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八回 畫圖啞偈 作鬼分家 暗謀先定 判斷明證

關燈
以存活?”停一會,又說道:“右偏小屋,有何活計?”又連聲道:“領教,領教。

    ”又停一時,說道:“這項也交付次公子?晚生都領命了。

    ”少停,又拱揖道:“晚生怎敢當此厚惠。

    ”推遜了多時。

    又道:“既承尊命懇切,晚生勉領,便給批照與次公子收執。

    ”乃起身,又連聲作數揖,口稱:“晚生便去。

    ”衆人都看得呆了。

     隻見滕大尹立起身來,東看西看,問道:“倪爺那裡去了?”門子禀道:“沒見甚麼倪爺。

    ”滕大尹道:“有此怪事?”喚善繼問道:“方才令尊老先生,親在門外相迎。

    與我對坐了,講這半日說話,你們諒必都聽見的。

    ”善繼道:“小人不曾聽見。

    ”滕大尹道:“方才長長的身兒,瘦瘦的臉兒,高顴骨,細眼睛,長眉大耳,朗朗的三牙須,銀也似白的。

    紗帽皂靴,紅袍金帶,可似倪老先生模樣麼?”吓得衆人一身冷汗,都跪下道:“正是他生前模樣。

    ”大尹道:“如何忽然不見了?他說家中有兩處大廳堂,又東邊舊存下一所小屋,可是有的?”善繼也不敢隐瞞,隻得承認道:“有的。

    ”大尹道:“且到東邊小屋去一看,自有話說。

    ”衆人見大尹半日自言自語,說得活龍活現,分明是倪太守模樣,都信倪太守真個出現了。

    人人吐舌,個個驚心。

    誰知都是滕大尹的巧計。

    他是看了行樂圖,照依小像說來,何曾有半句是真後。

    有詩為證。

    詩曰: 聖賢自是空題目,惟有鬼神不敢欺,若非大尹假裝詞,逆子如何肯心服。

     倪善繼引路,衆人随着大尹,來到東邊舊屋内。

    這舊屋是倪太守未得第時所居,自從造了大廳大堂,把舊屋空着,隻做個倉廳,堆積些零碎米麥在内,留下一房家人看守。

    大尹前後走了一遍,到正屋中坐下。

    向善繼道:“你父親果是有靈,家中事體,備細與我說了。

    教我主張,這所舊宅子與善述,你意下如何?”善繼叩頭道:“但憑恩台明斷。

    ”大尹讨家私簿子細細看了,連聲道:“也好做大家事。

    ”看到後面遺筆分關,大笑道:“你家老先生自家寫定的,方才卻又在我面前,說善繼許多不是,這個老先生也是沒主意的。

    ”喚倪善繼過來:“既然分關寫定,這些田園帳目,一一給與。

    善述不許妄争。

    ”梅氏暗暗叫苦,方欲上前哀求,隻見大尹又道:“這舊屋判與善述,此屋中之所有,善繼也不許妄争。

    ”善繼想道:“這屋内破家破火,不值甚事。

    便堆下些米麥。

    一月前都祟得七八了,存不多兒,我也夠便宜了。

    ”便連連答應道:“恩台所斷極明。

    ” 大尹道:“你兩人一言為定,各無翻悔。

    衆人既是親族,都來做個證見。

    方才倪老先生當面囑付說:『此屋左壁下,埋銀五千兩,作五壇。

    當與次兒。

    』”善繼不信,禀道:“若果然有此,即便萬金,亦是兄弟的,小兒并不敢争執。

    ”大尹道:“你就争執時,我也不準。

    ”便教手下讨鋤頭、鐵鍬等器,梅氏母子作眼率領民壯,往東壁下掘開牆基,果然埋下五個大壇。

    發起來時,壇中滿滿的,都是光銀子。

    把一镡銀子上秤稱時,算來該是六十二斤半,剛剛一千兩足數。

    衆人看見,無不驚訝。

    善繼益發信真了:“若非父親陰靈出現,面訴縣主,這個藏銀,我們尚且不知,縣主那裡知道?”隻見滕大尹教把五壇銀子,一字兒擺在自家面前,又吩咐梅氏道:“右壁還有五壇,亦是五千之數。

    更有一壇金子,方才倪老先生有命,送我作酬謝之意,我不敢當,他再三相強,我隻得領了。

    ”梅氏同善述叩頭說道:“左壁五千,已出望外。

    若右壁更有,敢不依先人之命。

    ”大尹道:“我何以知之?據你家老先生是恁般說,想不是虛話。

    ”再教人發掘西壁,果然六個大镡,五壇是銀,一壇是金。

    善繼看着許多黃白之物,眼中盡放出火來,恨不得搶他一錠。

    隻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開口。

    滕大尹寫個照帖,給與善述為照。

    就将這房家人,判與善述母子。

    梅氏同善述,不勝之喜,一同叩頭拜謝。

    善繼滿肚不樂,也隻得磕幾個頭,勉強說句:“多謝恩台主張。

    ”大尹判幾條封皮,将一壇金子封了,放在自己轎前,擡回衙内,落得受用。

    衆人都認道真個倪太守許下酬謝他的,反以為理之當然。

    那個敢道個“不”字。

    這正叫做:鹬蚌相持,漁人得利。

    若是倪善繼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這千兩黃金,弟兄大家該五百兩,怎到得滕大尹之手?白白裡作成了别人,自己還讨得氣悶,又加個不孝不弟之名。

    千算萬計,何曾算計得他人,隻算計得自家而已! 閑話休提,再說梅氏母子,次日又到縣拜謝滕大尹。

    大尹已将行樂圖取去遺筆,重新技過,給遼梅氏收領。

    梅氏母子方悟行樂圖上,一手指地,乃指地下所藏之金銀也。

    此時有了這十壇銀子,一般置買田園,遂成富室。

    後來善述娶妻,連生三子,讀書成名。

    倪氏門中,隻有這一枝極盛。

    善繼兩個兒子,都好遊蕩,家業耗廢。

    善繼死後,兩所大宅子,都賣與叔叔善述管業。

    裡中凡曉得倪家之事本末的,無不以為:“終須報”。

    有詩為證。

    詩曰: 從來天道有何私,堪笑倪郎心太癡。

    忍以嫡兄欺庶母,卻教父死算生兒。

     軸中藏字非無意,壁下埋金屬有司。

    何似存些公道好,不生争競不興詞。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