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斥小醜 彭德懷前線談實力 顧大局 宋慶齡異域作呼籲
關燈
小
中
大
無論如何也不來出席了。
大家認為憲草經政協以往審議,已完成十之七八,其實隻要很短時期就可審議完成,那就可以合理召開國大。
但政府方面對此毫無興趣。
&ldquo &rdquo董必武先生說:&rsquo那麼,不必了,這樣倉促,也成功不了什麼的。
&lsquo他一度和邵力子先生争辯,但是十三日這下午又毫無結果地過去了,延期可隻剩下一天了。
決定:有辦法就開會,否則連會也不必開了。
&ldquo &rdquo果然,大家毫無辦法,十四日會沒開成。
那一關,政府方面主要是千方百計,政脅第三方面提交名單。
張君劢和李璜二氏,是乘十三日夜車從上海到南京的,張發表了一篇措詞十分婉轉的談話,還希望國大延期到十二月一日召開,以便有充分時間解決各種先決問題,完成各種手續。
&ldquo &rdquo但這樣可惱了政府,大不滿意,向張先生大施壓力。
青年黨方面李璜曾表示,暫時也不提出名單。
當然,他立刻受到政府的壓迫,南京上海街頭,出現了以&rsquo中國青年黨&lsquo署名的&rsquo打倒李璜、曾琦&lsquo的标語,局面是如此險惡。
&ldquo &rdquo第三方面的和平運動,經過長時期的苦鬥,終于到了失敗的日子。
大家認清,和談的喪鐘已經響了,但他們認為,這種代表全民力争和平團結的民主精神,将永遠令人懷念的。
所以在十四日這最後一天集會上,大家照了一幅相,留一紀念。
萬一時局演進,仍需&rsquo調人&lsquo出力機會,他們仍不辭勞怨的。
&ldquo &rdquo中共方面這天也特别為他們餞别,大家含着眼淚,依依惜别,中午就這樣過去了。
&ldquo &rdquo下午,第三方面忽然接到電話,是政府代表吳鐵城氏打來的,約他們三點半在孫哲生公館再談大局,有張公權(君劢之兄)參加。
大家預料,一定是政府請公權老哥來向張君劢&rsquo逼單&lsquo(名單)了。
但他們還是遵約前往,才知沒有邀約中共代表,而且約會人吳鐵城自己沒有到。
孫科先生事先沒有接到通知,他不知道有這個會,出席立法院會議,先走了。
直到四點鐘吳氏才來,而張公權卻沒有來,張君劢、李璜都沒有來。
&ldquo &rdquo結果隻有民盟幾位老實君子到場,吳鐵城見失去對象,便向民盟進攻,問民盟對于提交國大名單有無轉寰餘地。
民盟代表說明為國家為人民必須堅持力争和平團結民主的一貫立場,如不按照政協決定完成一切應有手續而召開國大,決不能參加。
但這決不是消極,今後如有任何可能,隻要能解決問題,今天解決,明天便可提名單。
于是吳鐵城也無話可說,又無可奈何地散了,已是十四日的下午五時。
&ldquo &rdquo當晚,第三方面再在交通銀行集會。
那隻是中外記者來照照相,簽名題字,說幾句話,作為長期艱苦的和平會談令人無限傷心的最後一幕了。
&ldquo &rdquo可是,政府方面為了避免片面召開國大的惡名,對第三方面的攻勢并沒有放松,費盡心機,對民社黨張君劢、青年黨李璜固不必說了;對黃炎培等人同樣先之以利誘,利誘不成而威脅,威脅不成則動之以感情。
隻在十四日那一天,找黃炎培談話的不知有多少人。
黃氏自稱為&rsquo唐僧&lsquo,堅持八字咒訣:&rsquo主張堅決,态度和婉&lsquo,決不動心。
他表示他是民盟的一員,決不能背叛民盟的決議,所以不參加國大,不是反對政府。
&ldquo &rdquo十四日晚間,黃炎培乘車回滬,到了下關,最高國防會又叫陶希聖去追他,他婉言謝絕了。
接着又叫雷震去迫他但他堅決返滬。
十五日,申報就說他返滬&rsquo決心閉戶讀書&lsquo。
對于國大,黃氏的批評說:&rsquo它不免替中國曆史留下污點&lsquo。
&ldquo &rdquo國大開幕的消息傳到上海,凡能代表民意的輿論機構,一緻對時局惡化表露最大的痛惜。
《大公報》指出了國大陰黯的前途,而《聯合晚報》更明白說穿:&rsquo這樣一個好聽的大會開幕,而人民不覺得熱烈歡欣,甚至政府也不感覺心滿意足。
相反地,失望焦慮彌漫全國,這真是中國一大不幸。
&lsquo&ldquo &rdquo第三方面呢?因為和談最後失敗,大家情緒很壞。
其中有黨有派的因為政府尚在繼續追逼誘脅,張君劢大感為難。
李璜以十六個字形容自己那天的心境:&rsquo内外夾攻,進
大家認為憲草經政協以往審議,已完成十之七八,其實隻要很短時期就可審議完成,那就可以合理召開國大。
但政府方面對此毫無興趣。
&ldquo &rdquo董必武先生說:&rsquo那麼,不必了,這樣倉促,也成功不了什麼的。
&lsquo他一度和邵力子先生争辯,但是十三日這下午又毫無結果地過去了,延期可隻剩下一天了。
決定:有辦法就開會,否則連會也不必開了。
&ldquo &rdquo果然,大家毫無辦法,十四日會沒開成。
那一關,政府方面主要是千方百計,政脅第三方面提交名單。
張君劢和李璜二氏,是乘十三日夜車從上海到南京的,張發表了一篇措詞十分婉轉的談話,還希望國大延期到十二月一日召開,以便有充分時間解決各種先決問題,完成各種手續。
&ldquo &rdquo但這樣可惱了政府,大不滿意,向張先生大施壓力。
青年黨方面李璜曾表示,暫時也不提出名單。
當然,他立刻受到政府的壓迫,南京上海街頭,出現了以&rsquo中國青年黨&lsquo署名的&rsquo打倒李璜、曾琦&lsquo的标語,局面是如此險惡。
&ldquo &rdquo第三方面的和平運動,經過長時期的苦鬥,終于到了失敗的日子。
大家認清,和談的喪鐘已經響了,但他們認為,這種代表全民力争和平團結的民主精神,将永遠令人懷念的。
所以在十四日這最後一天集會上,大家照了一幅相,留一紀念。
萬一時局演進,仍需&rsquo調人&lsquo出力機會,他們仍不辭勞怨的。
&ldquo &rdquo中共方面這天也特别為他們餞别,大家含着眼淚,依依惜别,中午就這樣過去了。
&ldquo &rdquo下午,第三方面忽然接到電話,是政府代表吳鐵城氏打來的,約他們三點半在孫哲生公館再談大局,有張公權(君劢之兄)參加。
大家預料,一定是政府請公權老哥來向張君劢&rsquo逼單&lsquo(名單)了。
但他們還是遵約前往,才知沒有邀約中共代表,而且約會人吳鐵城自己沒有到。
孫科先生事先沒有接到通知,他不知道有這個會,出席立法院會議,先走了。
直到四點鐘吳氏才來,而張公權卻沒有來,張君劢、李璜都沒有來。
&ldquo &rdquo結果隻有民盟幾位老實君子到場,吳鐵城見失去對象,便向民盟進攻,問民盟對于提交國大名單有無轉寰餘地。
民盟代表說明為國家為人民必須堅持力争和平團結民主的一貫立場,如不按照政協決定完成一切應有手續而召開國大,決不能參加。
但這決不是消極,今後如有任何可能,隻要能解決問題,今天解決,明天便可提名單。
于是吳鐵城也無話可說,又無可奈何地散了,已是十四日的下午五時。
&ldquo &rdquo當晚,第三方面再在交通銀行集會。
那隻是中外記者來照照相,簽名題字,說幾句話,作為長期艱苦的和平會談令人無限傷心的最後一幕了。
&ldquo &rdquo可是,政府方面為了避免片面召開國大的惡名,對第三方面的攻勢并沒有放松,費盡心機,對民社黨張君劢、青年黨李璜固不必說了;對黃炎培等人同樣先之以利誘,利誘不成而威脅,威脅不成則動之以感情。
隻在十四日那一天,找黃炎培談話的不知有多少人。
黃氏自稱為&rsquo唐僧&lsquo,堅持八字咒訣:&rsquo主張堅決,态度和婉&lsquo,決不動心。
他表示他是民盟的一員,決不能背叛民盟的決議,所以不參加國大,不是反對政府。
&ldquo &rdquo十四日晚間,黃炎培乘車回滬,到了下關,最高國防會又叫陶希聖去追他,他婉言謝絕了。
接着又叫雷震去迫他但他堅決返滬。
十五日,申報就說他返滬&rsquo決心閉戶讀書&lsquo。
對于國大,黃氏的批評說:&rsquo它不免替中國曆史留下污點&lsquo。
&ldquo &rdquo國大開幕的消息傳到上海,凡能代表民意的輿論機構,一緻對時局惡化表露最大的痛惜。
《大公報》指出了國大陰黯的前途,而《聯合晚報》更明白說穿:&rsquo這樣一個好聽的大會開幕,而人民不覺得熱烈歡欣,甚至政府也不感覺心滿意足。
相反地,失望焦慮彌漫全國,這真是中國一大不幸。
&lsquo&ldquo &rdquo第三方面呢?因為和談最後失敗,大家情緒很壞。
其中有黨有派的因為政府尚在繼續追逼誘脅,張君劢大感為難。
李璜以十六個字形容自己那天的心境:&rsquo内外夾攻,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