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田錄卷一

關燈
不降麻。

    蓋無定制也。

     寶元、康定之間,餘自貶所還過京師,見王君贶初作舍人,自契丹使歸。

    餘時在坐,見都知、押班、殿前馬步軍聯騎立門外,呈榜子稱“不敢求見”,舍人遣人謝之而去。

    至(一無此字)慶曆三年,餘作舍人,此禮已廢。

    然三衙管軍臣僚於道路相逢,望見舍人,呵引者即斂馬駐立,前呵者傳聲“太尉立馬”,急遣人謝之,比舍人馬過,然後敢行。

    後予官於外十年而還,遂入翰林為學士,見三衙呵引甚雄,不複如當時,與學士相逢,分道而過,更無斂避之禮,蓋兩制漸輕而三衙漸重。

    〔五〕舊制:侍衛親軍與殿前分為兩司。

    自侍衛司不置馬步軍都指揮使,止置馬軍指 揮使、步軍指揮使(一止作馬步軍指揮使)以來,侍衛一司自分為二,故與殿前司例為三衙也。

    五代軍制已無典法,而今又非其舊制者多矣。

     國家開寶中所鑄錢,文曰“宋通元寶”,至寶元中,則曰“皇宋通寶”,近世錢文皆著年号,惟此二錢不然者,以年号有“寶”字,文不可重故也。

     太祖建隆六年,〔六〕将議改元,語宰相勿用前世舊号,於是改元乾德。

    其後,因於禁中見内人鏡背有乾德之号,以問學士陶谷,谷曰:〔七〕“此僞蜀時年号也。

    ”因問内人,乃是故蜀王時人。

    太祖由是益重儒士,而歎宰相(一有之字)寡聞也。

    〔八〕 仁宗即位,改元天聖,時章獻明肅太後臨朝稱制,議者謂撰号者取天字,於文為“二人”,以為“二人聖”者,悅太後爾。

    至九年,改元明道,又以為明字於文“日有并”也,與“二人”旨同。

    無何,以犯契丹諱,明年遽(一作遂)改曰景佑,是時連歲天下大旱,改元诏意冀以迎和氣也。

    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寶元。

    自景佑初,群臣慕唐玄宗以開元加尊号,遂請加景佑於尊号之上,至寶元亦然。

    是歲趙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惡之,遽改元曰康定,而不複加於尊号。

    而好事者又曰“康定乃谥爾”。

    明年又改曰慶曆。

    至九年,大旱,河北尤甚,民死者十八、九,於是又改元曰皇佑,猶景佑也。

    六年,日蝕四月朔,以謂正陽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

    三年,仁宗不豫,久之康複,又改元曰嘉佑。

    自天聖至此,凡年号九,〔九〕皆有謂也。

     寇忠愍公(準)之貶也,初以列卿知安州,既而又貶衡州副使,又貶道州雖駕,遂貶雷州司戶。

    時丁晉公與馮相(拯)在中書,丁當秉筆,初欲貶崖州,而丁忽自疑,語馮曰:“崖州再涉鲸波,如何?”馮唯唯而已。

    丁乃徐拟雷州。

    及丁之貶也,馮遂拟崖州,當時好事者相語曰:“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比丁之南也,寇複移道州,寇聞丁當來,遣人以蒸差别逆於(一作迎於)境上,而收其僮仆,杜門不放出,聞者多以(一作公)為得體。

     楊文公(億)以文章擅天下,然性特剛勁寡合。

    有惡之者,以事谮之。

    大年在學士院,忽夜召見於一小閣,深在禁中。

    既見賜茶,從容顧問,久之,出文藁數箧,以示大年雲:“卿識朕書迹乎?皆朕自起草,未嘗命臣下代作也。

    ”大年惶恐不知所對,頓首再拜而出。

    乃知必為人所谮矣。

    由是佯狂,奔於陽翟。

    真宗好文,初待大年眷顧無比,晚年恩禮漸衰,亦由此也。

     王文正公(曾)為人方正持重,在中書最為賢相。

    嘗謂:“大臣執政,不當收恩避怨。

    ”公嘗語尹師魯曰:“恩欲歸己,怨使誰當!”聞者歎服,以為名言。

     李文靖公(沆)為相沈正厚重,有大臣體。

    嘗曰:“吾為相無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制,用此以報國。

    ”士大夫初聞此言,以謂不切於事。

    及其後,當國者或不思事體,或收恩取譽,屢更祖宗舊制,遂至官兵冗濫,不可勝紀,而用度無節,财用(一作力)匮乏,公私困弊。

    推迹其事,皆因執政不能遵守舊規,妄有更改(一作改更)所緻。

    至此始知公言簡而得其要,由是服其識慮之精。

    陶尚書(谷)為學士,嘗晚召對,太祖禦便殿,陶至望見上,将前而複卻者數四,左右催宣甚急,谷終彷徨不進,太祖笑曰:“此措大索事分!”顧左右取袍帶來,上已束帶,谷遽趨入。

     薛簡肅公知開封府,時明參政(鎬)為府曹官,簡肅侍之甚厚,直以公輔期之。

    其後公守秦、益,常辟以自随,優禮特異。

    有問於公“何以知其必貴”者,公曰:“其為人端肅,其言簡而理盡。

    凡人簡重則尊嚴,此貴臣相也。

    ”其後果至參知政事以卒。

    時皆服公知人。

     臘茶出(一作盛)於劍、建,〔一○〕草茶盛於兩浙,兩浙之品,日注〔一一〕為第一。

    自景佑已後,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制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斤養之,用辟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注上,遂為草茶第一。

     仁宗退朝,常命侍臣講讀於迩英閣。

    賈侍中(昌朝)時為侍進,講《春秋左氏傳》,每至諸侯淫亂事,則略而不說。

    上問其故,賈以實對。

    上曰:“《六經》載此,所以為後王鑒(一作監)戒,何必諱?”丁晉公自保信軍節度使、知江甯府召為參知政事。

    中書以丁節度使,召學士草麻,時盛文肅為學士,以為參知政事合用舍人草制,遂以制除。

    丁甚恨之。

    寇忠愍之貶,所素厚者九(二字一作之)人,自盛文肅以下皆坐斥逐,而楊大年與寇公尤善,丁晉公憐其才,曲保全之。

    議者謂丁所貶朝士甚多,獨於大年能全之,大臣愛才一節可稱也。

     太祖時,以李漢超為關南巡檢使捍北虜,與兵三千而已,然其齊州賦稅最多,乃以為齊州防禦使,悉與一州之賦,俾之養士。

    而漢超武人,所為多不法。

    久之,關南百姓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