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二回 王蘭英勸父歸宋 段紅玉興兵讨

關燈
詩曰: 勸父歸投大宋朝,隻為姻緣配合調。

     赤絲系足非今定,五百年前宿願招。

     當下狄公子聽了王蘭英之言,便說:“公主,你卻多心,前日已蒙公主不棄,訂了姻盟,我一男子之漢,豈有失信之理?你休得起疑。

    ”蘭英呼聲:“公子,若果誠心許為夫婦,少不得将計就計:與你進關見過父王,隻說軍前被你擒拿,狄千歲不殺,反與二公子匹配成親,已有三日,特要送回關見父母,但父親平生性烈,定然不依,幸他原有降宋之心,又值母親慈善,從小溺愛于我,在旁必然庇護的,奴再申理勸谏父王,無有不允。

    我想,父王既已歸順,何愁段家兄弟?”狄虎聽了大喜,說聲:“公主果然妙計。

    ”二人一路并馬言談,不覺已到蘆台關。

    公主勒馬叫關,有守城軍士看見公主回關,連忙報與主帥。

     王凡與夫人言談,隻見小軍跪下,口稱:“千歲,如今公主回關了。

    ”王凡聽了,吩咐軍士退出,說:“前日段龍說,這賤人投降了大宋,暗引敵人殺奪了蒙雲關,今日回來是何主意?”夫人聽了大喜說:“女兒去後,妾日日懮心,今幸回來,大王有甚狐疑之處?”王凡聞言,冷笑說:“夫人,自從女兒去救蒙雲關,已有一月,隻道他與段紅玉去退宋師,豈知前數天段氏帶來家口,逃進關中,說這賤婢投降了大宋,勾引敵人殺了段洪,搶了蒙雲關,與段紅玉同謀。

    我想,她乃幼年之女,與敵人為伍,敗壞我聲名不小,豈不被人談論?”夫人聽了,呼聲:“大王,這是耳聞之言,未為憑信,不如命她進來詢明,便知内中詳細。

    ”王凡聽了,即令:“傳公主進來!”不一時,隻見女兒與一位少年宋将并步而來,并無愧色。

    王凡一見大怒,即拔出劍來。

    夫人一見大驚,暗呼:“女兒啊,隻怕你今日性命難保了。

    豈不聞:男女授受不親,你如今竟同這少将并首而行,但不思你父向日為人性剛,今日怎肯容你?”又不好明言,暗暗着急。

    隻見丈夫搶上幾步,手起劍落。

    公主将手托住手腕,呼聲:“父親息怒,巳聽女兒告禀一言。

    ”王凡隻氣得三屍神暴跳,七内火生煙,喝聲:“賤人,任你巧語花言,不過多活半刻,總難逃一死。

    ”公主說:“父王,君要臣死,必死;父要子亡,必亡。

    但内有緣由,女兒說明,父王且放下此刀,待自己受用罷。

    ”王凡聽了,頂上生煙,喝聲:“賤人,你敢惡語傷父?我的寶劍殺你不成,你反要為父留着自用,好生膽大。

    快快說明!”公主說:“不是女兒言詞傷父,待女兒明白禀了,雖死亦甘心。

    ”王凡被她苦苦哀求,接托住手,砍不下。

    夫人共扯住袍袖,兩淚汪汪,無奈,隻得放了手。

    寶劍落于地下,夫人連忙拾起,命侍女拿去了,勸丈夫坐下。

     公主跪于地中,眼含淚珠說:“自那日起兵去救蒙雲關,豈知大宋能人不少,女兒出敵被他擒去。

    不知狄元帥不加殺害,将女兒匹配于二公子,王夫人為媒,已與公子成親數日。

    如今奉命前來勸父歸降。

    叮咛吩咐,倘父允降,奏明大宋天子,許以永封王爵,強如父王做此僞官。

    ”王凡聽了,喝聲:“賤人,你貪生畏死,投降了敵人,又匹配了宋将,已将名節喪盡,還敢前來勸說我的?你不思,食君之祿,報君之恩;不思為父平昔為人,豈效此尋常下等之輩!”公主說:“父王,你言差矣,古雲:‘君不正,臣逃外國。

    ’如今,南王乃一反叛僞王,所行殘忍好殺,陷害了多少良民,上天必然不信,焉能成得大業?目擊南天王大勢,猶如風前之燭,釜中之魚耳,倘若父王不及早知機,隻恐臨時悔之晚矣。

    ”王凡喝聲:“小賤人且住口!隻要心無二向,盡君之忠,任君之禍。

    ” 公主又呼:“父王,女兒已匹配了狄虎,蒙雲關又失,我國人人盡知,父王縱有忠心,自許南王一生疑忌,那時禍及滿門,反為不美者所笑也。

    況他所任之人,俱是邪說妖言害民之賊,足見奸佞亡命之徒。

    今大宋差千歲狄青,統領堂堂正大之師,手下是個個英雄豪傑,南蠻王滅在眼前,父王與之俱亡,甘作亡命之徒,莫若及早降宋:一者或得封王之位;二來脫了叛賊之名。

    識時務者為俊傑,父王,請自參詳。

    ”王凡平日見南王無故常奪民妻女,種種不仁,原有退步之心,今聽女兒言詞,句句合理,他心原乃明白的。

    夫人此時見他不語,料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