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回 熱心愛國 暹僑領痛心話赈米 冷酷從事 孫太子窩囊發謬論
關燈
小
中
大
方,&rdquo他上氣不接下氣:&ldquo給對方橫行不法,氣死人了!&rdquo
&ldquo報告委座!&rdquo有一位高級參謀起立道:&ldquo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共匪昨天有一個廣播,是說我們不行的,卑職提議讀給各位聽聽一一&rdquo
&ldquo應該應該。
&rdquo衆将領一齊點頭,蔣介石也以目示意,幹是那參謀朗讀道: &ldquo共匪說我們有五個大困難不易克服,第一是兵力過于集結,側翼愈加暴露,愈易受到殲滅;第二是由于兵力收縮集結,愈不能包圍對方,相反地對方倒可以縱橫自如;第三是虛隙太多;第四是後方空虛;第五是給養困難&hellip&hellip&rdquo &ldquo行了行了!&rdquo蔣介石擊桌而起:&ldquo共匪的話,沒有一句是對的!為今之計,我們隻有加緊安定後方,努力前線剿匪,違者以軍法論處!&rdquo看官!蔣介石斯語,正應了伍員對申包胥說的話:&ldquo吾已日暮而途窮,隻有倒行而逆施&rdquo了。
話說中國大陸在那當兒,一方面兵荒馬亂,一方面天災瀕仍,老百姓颠沛流離,家破人亡,苦不堪言。
但蔣介石幾時把老百姓放在眼裡?正當東北局勢危急,忽聞粵桂各地水災泛濫,哀哀災民,走投無路:海外同胞,聞訊恻然!港澳同胞及世界各地同胞,正為祖國烽火而奔走相告,呼籲和平,沒料到兩廣水災,來得如此兇險,眼看蔣介石自顧不暇,于是慷慨解囊,展開救災。
香港東華三院、各地商會、同鄉會、慈善團體等立撥巨款,且派出專人,前往大陸赈災。
不料這些熱心的代表們,目睹大陸腐敗政治,一個個莫不痛心疾首,涼了半截!香港同大陸近在咫尺,什麼事都瞞不住,但海外華僑,知道的到底沒有這麼詳細。
以暹羅僑胞為例,華僑文教界、學生界正熱烈支援祖國學生&ldquo反饑餓、反貪污、反内戰&rdquo運動,獲悉僑胞代表蘇君謙自祖國監赈歸來,便又假潮州會館開會歡迎,聽他的此行報告。
僑胞們當然知道,蘇君謙看到的事情,不可能使華僑興奮,但沒料到事情之糟,竟有出乎意外者。
蘇君謙報告道: &ldquo各位都知道家鄉的情形,以及我們暹羅華僑努力赈災的結果,可是我很抱歉,我沒有好消息帶給你們!我看到的沒有一件好事情;好事情不許我們看到!&rdquo &ldquo我們在暹華救荒會的發動之下,在僑胞的熱忱與協助下,曾募集巨款,一共辦了十四批赈米,回到祖國各地赈濟災胞,雖然隻有三十萬九千包,但已經盡我們的心力了。
&rdquo &ldquo我先說潮汕,今天的潮汕簡直叫人傷心落淚,我一想起,便會掉淚,家鄉實在太慘&hellip&hellip&rdquo &ldquo我再講赈災,梅縣縣長竟拿幾百包赈米變賣,得款九千餘萬,拿來放進銀行。
這種喪心病狂的事情,給我們監赈團發覺以後,進行交涉,日久不得要領,三催四讨之後,才勉強送了份赈米經過的名冊來,一看就是假的!每一頁上都有古古怪怪的名字排列,同一頁上甚至有同名同姓的難民名字三個!而且難民的姓名、地址、年齡等等的排列,竟然有一個公式,連官方都承認是假的,說造名冊不得不這樣造法,你們想天下無恥之徒,還有比這個更甚的嗎!&rdquo &ldquo還有一個縣長,把幾百包赈米趕着好行情賣了,後來市價稍落,又把赈米買進,第二天市價上漲,又把赈米抛出,這樣買來賣去,我們監赈團看不過,同他交涉,你們想他說什麼?他說這是施赈之前的一種放赈方法。
如果不滿意,找們可以告他!但一定不會有下文,因為今天這種買賣最内行的是蔣主席!&rdquo &ldquo還有,&rdquo蘇君謙報告說:&ldquo又有一個縣長,領到赈米兩百包之後,也賣掉了。
等列發覺而被追究時,他回答沒有變賣,是拿去代替工赈的。
所謂代替工赈,就是築公路的工人沒有薪水拿,故拿赈米代發的意思。
但當時的路工有沒有拿到米,還是一個疑問。
我便問那個縣長:是發給他們赈米呢?還是拿赈米換錢發給他們呢?那位縣長好久才回了一句官話:&lsquo尚待調查。
&rsquo你們想,他自己做過的事還不知道,要去調查,那末究竟做了些什麼,也可想而知了。
&rdquo 憤慨的氣氛充滿全場,僑胞們沒料到政府官員會腐敗貪污到如此地步,個個搖頭。
&ldquo還有,&rdquo蘇君謙道:&ldquo有三位省參議員在汕頭辦了一間米店,有一天被人發現店裡貯存救荒會赈米八十包。
監赈團接到報告後,便派人去質問,并欲加以查封。
但當時派去的人,竟給
&rdquo衆将領一齊點頭,蔣介石也以目示意,幹是那參謀朗讀道: &ldquo共匪說我們有五個大困難不易克服,第一是兵力過于集結,側翼愈加暴露,愈易受到殲滅;第二是由于兵力收縮集結,愈不能包圍對方,相反地對方倒可以縱橫自如;第三是虛隙太多;第四是後方空虛;第五是給養困難&hellip&hellip&rdquo &ldquo行了行了!&rdquo蔣介石擊桌而起:&ldquo共匪的話,沒有一句是對的!為今之計,我們隻有加緊安定後方,努力前線剿匪,違者以軍法論處!&rdquo看官!蔣介石斯語,正應了伍員對申包胥說的話:&ldquo吾已日暮而途窮,隻有倒行而逆施&rdquo了。
話說中國大陸在那當兒,一方面兵荒馬亂,一方面天災瀕仍,老百姓颠沛流離,家破人亡,苦不堪言。
但蔣介石幾時把老百姓放在眼裡?正當東北局勢危急,忽聞粵桂各地水災泛濫,哀哀災民,走投無路:海外同胞,聞訊恻然!港澳同胞及世界各地同胞,正為祖國烽火而奔走相告,呼籲和平,沒料到兩廣水災,來得如此兇險,眼看蔣介石自顧不暇,于是慷慨解囊,展開救災。
香港東華三院、各地商會、同鄉會、慈善團體等立撥巨款,且派出專人,前往大陸赈災。
不料這些熱心的代表們,目睹大陸腐敗政治,一個個莫不痛心疾首,涼了半截!香港同大陸近在咫尺,什麼事都瞞不住,但海外華僑,知道的到底沒有這麼詳細。
以暹羅僑胞為例,華僑文教界、學生界正熱烈支援祖國學生&ldquo反饑餓、反貪污、反内戰&rdquo運動,獲悉僑胞代表蘇君謙自祖國監赈歸來,便又假潮州會館開會歡迎,聽他的此行報告。
僑胞們當然知道,蘇君謙看到的事情,不可能使華僑興奮,但沒料到事情之糟,竟有出乎意外者。
蘇君謙報告道: &ldquo各位都知道家鄉的情形,以及我們暹羅華僑努力赈災的結果,可是我很抱歉,我沒有好消息帶給你們!我看到的沒有一件好事情;好事情不許我們看到!&rdquo &ldquo我們在暹華救荒會的發動之下,在僑胞的熱忱與協助下,曾募集巨款,一共辦了十四批赈米,回到祖國各地赈濟災胞,雖然隻有三十萬九千包,但已經盡我們的心力了。
&rdquo &ldquo我先說潮汕,今天的潮汕簡直叫人傷心落淚,我一想起,便會掉淚,家鄉實在太慘&hellip&hellip&rdquo &ldquo我再講赈災,梅縣縣長竟拿幾百包赈米變賣,得款九千餘萬,拿來放進銀行。
這種喪心病狂的事情,給我們監赈團發覺以後,進行交涉,日久不得要領,三催四讨之後,才勉強送了份赈米經過的名冊來,一看就是假的!每一頁上都有古古怪怪的名字排列,同一頁上甚至有同名同姓的難民名字三個!而且難民的姓名、地址、年齡等等的排列,竟然有一個公式,連官方都承認是假的,說造名冊不得不這樣造法,你們想天下無恥之徒,還有比這個更甚的嗎!&rdquo &ldquo還有一個縣長,把幾百包赈米趕着好行情賣了,後來市價稍落,又把赈米買進,第二天市價上漲,又把赈米抛出,這樣買來賣去,我們監赈團看不過,同他交涉,你們想他說什麼?他說這是施赈之前的一種放赈方法。
如果不滿意,找們可以告他!但一定不會有下文,因為今天這種買賣最内行的是蔣主席!&rdquo &ldquo還有,&rdquo蘇君謙報告說:&ldquo又有一個縣長,領到赈米兩百包之後,也賣掉了。
等列發覺而被追究時,他回答沒有變賣,是拿去代替工赈的。
所謂代替工赈,就是築公路的工人沒有薪水拿,故拿赈米代發的意思。
但當時的路工有沒有拿到米,還是一個疑問。
我便問那個縣長:是發給他們赈米呢?還是拿赈米換錢發給他們呢?那位縣長好久才回了一句官話:&lsquo尚待調查。
&rsquo你們想,他自己做過的事還不知道,要去調查,那末究竟做了些什麼,也可想而知了。
&rdquo 憤慨的氣氛充滿全場,僑胞們沒料到政府官員會腐敗貪污到如此地步,個個搖頭。
&ldquo還有,&rdquo蘇君謙道:&ldquo有三位省參議員在汕頭辦了一間米店,有一天被人發現店裡貯存救荒會赈米八十包。
監赈團接到報告後,便派人去質問,并欲加以查封。
但當時派去的人,竟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