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兩代血仇 廖仲恺佳婿殉難 兩種愛國 陳布雷閨女救亡
關燈
小
中
大
為重、委曲求全,實現了國共合作下的北伐,打倒了北洋軍閥。
在北伐中途,國民黨于一九二七年發動&lsquo四一二&rsquo事變,大舉屠殺共産黨人,背叛了孫中山先生的國共合作政策,破壞了革命統一戰線,這是曆史的真實。
&ldquo &rdquo到了一九三一年,爆發了&lsquo九一八&rsquo事變。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兇惡侵略,國民黨政府搞不抵抗主義,叫嚷&lsquo攘外必先安内&rsquo,繼續反共内戰,中共被迫進行長征。
一九三五年,中共在長征途中發表着名的《八一宣言》,号召&lsquo停止内戰,共同抗日&rsquo,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國民黨政府繼續走拒不抗日和反共内戰的道路,因而激出西安事變。
中國共産黨說服張學良、楊虎城兩将軍,不殺蔣介石,達成停止内戰、共同抗日的協議。
到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燒起了全國抗戰的烽火,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也就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實踐。
經過八年的抗日戰争,打出了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的偉大勝利,也是國共合作的偉大勝利。
抗戰勝利了,毛澤東主席親自到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
這個協定的墨迹未幹,國民黨政府就繼續進行反共内戰。
全國人民久苦戰亂,好不容易盼到抗戰勝利,滿心想過和平建設的幸福日子,卻事與願違。
&ldquo &rdquo再到了去年,一九四五年的重慶談判,是蔣介石連續三次電邀,毛澤東主席冒着生命危險到重慶去的。
經過舌敝唇焦的談判,談成一個《雙十協定》,從而召開了政協,達成了五項的協議。
這都是國民黨簽過字、點過頭的。
&ldquo張治中道:&rdquo今年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我軍占領了當時華北解放區主要城市之一的張家口,我政府竟于當天下午公然撕毀重慶《雙十協定》和舊政協協議,下令召開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
第三次内戰,其實已從去年八月開始,談是由毛澤東到達重慶後開始的,打則由我們的老頭子不守信諾開始。
從以上的曆史事實看來,特别值得回顧的是,兩次國共合作都為現代中國創造了重要的曆史篇章,都寫下統一戰線政策的豐功偉績。
而最後都為我們所破壞,使國家遭受重大挫折和損失。
曆史的真實,證明國共合作是大好事,統一戰線有很大威力,我們是可以而且應當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國家民族做出新的積極貢獻。
相反,誰若是企圖掩盞曆史的真實,堅待走逆曆史潮流、違反國家民族利益的道路,他就将成為我們偉大民族的千古罪人。
&ldquo 陳布雷連連點頭,心情沉重。
因為不但為自己的國家擔心,而且直覺地為自己的家庭擔憂,原來事實在嘲諷這個蔣家王朝的&rdquo忠臣&ldquo,他六女二子之中,不少是中共黨員,内中次女陳琏&rdquo失蹤&ldquo多年之後又回到了南京。
面對引為知己的張治中,陳布雷吐露了心事,原來陳琏是兄弟姊妹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一個。
她原名憐兒,進大學時才改名琏。
當她出生才二十幾天,母親就因産後子癎症惡化去世。
陳布雷伉俪之情本笃,就恨煞這個女兒。
當家人忙于為其夫人入鹼時,陳暗中把嬰兒抱上樓去,打算把她弄死,幸為其弟發覺,急追上樓。
陳在狂怒中竟把嬰兒從二樓窗口摔下去,恰巧掉在竹蔑棚上,得免于死。
由于陳布雷仍執拗地呼喊:&rdquo不許救她,救了她,以後我還是要把她弄死!&ldquo家人隻好偷偷把嬰兒抱出送到外婆家,在外婆家撫養長大,憐兒這個名宇就是外婆起的。
後來陳布雷對憐兒倒并不歧視。
在陳的心目中,女子最好職業是教師,因此兩個女兒都進了師範。
但憐兒違背父親的意旨,隻在幼師讀了一年就自行轉入杭州高中。
抗日戰争起,陳布雷全家遷渝。
憐兒在國立二中畢業後,考入了昆明西南聯大地質系。
内憂外患,便每一個青年人感到極端苦悶。
在一些親友的影響下,陳琏開始同進步思想接觸,投身學生運動,很快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九三九年,她在重慶加入共産黨,堅決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抗日救亡工作。
這自然引起陳布雷極大的不滿,但多次勸說、反對、阻止,絲毫未能動搖陳琏的決心。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變後不久,陳琏突然在昆明&rdquo失蹤&ldquo,陳布雷也無法查明下落,舉家不安。
這事給周恩來和鄧穎超大姐獲悉,十分關切。
周恩來決定分别拍電報向八路軍和新四軍查詢。
後來查明,陳琏為了避開特務追蹤,由當地黨組織把她轉移到雲南石屏縣。
其後,陳琏到了重慶,向周恩來和鄧大姐緻謝,并要讓她去延安學習。
周恩來對她的意願備加贊許,但勸她留在重慶繼續讀書,同時做革命工作為好。
這樣,陳琏就進了中央大學曆史系,完成了大學教育,于是&rdquo失蹤&ldquo的女兒終于回家。
抗日戰争勝利後,陳琏到北平做地下工作,在教會辦的貝滿女中教書。
她向父親和繼母告别時,陳布雷疼愛之餘,便是
在北伐中途,國民黨于一九二七年發動&lsquo四一二&rsquo事變,大舉屠殺共産黨人,背叛了孫中山先生的國共合作政策,破壞了革命統一戰線,這是曆史的真實。
&ldquo &rdquo到了一九三一年,爆發了&lsquo九一八&rsquo事變。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兇惡侵略,國民黨政府搞不抵抗主義,叫嚷&lsquo攘外必先安内&rsquo,繼續反共内戰,中共被迫進行長征。
一九三五年,中共在長征途中發表着名的《八一宣言》,号召&lsquo停止内戰,共同抗日&rsquo,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國民黨政府繼續走拒不抗日和反共内戰的道路,因而激出西安事變。
中國共産黨說服張學良、楊虎城兩将軍,不殺蔣介石,達成停止内戰、共同抗日的協議。
到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燒起了全國抗戰的烽火,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也就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實踐。
經過八年的抗日戰争,打出了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的偉大勝利,也是國共合作的偉大勝利。
抗戰勝利了,毛澤東主席親自到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
這個協定的墨迹未幹,國民黨政府就繼續進行反共内戰。
全國人民久苦戰亂,好不容易盼到抗戰勝利,滿心想過和平建設的幸福日子,卻事與願違。
&ldquo &rdquo再到了去年,一九四五年的重慶談判,是蔣介石連續三次電邀,毛澤東主席冒着生命危險到重慶去的。
經過舌敝唇焦的談判,談成一個《雙十協定》,從而召開了政協,達成了五項的協議。
這都是國民黨簽過字、點過頭的。
&ldquo張治中道:&rdquo今年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我軍占領了當時華北解放區主要城市之一的張家口,我政府竟于當天下午公然撕毀重慶《雙十協定》和舊政協協議,下令召開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
第三次内戰,其實已從去年八月開始,談是由毛澤東到達重慶後開始的,打則由我們的老頭子不守信諾開始。
從以上的曆史事實看來,特别值得回顧的是,兩次國共合作都為現代中國創造了重要的曆史篇章,都寫下統一戰線政策的豐功偉績。
而最後都為我們所破壞,使國家遭受重大挫折和損失。
曆史的真實,證明國共合作是大好事,統一戰線有很大威力,我們是可以而且應當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國家民族做出新的積極貢獻。
相反,誰若是企圖掩盞曆史的真實,堅待走逆曆史潮流、違反國家民族利益的道路,他就将成為我們偉大民族的千古罪人。
&ldquo 陳布雷連連點頭,心情沉重。
因為不但為自己的國家擔心,而且直覺地為自己的家庭擔憂,原來事實在嘲諷這個蔣家王朝的&rdquo忠臣&ldquo,他六女二子之中,不少是中共黨員,内中次女陳琏&rdquo失蹤&ldquo多年之後又回到了南京。
面對引為知己的張治中,陳布雷吐露了心事,原來陳琏是兄弟姊妹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一個。
她原名憐兒,進大學時才改名琏。
當她出生才二十幾天,母親就因産後子癎症惡化去世。
陳布雷伉俪之情本笃,就恨煞這個女兒。
當家人忙于為其夫人入鹼時,陳暗中把嬰兒抱上樓去,打算把她弄死,幸為其弟發覺,急追上樓。
陳在狂怒中竟把嬰兒從二樓窗口摔下去,恰巧掉在竹蔑棚上,得免于死。
由于陳布雷仍執拗地呼喊:&rdquo不許救她,救了她,以後我還是要把她弄死!&ldquo家人隻好偷偷把嬰兒抱出送到外婆家,在外婆家撫養長大,憐兒這個名宇就是外婆起的。
後來陳布雷對憐兒倒并不歧視。
在陳的心目中,女子最好職業是教師,因此兩個女兒都進了師範。
但憐兒違背父親的意旨,隻在幼師讀了一年就自行轉入杭州高中。
抗日戰争起,陳布雷全家遷渝。
憐兒在國立二中畢業後,考入了昆明西南聯大地質系。
内憂外患,便每一個青年人感到極端苦悶。
在一些親友的影響下,陳琏開始同進步思想接觸,投身學生運動,很快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九三九年,她在重慶加入共産黨,堅決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抗日救亡工作。
這自然引起陳布雷極大的不滿,但多次勸說、反對、阻止,絲毫未能動搖陳琏的決心。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變後不久,陳琏突然在昆明&rdquo失蹤&ldquo,陳布雷也無法查明下落,舉家不安。
這事給周恩來和鄧穎超大姐獲悉,十分關切。
周恩來決定分别拍電報向八路軍和新四軍查詢。
後來查明,陳琏為了避開特務追蹤,由當地黨組織把她轉移到雲南石屏縣。
其後,陳琏到了重慶,向周恩來和鄧大姐緻謝,并要讓她去延安學習。
周恩來對她的意願備加贊許,但勸她留在重慶繼續讀書,同時做革命工作為好。
這樣,陳琏就進了中央大學曆史系,完成了大學教育,于是&rdquo失蹤&ldquo的女兒終于回家。
抗日戰争勝利後,陳琏到北平做地下工作,在教會辦的貝滿女中教書。
她向父親和繼母告别時,陳布雷疼愛之餘,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