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二回 獲叛臣奏凱班師 誅佞賊榮封衆
關燈
小
中
大
險些誤了國家大事,屈了有功之臣。
如今該賊投降敵人,須碎剮其屍,不足以伸朕恨。
如今此賊何在?”狄爺奏道:“臣已拿下囚車了。
”天子傳旨取出他,又往南牢提出馮拯,跪于階下,口稱:“罪臣見駕。
”天子不開言。
武士打碎囚車,拿孫振伏于階下,不敢做聲。
仁宗一見,大怒,喝聲:“可惱你這狼心狗肺之徒,朕有何事負于你,你以私仇宿怨要害有功之臣,暗施毒計,心向外邦,險使朕君臣永别,江山送與敵人。
如此大奸大惡誤國叛臣,是朕的仇人。
”傳旨:“拿出西郊碎剮其屍,妻、子雖無罪,但是謀反大逆背國之臣,罪及妻小,一同斬首。
”當時,武士獻過三顆首級交旨。
其家人、小使不罪,俱已放去。
當時馮太尉魂飛魄散,戰戰兢兢。
仁宗大罵:“你這老賊,位極人臣,不思報國,與奸臣為黨,圖害忠良。
前者,雖然包卿未增審斷,如今孫振又有書暗傳,顯見你平日為人不端,罪死不為過,拟念你先朝老臣,惡迹未能證,拟開你一線之恩,削職趕逐,不許再言。
”吩咐除官逐出。
當時天子殺、逐奸臣,怒氣已消,傳旨與孫、餘二總兵:“獲了賊首回朝之日,加封官爵。
”各各謝恩。
是日退朝,狄爺奉旨,将三百餘萬銀子分給了衆兵,衆人欣悅沾恩。
是日,各各回家見過父母妻兄,脫了征役勞苦,好不欣歡。
不上半月,孫沔、餘靖二人回朝,奏知聖上:“依賊果逃往雲南大理府,已捉獲。
恐他逃脫,至即斬他,将首級解京。
”天子見了今日已獲賊首,傳旨南征将士受封。
當時,天子說:“狄禦弟雖然功勞浩大,已加封王位,極品無加,前者二次平西已有旨意。
但有功無報,朕心不安,恩賜金花金牌三十六道,每月加俸銀一萬兩。
”楊府六将,除了金花、魏化未曾受封,王懷女,六郎在日也受一品诰命之職。
如今年邁,加封一品太郡君,禦賜龍杖;楊文廣,封為禦前太尉,楊金花,隻因年少未曾婚配,封英烈少女,一品服色;封劉慶為耀武公;張忠封保國公;李義封安國公;石玉封定國公;狄龍封護宋侯,狄虎封衛宋侯,段紅玉、王蘭英俱受一品诰命之榮;孟定國封英武侯;焦廷貴封烈武侯;蕭天鳳封安宋大将軍;楊唐封定宋大将軍;嶽綱封保宋大将軍;高明封護宋大将軍;魏化封異勇将軍,與它龍女賜婚,封安國夫人;降将段龍封震南将軍,段虎封平南将軍;陣亡降将段洪陰封忠烈侯,王凡封英烈侯,陣亡三偏将各封靖忠侯,俱以春秋祭把。
封贈畢,天子令戶部各頭去建祠,又傳旨于金銮殿,大排筵宴,随征各大小三軍,俱有賞賜。
君臣歡叙,酒至三巡,齊鳴音樂。
值殿官見至午時,酒宴已撤,酉刻酒鬧已濃,猶恐失了君臣之禮,跪下請奏:“酒宴當散。
”除去殘宴,衆臣謝恩,各回府中。
次日,天子加封孫沔、餘靖二位總兵為虎衛将軍,命他鎮守昆侖關,二人去訖。
蕭天鳳四将也辭聖駕,回守三關,辭别狄爺衆人去訖。
聖上又命魏化夫妻到襄陽,補了孫振之缺;夫妻又到楊府拜辭老太君、衆夫人等,上任去訖。
段龍、段虎,即命他回去分守蘆台、蒙雲二關。
二人領旨,進狄王府拜别千歲、辭過妹子夫妻而去。
當時,天子又命狄爺五将仍回家三載,以平西回時未及二年,又召回征南,見衆人勞苦,此乃仁慈之君,體諒臣心。
當日,狄爺不免進南清宮,拜見太後娘娘。
姑侄相逢,弟兄相會,不勝喜悅。
兩位公子夫妻同日參谒。
當晚酒宴相待,不用煩言。
前時得勝,狄爺已命劉慶席雲回山報知,今公主領了婆婆家小又到京來,豈不是一家完叙,樂莫大焉。
狄爺請過母安,然後夫妻相見。
禮畢,二位公子夫妻先禮拜祖母,後叩見翁姑,公主扶起,命兒媳坐下。
一見二個媳婦一貌如花,與公子匹配,可稱四美,暗暗大悅。
當日,四虎、焦、孟也在狄王府中,一聞太君、公主到了,俱來拜見。
他四人乃狄爺結義兄弟,焦、孟随狄爺多年,七人實乃義氣相投,故不住别處,隻在王府安歇。
狄爺說:“衆位弟兄,本藩母親一家已至,不用回旋了。
昨數天,聖上已降旨,你們何不回旋去的?限滿回朝,叙會日久。
”六人說:“千歲,我們不回旋,隻因老太君與娘娘未到,今日見過老太君,自然旋歸。
”狄爺稱謝:“難得衆位情深見愛也。
”次日,各各回旋去了,不表。
當日老太君到了,又進南清宮與太後相逢,少不得公主娘娘随行,拜見狄太後,相會言談,也無非别後衷腸之語。
是夜,老太君就在南清宮内安歇,隻因年老,妯娌情深,久别了,今日相見,不忍即分,故老太君就在宮中安歇。
公主拜别二尊年,回歸王府不表。
如今五虎平南成功,奏凱回朝,上書已有《平西初傳》載錄,此是續集。
宋仁宗自西夷一亂,趙元吳一反,依智高一叛,以後方得國家平甯無事。
史言:“仁宗之世,西域擾攘,範仲淹、韓琦戰功居多,而依智高之叛而全收功績者,狄武襄也。
”而後人言“文有包,武有狄”,引七絕詩為結。
依智高乃叛逆之民,乃欲謀圖大位,後來不得善終,身首異處,思量免不得利心看得太重,世人苟能将利字看低些,凡事必無争論之端矣。
其詩曰: 富貴焉能分外求,願君自知早回頭。
樂天由命何常損,放利而行衆疾仇。
如今該賊投降敵人,須碎剮其屍,不足以伸朕恨。
如今此賊何在?”狄爺奏道:“臣已拿下囚車了。
”天子傳旨取出他,又往南牢提出馮拯,跪于階下,口稱:“罪臣見駕。
”天子不開言。
武士打碎囚車,拿孫振伏于階下,不敢做聲。
仁宗一見,大怒,喝聲:“可惱你這狼心狗肺之徒,朕有何事負于你,你以私仇宿怨要害有功之臣,暗施毒計,心向外邦,險使朕君臣永别,江山送與敵人。
如此大奸大惡誤國叛臣,是朕的仇人。
”傳旨:“拿出西郊碎剮其屍,妻、子雖無罪,但是謀反大逆背國之臣,罪及妻小,一同斬首。
”當時,武士獻過三顆首級交旨。
其家人、小使不罪,俱已放去。
當時馮太尉魂飛魄散,戰戰兢兢。
仁宗大罵:“你這老賊,位極人臣,不思報國,與奸臣為黨,圖害忠良。
前者,雖然包卿未增審斷,如今孫振又有書暗傳,顯見你平日為人不端,罪死不為過,拟念你先朝老臣,惡迹未能證,拟開你一線之恩,削職趕逐,不許再言。
”吩咐除官逐出。
當時天子殺、逐奸臣,怒氣已消,傳旨與孫、餘二總兵:“獲了賊首回朝之日,加封官爵。
”各各謝恩。
是日退朝,狄爺奉旨,将三百餘萬銀子分給了衆兵,衆人欣悅沾恩。
是日,各各回家見過父母妻兄,脫了征役勞苦,好不欣歡。
不上半月,孫沔、餘靖二人回朝,奏知聖上:“依賊果逃往雲南大理府,已捉獲。
恐他逃脫,至即斬他,将首級解京。
”天子見了今日已獲賊首,傳旨南征将士受封。
當時,天子說:“狄禦弟雖然功勞浩大,已加封王位,極品無加,前者二次平西已有旨意。
但有功無報,朕心不安,恩賜金花金牌三十六道,每月加俸銀一萬兩。
”楊府六将,除了金花、魏化未曾受封,王懷女,六郎在日也受一品诰命之職。
如今年邁,加封一品太郡君,禦賜龍杖;楊文廣,封為禦前太尉,楊金花,隻因年少未曾婚配,封英烈少女,一品服色;封劉慶為耀武公;張忠封保國公;李義封安國公;石玉封定國公;狄龍封護宋侯,狄虎封衛宋侯,段紅玉、王蘭英俱受一品诰命之榮;孟定國封英武侯;焦廷貴封烈武侯;蕭天鳳封安宋大将軍;楊唐封定宋大将軍;嶽綱封保宋大将軍;高明封護宋大将軍;魏化封異勇将軍,與它龍女賜婚,封安國夫人;降将段龍封震南将軍,段虎封平南将軍;陣亡降将段洪陰封忠烈侯,王凡封英烈侯,陣亡三偏将各封靖忠侯,俱以春秋祭把。
封贈畢,天子令戶部各頭去建祠,又傳旨于金銮殿,大排筵宴,随征各大小三軍,俱有賞賜。
君臣歡叙,酒至三巡,齊鳴音樂。
值殿官見至午時,酒宴已撤,酉刻酒鬧已濃,猶恐失了君臣之禮,跪下請奏:“酒宴當散。
”除去殘宴,衆臣謝恩,各回府中。
次日,天子加封孫沔、餘靖二位總兵為虎衛将軍,命他鎮守昆侖關,二人去訖。
蕭天鳳四将也辭聖駕,回守三關,辭别狄爺衆人去訖。
聖上又命魏化夫妻到襄陽,補了孫振之缺;夫妻又到楊府拜辭老太君、衆夫人等,上任去訖。
段龍、段虎,即命他回去分守蘆台、蒙雲二關。
二人領旨,進狄王府拜别千歲、辭過妹子夫妻而去。
當時,天子又命狄爺五将仍回家三載,以平西回時未及二年,又召回征南,見衆人勞苦,此乃仁慈之君,體諒臣心。
當日,狄爺不免進南清宮,拜見太後娘娘。
姑侄相逢,弟兄相會,不勝喜悅。
兩位公子夫妻同日參谒。
當晚酒宴相待,不用煩言。
前時得勝,狄爺已命劉慶席雲回山報知,今公主領了婆婆家小又到京來,豈不是一家完叙,樂莫大焉。
狄爺請過母安,然後夫妻相見。
禮畢,二位公子夫妻先禮拜祖母,後叩見翁姑,公主扶起,命兒媳坐下。
一見二個媳婦一貌如花,與公子匹配,可稱四美,暗暗大悅。
當日,四虎、焦、孟也在狄王府中,一聞太君、公主到了,俱來拜見。
他四人乃狄爺結義兄弟,焦、孟随狄爺多年,七人實乃義氣相投,故不住别處,隻在王府安歇。
狄爺說:“衆位弟兄,本藩母親一家已至,不用回旋了。
昨數天,聖上已降旨,你們何不回旋去的?限滿回朝,叙會日久。
”六人說:“千歲,我們不回旋,隻因老太君與娘娘未到,今日見過老太君,自然旋歸。
”狄爺稱謝:“難得衆位情深見愛也。
”次日,各各回旋去了,不表。
當日老太君到了,又進南清宮與太後相逢,少不得公主娘娘随行,拜見狄太後,相會言談,也無非别後衷腸之語。
是夜,老太君就在南清宮内安歇,隻因年老,妯娌情深,久别了,今日相見,不忍即分,故老太君就在宮中安歇。
公主拜别二尊年,回歸王府不表。
如今五虎平南成功,奏凱回朝,上書已有《平西初傳》載錄,此是續集。
宋仁宗自西夷一亂,趙元吳一反,依智高一叛,以後方得國家平甯無事。
史言:“仁宗之世,西域擾攘,範仲淹、韓琦戰功居多,而依智高之叛而全收功績者,狄武襄也。
”而後人言“文有包,武有狄”,引七絕詩為結。
依智高乃叛逆之民,乃欲謀圖大位,後來不得善終,身首異處,思量免不得利心看得太重,世人苟能将利字看低些,凡事必無争論之端矣。
其詩曰: 富貴焉能分外求,願君自知早回頭。
樂天由命何常損,放利而行衆疾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