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鐵流洶湧 包圍圈始終難合攏 山脈起伏 沖鋒号最是寒敵膽

關燈
書接上回。

    卻說中原突圍經過,在蔣介石心目中簡直不能理解。

    延安廣播大軍過大别山的通訊,寫得很精彩: 在大别山行軍,總是舉頭見山;有時從巨大的石岩底下通過,更感到天空的狹小。

    出了許多力氣才翻上一個山頂,透口氣,以為快到平原,但張眼望去,又是無際的暗藍色山脈在起伏着。

    有人心焦地說:&rdquo什麼時候才能出山?&ldquo&rdquo早得很哩,你看那些山&hellip&hellip&ldquo别人指着前面這樣回答,以後就很少聽到有人提起。

    河南籍的戰士們用土腔順口唱着:&rdquo翻過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斷啊!過了一巒又一巒,巒巒相連啊!&ldquo聲調激昂悲壯。

    沿途村落很少,住上五十戶人家的莊子,甚是稀罕。

    大概是山太陡的緣故罷。

    因此,到了夜裡,隊伍要露天宿營:隻要發現稍為寬廣的地面,就成排的躺下去。

    露水灑在衣服上,給全身帶來寒冷;睡不着的悄悄地爬起來,燃燒一小堆稻草,三五個圍攏着取暖、烤衣服。

    熊熊的火光,映在那些棕黑色的堅毅臉龐上,發出微紅色,象從洪爐裡煉出來的鐵英雄一樣。

     瀑布沖激下來,積成許多大小的潭;較平坦的地方,都種滿稻子。

    瀑布和稻田的水溢流在路上,滑漆漆地特别難走。

    六月的太陽,火樣地曬着頭頂,兩隻腳卻泡在冰涼的水裡,把隊伍整天的煎熬着。

    鞋子從沒幹燥過,容易脫線、磨壞。

    特務連的戰士告訴我:&rdquo在白雀園做的一雙鞋子,結果穿上三天就破了。

    &ldquo山高,路滑,蔣軍又在&rdquo追擊&ldquo、&rdquo堵截&ldquo,大家須徹底輕裝。

    每人隻帶一身衣服,一張被單。

    但起碼要準備兩雙鞋子。

    其餘不等用的東西,完全丢掉。

    (當然有少數多帶的,後來都邊走邊丢了。

    )旅部有位宣傳幹事,忍痛将心愛的歌譜摔掉,走了很遠,才記起裡面夾有牙膏和牙刷。

     七月一日的上午,我們進入河南商城境。

    這是劊子手顧敬之(國民黨商城縣長)管轄的地方。

    人們的意識裡都認為今天定會遇上&rdquo堵截&ldquo,同時也有堅強的信心來迎接它! &rdquo老吳,今天摸到顧敬之的屁股上來了!&ldquo一個高大的機槍手咧開那兩片嘴唇,對他們的夥伴說。

     &rdquo對啦!&hellip&hellip&ldquo老吳還未說完,别人都附和着:&rdquo摸到顧敬之的老屁股了!&ldquo接着是一陣輕松的笑聲。

     &rdquo聽說他有張大魚塘,每條魚都有百來斤重,用鐵鍊子鎖着!&hellip&hellip&ldquo又一個說。

     &rdquo這魚塘原來是屬于老百姓的,不花半個錢就給他搶去了!&ldquo有人這樣補充。

    戰士們對這個屠夫特别感興趣,因為在前線(一旅系擔任商城經扶線的警戒)時,老鄉曾偷偷地向他們訴說過。

     隊伍不覺到了瓦錫品。

    這裡是片小平原,有好幾處村落,前面有河,四周環繞着高山,從此翻過大别山的高峰,可以進入安徽立煌境,是鄂豫皖邊陲的天險要道。

     牲口的鞍子剛卸,大家才放下背包休息,炊事員們正在忙着洗鍋、挑水&hellip&hellip準備弄午飯。

    北邊山頭,霎然響起緊密的步槍聲,一陣快放的機槍又夾雜擲彈筒的爆炸。

    炮彈落在河裡,濺起白色的水花,蔣軍開始向我們&rdquo堵截&ldquo了!在山上擔任警戒的是旅部偵通連。

     情況:七十二軍三十四旅一○○團己占領瓦錫品後面大道南邊的高山,立煌縣保安團一部占領西邊高地(根據旅參謀處材料)。

    敵人企圖:切斷鄂豫皖大道将一旅殲滅在瓦錫品。

    各團雖然沒有接到任務,但一團戰士們已憤憤地說:&rdquo打出去!&ldquo有的在檢查槍膛、彈藥,很多象什麼都準備好似的,屹然站着:在等候任務。

    他們忘記了饑餓和腳闆給砂子磨爛的痛楚。

    首長宣布:一團擔任掩護全旅前進,隊伍開始跑步占領東南邊和蔣軍相對面的高山,病号全跟上,誰都不掉隊。

    激戰展開了,敵人以機槍、迫擊炮密集地向我們射擊,又是一次兩次的沖鋒,都為暴雨般的手榴彈打退下去。

     西邊高地的保安團,沒有經過戰鬥就為三團一個連驅逐。

    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