,一個叫秦道然,江蘇無錫人,翰林出身,為先帝派在胤禟那裏教讀,後來升為給事中,身為言官,卻仍在帝子門下行走,據說身分儼如總管。
另外一個叫邵元龍,與秦道然一起奉派至胤禟府中,亦頗見寵信。
但細一打聽,方知不然,原來胤禟隻與秦道然投緣,對邵元龍雖以禮待,卻並不親密。
邵元龍氣量極狹,眼見秦道然既升官、又發財,住的是胤禟所送的大宅,僕從車馬,應有盡有。
自己卻隻靠戔戔薄俸,不過逢年過節,略得沾潤,因而頗懷怨恨。
胤祥心想,邵元龍是個勢利小人,極好收服,當下封了一千兩銀子,派個親信護衛,在夜半無人時,悄悄相訪。
邵元龍無妻無子,隻有一妾一女,頗為困苦,往年到得年下,胤禟總有一筆節禮,足以了一年的虧空。
今年情況不同,從嗣皇帝接了位。
胤禟終日憂容滿面,看來禍福難測。
邵元龍心想,照此光景,九阿哥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年下那筆節禮,隻怕也想不起了。
這個年怎麼過法? 誰知夜半敲門,竟是福星降臨,就這一千兩銀子,讓邵元龍將九阿哥好幾年照看的恩義,朝夕相處的情分,都拋在九霄雲外了。
「請上覆王爺!」邵元龍對來人說,「若有事要找我,隨時待命。
想來必是要問九阿哥的一切,全本《西廂記》,都在我肚子裏。
」 這是很大的一個收穫,嗣皇帝收買了邵元龍,等於掌握了一道漁網的網索,等佈置妥當了,隻要一提這條網索,不難將「悖逆」之徒,一網打盡。
不過迫急的大事還多,一時還顧不到此,暫且擱置再說。
」張瞎子說,「譬如甲子年就沒有生過皇子。
這是拿來陪襯,故意試試算命的本事,說不定是犯人的八字。
」 「嗯,嗯!」胤祥點點頭又問,「這樣一總推算,是不是要作個比較呢?」 「不一定,能比則比,不能比不能胡比。
不然要比出禍來。
不過這三個八字是能比的,不見高山,不知平地,不比顯不出戊辰那個八字之好。
」 「你是怎麼個比法?」 「小的說:頭一個八字不怎麼好;第二個雖好些,究不比戊辰年這個八字好到極處。
旁邊就有人問我:『怎麼好法?』我說:『這個八字,玄武當權,貴不可言。
』隨即賞了我三兩銀子,打發出來了。
」 「這麼說,你沒有遇見十四爺?」 「第二天遇見的。
王知府親自領我進府,叫我磕頭叫大老爺,讓我在氊子上坐下。
十四爺問我:『你昨天算的戊辰年那個命,果然好嗎?』我說:『這個命天下少有,玄武當權,貴不可言。
將來有九五之尊!』」 「你竟敢說這樣的話?」胤祥問道,「你不怕掉腦袋?」 「是王知府叫我這麼說的。
」 「那麼,」胤祥又問,「你是瞎子,怎麼知道問你話的就是十四爺呢?」 「聽得出來的。
聲音宏亮,威武得很。
他說話的時候,鴉雀無聲。
不是大將軍,怎會有此氣派?」 「你猜得倒也不錯。
」胤祥問道,「你恭維十四爺會當皇上,他怎麼說呢?」 「他問我,哪年行大運?」我回答他說:「到三十九歲就大貴了。
」 「那是哪一年?」 「照算該是康熙六十五年。
」 「莫非那時你就算到,皇上會在康熙六十五年升天?」 聽得這一句,張瞎子不免一驚,開始覺得情形不對了。
定神想一想,若是問一句:「天子萬歲,你說六十五歲會升天,不是大逆不道?」果真那樣追究,不但自己要身受淩遲的苛刑,一家大小的性命,亦會不保。
不過張瞎子目盲心不盲,他已聽出來,「十三爺」忠厚和善,不妨欺他一欺。
所以心中雖驚,形色卻還不甚慌張。
「小的原說過,有極忌諱的話,王爺許了我可以說,才敢出口。
」他慢條斯理地一面想,一面說,「照升天的老皇的命宮,今年怕逃不過;今年逃過了,六十五年萬萬逃不過。
小的自然是想老皇今年能夠逃過,所以隻說康熙六十五年,哪知到底逃不過去。
」 「照你這麼說,你還是一片忠心!」 「不是忠心,是良心!」張瞎子很快地接口,「老皇視民如子、恩遍天下,誰不巴望聖壽千秋,長生不老?不過壽限是天生的,真正是沒法子的事。
」 「那麼,你算定十四爺能有九五之尊?」 「不!不!是王知府叫我這麼說的!」張瞎子急忙分辯,「王爺明鑒,倘或我不是那麼說,腦袋早就沒有了。
」 「那麼,他的命,到底怎麼樣呢?」 「起先跟王爺回過,十四爺的命是偽傷官格,身子弱些。
」 「這是說,壽不會長?」 「是!」 「大概能活多少歲呢?」 「三十七是一道關。
」張瞎子信口胡謅,「逃得過可到四十五。
」 胤祥將他的話想了一下,又回到原來的話題上,「你當時說十四爺到了三十九歲,就會大貴,」他問,「十四爺怎麼說法?」 「十四爺說:『這話你別在外面說!』我答一聲:『決不敢。
』十四爺就叫人取了二十兩銀子給我,打發我出來了。
」 「那麼,你跟人說過沒有?」 「沒有!」張瞎子斬釘截鐵地又加了一句,「決沒有。
」 「你說沒有,可怎麼大家都知道你給十四爺算過命呢?」 「我隻說算過,可沒有說,十四爺會當皇上。
這是什麼話,可以隨便說得的,而況十四爺本來也不是當皇上的命。
」 胤祥對他的解釋表示滿意,不過還不能放他,須取旨而定。
當下,便向蘇太說道:「你帶他下去,別難為他!」 本說講了實話,重重有賞,如今卻說莫難為他,明明是要監禁的意思。
張瞎子知道上當,但已悔之莫及了。
※ ※ ※ 得知王景灝指使張瞎子為十四阿哥算命的經過,證實了嗣皇帝的想法不錯。
他一直認為諸王門下,若有無事生非的小人,必緻攛掇主人妄生異圖。
所以決定先從這方面著手清除,一方面是翦除諸王的羽翼,一方面亦有殺雞儆猴的作用。
此事是從九阿哥胤禟府中開始。
嗣皇帝早得年羹堯密報,九阿哥手下有個親信叫何圖,後來薦與十四阿哥,保為知府,現在陝西。
年羹堯已經具摺參奏,隻等十四阿哥一起程,便即逮捕何圖,藉以細審「悖逆」的情節。
至於在京裏,九阿哥府中有兩個漢人,一個外國教士,極受寵信,嗣皇帝囑咐胤祥,務必設法將此三人之中,弄一個下獄,便好借此發端,大事清理。
兩個漢人,一個叫秦道然,江蘇無錫人,翰林出身,為先帝派在胤禟那裏教讀,後來升為給事中,身為言官,卻仍在帝子門下行走,據說身分儼如總管。
另外一個叫邵元龍,與秦道然一起奉派至胤禟府中,亦頗見寵信。
但細一打聽,方知不然,原來胤禟隻與秦道然投緣,對邵元龍雖以禮待,卻並不親密。
邵元龍氣量極狹,眼見秦道然既升官、又發財,住的是胤禟所送的大宅,僕從車馬,應有盡有。
自己卻隻靠戔戔薄俸,不過逢年過節,略得沾潤,因而頗懷怨恨。
胤祥心想,邵元龍是個勢利小人,極好收服,當下封了一千兩銀子,派個親信護衛,在夜半無人時,悄悄相訪。
邵元龍無妻無子,隻有一妾一女,頗為困苦,往年到得年下,胤禟總有一筆節禮,足以了一年的虧空。
今年情況不同,從嗣皇帝接了位。
胤禟終日憂容滿面,看來禍福難測。
邵元龍心想,照此光景,九阿哥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年下那筆節禮,隻怕也想不起了。
這個年怎麼過法? 誰知夜半敲門,竟是福星降臨,就這一千兩銀子,讓邵元龍將九阿哥好幾年照看的恩義,朝夕相處的情分,都拋在九霄雲外了。
「請上覆王爺!」邵元龍對來人說,「若有事要找我,隨時待命。
想來必是要問九阿哥的一切,全本《西廂記》,都在我肚子裏。
」 這是很大的一個收穫,嗣皇帝收買了邵元龍,等於掌握了一道漁網的網索,等佈置妥當了,隻要一提這條網索,不難將「悖逆」之徒,一網打盡。
不過迫急的大事還多,一時還顧不到此,暫且擱置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