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豔異編卷二十三·義俠部一 無雙傳
關燈
小
中
大
運以仙客前銜,為富平縣尹,知長樂驿。
累月,忽報有中使押領内家三十人往園陵,以備灑掃,宿長樂驿,氈車子十乘,下迄。
仙客謂塞鴻曰:“我聞宮嫔選在掖廷,多是衣冠子女,我恐無雙在焉。
汝為我一窺,可乎?”鴻曰:“宮嫔數千,豈便及無雙。
”仙客曰:“汝但去,人事亦未可定。
”因令塞鴻為假驿吏,烹茗于簾外。
仍給錢三千,約曰:“堅守茗具,無暫舍去,忽有所睹,即疾報來。
”塞鴻唯唯而去。
宮人悉在簾下,不可得見之,但夜語喧嘩而已。
至夜深,群動皆息。
塞鴻滌器篝火,不敢辄寐,忽聞簾下語曰:“塞鴻,塞鴻,汝争得知我在此耶?郎健否?”言訖,嗚咽。
塞鴻曰:“郎君見知此驿。
今日疑娘子在此,令塞鴻問候。
”又曰:“我不久語。
明日我去後,汝于東北舍閣子中紫褥下,取書送郎君。
”言訖,便去。
忽聞簾下極鬧雲:“内家中惡。
”中使索湯藥甚急,乃無雙也。
塞鴻疾告仙客,仙客驚曰:“我何得一見?”塞鴻曰:“今方修渭橋,郎君可假作理橋官,車子過橋時,近車子立。
無雙若認得,必開簾子,當得瞥見耳。
”仙客如其言,至第三車子,果開簾子,”窺見,真無雙也。
仙客悲感怨慕,不勝其情,塞鴻于閣子中褥下得書送仙客,花箋五幅,皆無雙真迹,詞理哀切,叙述周盡。
仙客覽之,茹恨涕下。
自此永訣矣。
其書後雲:“常見敕使說,富平縣古押衙,人間有心人。
今能求之否?”仙客遂申府,請解驿務,歸本官。
遂尋訪古押衙,閑居于村墅。
仙客造谒,見古生。
生所願,必力緻之,缯彩寶玉之贈,不可勝紀。
一年未啟口。
秩滿,閑居于縣。
古生忽來,謂仙客曰:“洪一武夫,年且老,何所用?郎君于某竭分。
察郎君之意,将有求于老夫。
老夫乃一片有心人也。
感郎君之深恩,願粉身以答效。
”仙客泣拜,以實告古生。
古生仰天,以手拍腦數四,曰:“此事大不易。
然與郎君試求,不可朝夕便望。
”仙客拜曰:“但生前得見,豈敢以遲晚為恨耶。
”半歲元消息。
一日,叩門,乃古生送書。
書雲:“茅山使者回。
且來此。
”仙客奔馬見古生,生乃無一言。
又啟使者。
複雲:“殺卻也。
且吃茶。
”夜深,謂仙客曰:“宅中有女家人識無雙否?”仙客以采對。
仙客立取而至。
古生端相,且笑且喜雲:“借留三五日。
郎君且歸。
”後累日,忽傳語說曰:“有高品過,處置園陵宮人。
”仙客心甚異之。
令塞鴻探所殺者,乃無雙也。
仙客号哭,乃歎曰:“本望古生。
今死矣!為之奈何!”流涕,不能自己。
是夕更深,聞叩門甚急,及開門,乃古生也。
領一篼子入,謂仙客曰:“此無雙也,今死矣,心頭微暖,後日當活。
微灌湯藥,切須靜密。
”言訖,仙客抱入閣子中,獨守之。
至明,遍體有暖氣。
見仙客,哭一聲遂絕。
救療至夜,方愈。
古生又曰:“暫借塞鴻于舍後掘一坑。
”坑稍深,抽刀斷塞鴻頭于坑中。
仙客驚怕。
古生曰:“郎君莫怕。
今日報郎君恩足矣。
比聞茅山道士有藥術。
其藥服之者立死,三日卻活。
某使人專求,得一丸,昨令采藏假作中使,以無雙逆黨,賜此藥令自盡。
至陵下,托以親故,百缣贖其屍。
凡道路郵傳,皆厚賂矣,必免漏洩。
茅山使者及舁篼人,在野外處置訖。
老夫為郎,亦自刎。
郎君不得更居此。
門外有擔子一十人,馬五匹,絹三百匹。
五更,摯無雙便發,變姓名浪迹以避禍。
”言訖,舉刃,仙客救之,頭已落矣。
遂并屍蓋覆訖。
未明發,曆西蜀下峽,寓居于清宮,悄不聞京兆之耗,乃摯家歸襄、鄧别業,與無雙偕老矣。
男女成群。
噫!人生之契闊會合多矣,罕有若此之奇,常謂古今所無。
無雙遭亂世籍沒,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奪。
卒遇古生之奇法取之,冤死者十餘人。
艱難走竄,其後歸故鄉,為夫婦五十年,何其異哉!
累月,忽報有中使押領内家三十人往園陵,以備灑掃,宿長樂驿,氈車子十乘,下迄。
仙客謂塞鴻曰:“我聞宮嫔選在掖廷,多是衣冠子女,我恐無雙在焉。
汝為我一窺,可乎?”鴻曰:“宮嫔數千,豈便及無雙。
”仙客曰:“汝但去,人事亦未可定。
”因令塞鴻為假驿吏,烹茗于簾外。
仍給錢三千,約曰:“堅守茗具,無暫舍去,忽有所睹,即疾報來。
”塞鴻唯唯而去。
宮人悉在簾下,不可得見之,但夜語喧嘩而已。
至夜深,群動皆息。
塞鴻滌器篝火,不敢辄寐,忽聞簾下語曰:“塞鴻,塞鴻,汝争得知我在此耶?郎健否?”言訖,嗚咽。
塞鴻曰:“郎君見知此驿。
今日疑娘子在此,令塞鴻問候。
”又曰:“我不久語。
明日我去後,汝于東北舍閣子中紫褥下,取書送郎君。
”言訖,便去。
忽聞簾下極鬧雲:“内家中惡。
”中使索湯藥甚急,乃無雙也。
塞鴻疾告仙客,仙客驚曰:“我何得一見?”塞鴻曰:“今方修渭橋,郎君可假作理橋官,車子過橋時,近車子立。
無雙若認得,必開簾子,當得瞥見耳。
”仙客如其言,至第三車子,果開簾子,”窺見,真無雙也。
仙客悲感怨慕,不勝其情,塞鴻于閣子中褥下得書送仙客,花箋五幅,皆無雙真迹,詞理哀切,叙述周盡。
仙客覽之,茹恨涕下。
自此永訣矣。
其書後雲:“常見敕使說,富平縣古押衙,人間有心人。
今能求之否?”仙客遂申府,請解驿務,歸本官。
遂尋訪古押衙,閑居于村墅。
仙客造谒,見古生。
生所願,必力緻之,缯彩寶玉之贈,不可勝紀。
一年未啟口。
秩滿,閑居于縣。
古生忽來,謂仙客曰:“洪一武夫,年且老,何所用?郎君于某竭分。
察郎君之意,将有求于老夫。
老夫乃一片有心人也。
感郎君之深恩,願粉身以答效。
”仙客泣拜,以實告古生。
古生仰天,以手拍腦數四,曰:“此事大不易。
然與郎君試求,不可朝夕便望。
”仙客拜曰:“但生前得見,豈敢以遲晚為恨耶。
”半歲元消息。
一日,叩門,乃古生送書。
書雲:“茅山使者回。
且來此。
”仙客奔馬見古生,生乃無一言。
又啟使者。
複雲:“殺卻也。
且吃茶。
”夜深,謂仙客曰:“宅中有女家人識無雙否?”仙客以采對。
仙客立取而至。
古生端相,且笑且喜雲:“借留三五日。
郎君且歸。
”後累日,忽傳語說曰:“有高品過,處置園陵宮人。
”仙客心甚異之。
令塞鴻探所殺者,乃無雙也。
仙客号哭,乃歎曰:“本望古生。
今死矣!為之奈何!”流涕,不能自己。
是夕更深,聞叩門甚急,及開門,乃古生也。
領一篼子入,謂仙客曰:“此無雙也,今死矣,心頭微暖,後日當活。
微灌湯藥,切須靜密。
”言訖,仙客抱入閣子中,獨守之。
至明,遍體有暖氣。
見仙客,哭一聲遂絕。
救療至夜,方愈。
古生又曰:“暫借塞鴻于舍後掘一坑。
”坑稍深,抽刀斷塞鴻頭于坑中。
仙客驚怕。
古生曰:“郎君莫怕。
今日報郎君恩足矣。
比聞茅山道士有藥術。
其藥服之者立死,三日卻活。
某使人專求,得一丸,昨令采藏假作中使,以無雙逆黨,賜此藥令自盡。
至陵下,托以親故,百缣贖其屍。
凡道路郵傳,皆厚賂矣,必免漏洩。
茅山使者及舁篼人,在野外處置訖。
老夫為郎,亦自刎。
郎君不得更居此。
門外有擔子一十人,馬五匹,絹三百匹。
五更,摯無雙便發,變姓名浪迹以避禍。
”言訖,舉刃,仙客救之,頭已落矣。
遂并屍蓋覆訖。
未明發,曆西蜀下峽,寓居于清宮,悄不聞京兆之耗,乃摯家歸襄、鄧别業,與無雙偕老矣。
男女成群。
噫!人生之契闊會合多矣,罕有若此之奇,常謂古今所無。
無雙遭亂世籍沒,而仙客之志,死而不奪。
卒遇古生之奇法取之,冤死者十餘人。
艱難走竄,其後歸故鄉,為夫婦五十年,何其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