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一回 基隆如雞籠 魏德邁有所感 打狗即打狗 獨立派無掩避

關燈
&ldquo不,不,特使,我有不同看法。

    &rdquo 魏德邁問:&ldquo你以為我們怎樣才好?&rdquo &ldquo我以為在中國大陸利用蔣介石原班人馬,是對的;可是台灣一旦成為蔣介石的最後據點時,這樣做便不易讨好。

    換句話說,到那時候蔣介石考慮他個人的問題重于我們的決策,因為他面臨最後一秒鐘的生存,在最後一塊立腳點上一一&rdquo &ldquo我懂得你的意思,&rdquo魏德邁道:&ldquo可是你也應該想一想,當一個人面臨最後關頭需要我們幫忙,他還能有讨價還價的餘地嗎?&rdquo接着副官來報,有衆多的總經理、董事長之類前來拜望,魏德邁于是接見來客,要卡多先行回去,把剛才的意見寫成專文,以便帶回美國,交付專家研究。

    緊接着,魏德邁吩咐備車,要到基隆觀察。

     這下子可忙壞了台灣省政府,憲兵、警察、摩托車隊,前呼後擁,浩浩蕩蕩,大車、小車、吉普車,浩浩蕩蕩地開向基隆。

     這是台灣北門的咽喉,魏德邁向翻譯官笑道:&ldquo你是中國人,該知道基隆有什麼特點。

    &rdquo 伍漢民傻笑道:&ldquo特使先生,我隻知道基隆是有名的雨港,其他便不清楚了。

    &rdquo &ldquo我知道得不少。

    &rdquo魏德邁道:&ldquo在二次大戰之後,我們對基隆的情形,知道得更多了,那是一個良好的軍港。

    &rdquo但他又欲言又止,指指松山機場道:&ldquo你看,基隆的地位多麼重要!距離台灣第一大機場,沒有太長距離呢!&rdquo接着東看西看,沉思不語。

    半晌又作愉快狀道: &ldquo關于基隆,你真的不知道更多的曆史嗎?&rdquo &ldquo真的不知道。

    &rdquo伍漢民道:&ldquo不過省政府和其他機構的人說:魏德邁将軍對台灣各據點熟悉,不必派人去陪他了。

    &rdquo 魏德邁哈哈大笑道:&ldquo這倒是偷懶的好辦法。

    &rdquo 伍漢民道:&ldquo不過,昨天晚上我曾經聽說了有關基隆的一個有趣故事。

    &rdquo &ldquo是什麼?&rdquo &ldquo他們說,基隆本來不叫基隆,叫雞籠一一關門養雞的籠子。

    &rdquo 魏德邁一怔:&ldquo是麼?這是什麼意思?&rdquo &ldquo他們說法不一,&rdquo伍漢民道:&ldquo有人說,因為那地方象隻雞籠,初到台灣的人,便給他取了這個怪名。

    後來感到不雅,才改今名。

    但也有人說:&lsquo雞籠&rsquo是有深刻意義的,台灣經常給異族侵略,當地人恨透了,便把北門的咽喉取名&lsquo雞籠&rsquo,表示如有異族侵台,他們要把這些人消滅在雞籠裡,要他的命!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剝他的皮!&rdquo 魏德邁暗吃一驚,向伍漢民道:&ldquo台灣人民真的這樣厲害嗎?為什麼日本人占領台灣,一口氣便有半個世紀之久!&rdquo 伍漢民歎口氣道:&ldquo特使先生,那時候的中國,你是知道的,滿清官吏一條大辮子拖到腰裡,頂上戴了頂大帽子,光知道抽大煙,括洋錢,怎麼可能保護這個島?&rdquo 魏德邁馬上便問:&ldquo那麼今天的中國官吏又如何呢?&rdquo說罷立覺不妥,故意用笑聲岔開道:&ldquo我不應該問你這句話,你不必答複我,你不必答複我。

    &rdquo接着視線移到窗外,但見山嶺重疊,坡度險急,火車在橋下疾駛,煙囪在空中冒煙,當即下令停車。

    下得車來,雙手撐眼,左右前後,不斷搜索,一幹人等也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車隊一字長蛇擺得老遠。

     魏答邁看了個夠,擺手繼續前進。

    随後幾位專家,好生納悶。

    新聞顧問華似森問: &ldquo特使先生,你剛才看了些什麼?&rdquo &ldquo我?&rdquo魏德邁笑道:&ldquo我一不是詩人,二不是記者,在我眼中的山川河流,還有什麼說的!&rdquo &ldquo戰争!&rdquo華德森笑道:&ldquo可惜日本兵投降得太快,否則我們的魏德邁将軍,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rdquo 衆人大笑,魏德邁道:&ldquo戰争好比是球賽,依我看,機會還多得很呢!誰能擔保在這個地方,不會發生大戰?&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