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論功行賞,連羅蔔藏也有份。

    在他自是卻之不可,但未必覺得受之有愧。

     部署稍定,並派嚮導隨同先遣部隊探明了路程,延信奉迎達賴六世,繼續向西藏進發。

    一路行去,一路不斷有諜報到來,策妄阿喇布坦在各路兵敗的困境之下,猶不服輸,調集所有的精銳,連同老母妻子,守住一個名叫蔔裡多的要隘,成為延信大軍入藏,不易排除的一個障礙。

     因此,行程就緩了。

    延信召集部下會議,都認為敵逸我勞,硬攻不是好辦法。

    好在拉薩已經平定,盡歸官軍的掌握。

    如果嶽鍾琪能遣輕騎北上,撫敵之背,則策妄阿喇布坦怕受夾攻之危,必然自動讓路。

    彼時再看情形,在他遁向老巢的歸路上,設伏截擊,豈非事半功倍。

     捨此以外,別無善策。

    延信隻得依從,選派剽悍機警、熟悉路程的勁卒,帶著書信,趕往拉薩去聯絡。

    可是路途遙遠,難期速效。

    轉眼秋深,道路艱難,又怕糧食不足,士氣不振,那時敵人捲土重來,隻怕難以抵擋。

    延信為此鬱鬱不樂。

     「將軍,」椎椎獻計,「我聽說策妄最聽他老娘的話,如果能將這位老太太說通了,讓策妄來投降,那有多好!」 「好是好,無奈,」延信苦笑,「怎麼能將策妄的老娘說通?」 「現在當然想不起有什麼好辦法,不過隻要用心去研究,總能找出辦法來。

    」椎椎自告奮勇,「我想去探一探陣。

    」 「你是說,想探策妄的陣地?」 「是的。

    」椎椎答說,「看他的老娘住在哪裏,有沒有法子可以接近?」 「不好,不好!」延信大為搖頭,「你是軍中一寶,萬一失陷在哪裏,關係很大。

    」 「請將軍放心,我的眼睛比別人看得遠,我的兩隻腳比別人走得快,敵人抓我不到。

    不,」椎椎立刻又自動更正,「是根本不讓敵人看到我。

    」 聽他說得這樣有自信,延信考慮下來,終於很勉強地答應了。

     於是椎椎備了三天的乾糧,悄悄地辭延信而去。

    走的時候是三更天,約定第三天的深夜,必定回來覆命。

     「好!到時候一定回來。

    」延信深深叮囑,「千萬不要勉強,看情形不好,速速回頭。

    」 結果,到得第四天上午,尚未見椎椎的蹤影。

    延信憂思難釋,悔恨萬狀。

    因為椎椎一個人可以抵得上千人之用,實在不應該讓他去冒險,一念之差,造成了無可彌補的嚴重損失,真是錯盡錯絕了! 誰知夢想不到的是,椎椎居然回來了。

    延信這一喜,非同小可。

    拉著他的手不放,隻是不斷地說:「再也不能讓你做這樣荒唐的事了!」 椎椎報以苦笑,有著說不出的苦。

    原來他此行很有成就,結識了策妄阿喇布坦的一名親信,道出一個秘密&mdash&mdash策妄的老母,很願意歸誠,但對官軍不免猜忌。

    如果延信能示以誠信,她願意說服策妄,化幹戈為玉帛,至少可以逼著策妄收兵回到準噶爾,讓出路來,容官軍護送達賴六世入藏。

     有這樣的好事,延信自不能不細問一問:「所謂示以誠信,要怎麼做呢?」 「我也問了。

    對方說:要請將軍蓋用印信,正式承諾:隻要策妄歸順,封為親王,把吐魯番以西的地區,都歸他管轄,世世代代不變。

    」 「這哪裏可以!皇上才有這樣的權。

    」延信又說,「明明是我辦不到的事,隨便出口輕許,反倒顯得既不誠,又不信。

    」 「是的!我也這樣說。

    我說延將軍作不了主,不過他可以奏請皇上準許。

    」椎椎又說,「如果再能送一份重禮,那就更容易打動那老女人的心了。

    」 「送一份重禮,倒無所謂。

    可是怎樣聯絡呢?」 「我去了,找到他,他會帶路。

    」 延信突然警覺。

    「不行,不行!」他亂搖著手,「這件事太危險!決不行。

    」 椎椎心知延信的意志很堅決,再說沒用,隻得怏怏地保持沉默。

     延信倒頗感歉然,為了安慰他起見,細問他此行歷險的經過,不住地慰勞誇獎,但就是決不答應讓他再去冒險。

     話雖如此,延信對這樣好的機會,畢竟不甘心輕棄。

    不過他不能在椎椎面前談這件事,一談便形成對他的鼓勵,又要糾纏不休,所以隻能默默在心裏盤算。

     ※ ※ ※ 這天晚上,延信睡到三更天就醒了。

    平時他總要睡過四更,隻為心事莫釋,眠食不安,所以醒得早。

     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親自去餵馬。

    起先隻為桃花浪可愛,親自去餵馬,亦隻為逗弄嬰兒般,自覺是一種享受。

    誰知桃花浪通靈性,竟被慣壞了,每天非延信親餵不食。

    當然,並不需他親自去拌草料,隻要他在場就可以了。

     這天去得早了,馬夫尚未起身,延信不能不親自動手,哪知一入馬廄,便發覺異樣&mdash&mdash攔馬的木柵,開啟了一半! 他提高警覺,依舊不動聲色地先牽馬飲水,暗中用視線搜索,果然發現草堆中蜷伏著一個人。

     「誰?」他問。

     餘音猶在,黑頭裏已有條人影往外直竄,延信自然不容他脫逃,一伸手撈住那人的手臂,順勢一扭,反剪了過來,輕易地制服了。

     定睛細看,延信不由得詫異&mdash&mdash那人穿的是蒙古兵的服飾,便鬆開了手喝問:「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趙守信。

    」 延信越發詫異,此人竟用漢語回答。

    「你是漢人?」他問,「怎麼穿這樣服飾?」 「我原在蒙古台吉部下。

    」 「你是漢人,怎麼又做了蒙兵?」 「這說來話長了!」趙守信毫無畏懼,「隻怕將軍沒工夫聽我細說。

    」 「你長話短說好了!」 長話短說是如此:他是江南人氏,因為犯案充軍,發配到關外。

    中途與解差發生糾紛,怕受報復,乘隙私逃,輾轉投向蒙古從軍,隨征到此。

     「那麼,你跑到這裏來幹什麼?是受人指使來行刺?」 「決不是!沒有人指使我。

    就指使我,我也不會聽。

    」趙守信笑一笑說,「我是看到將軍的馬好!」 「馬好怎麼樣?你是來盜馬?」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