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倪太守謙 古稀餘九 受納偏房 結子聯成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國朝永樂年間,北直順天府香河縣,有個倪太守,雙名守謙,字益之。
家累千金,肥田美宅。
夫人陳氏,單生一子,名曰善繼,長大婚娶之後,陳夫人身故。
倪太守罷官鳏居,雖然年老,隻落得精神健旺。
凡收租放債之事,件件關心,不肯安閑享用。
其年七十九歲,倪善繼對老子說道:“人生七十古來稀。
父親今年七十九,明年八十齊頭了,何不把家事交卸孩兒掌管,吃些現成茶飯豈不為美。
”老子搖着頭,說出幾句道:“在一日,管一日。
替你心,替你力,掙些利錢穿共吃。
直待兩腳壁立直,那時不關我事得。
”每年十月間,倪太守親往莊上收租,整月的住下。
莊戶人家,肥雞美酒,盡他受用。
那一年,又去住了幾日。
偶然一日,午後無事,繞莊閑步,觀看野景。
忽然見一個女子同着一個白發婆婆,向溪邊石上搗衣。
那女子雖然村莊打扮,頗有幾分姿色: 發同漆黑,眼若波明。
纖纖十指似栽蔥。
曲曲雙眉如抹黛。
随常布帛,俏身軀賽着绫羅。
點景野花,美豐儀不須钗钿。
五短身材偏有趣,二八年紀正當時。
倪太守老興勃發,看得呆了。
那女子搗衣已畢,随着老婆婆而走。
那老兒留心觀看,隻見他走過數家,進一個小小白籬笆門内去了。
倪太守連忙轉身,喚管莊的來,對他說如此如此,教他:“訪那女子腳跟,曾否許人?若是沒有人家時,我要娶他為妾,未知他肯否?”管莊的巴不得奉承家主。
領命便走。
原來那女子姓梅,父親也是個府學秀才。
因幼年父母雙亡,在外婆身邊居住。
年一十七歲,尚未許人。
管莊的訪得的實了,就與那婆婆說:“我家老爺見你女孫兒生得齊整,意欲聘為偏房。
雖說是做小,老奶奶去世已久,上面并無人拘管。
嫁得成時,豐衣足食,自不須說。
連你老人家年常衣服茶米,都是我家照顧。
臨終還得個好斷送,隻怕你老人家沒福。
”老婆婆聽得花錦似一片說話,實時依允。
也是姻緣前定,一說便成。
管莊的回複了倪太守,太守大喜。
講定财禮,讨皇曆看個吉日,又恐兒子阻擋,就在莊上行聘,莊上做親。
成親之夜,一老一少,端的好看。
有《西江月》為證: 一個烏紗白發,一個綠鬓紅妝。
枯藤纏樹嫩花香,好似奶公相傍。
一個心中凄楚,一個暗地驚慌。
隻愁那話忒郎當,雙手扶持不上。
當夜倪太守抖擻精神,勾消了姻緣簿上,真個是: 恩愛莫忘今夜好,風光不減少年時。
過了三朝,喚乘轎子擡那梅氏回宅,與兒子、媳婦相見。
阖宅男婦,都來磕頭,稱為“小奶奶。
”倪太守把些布帛賞與衆人,各各歡喜。
隻有那倪善繼心中不樂,面前雖不言語,背後夫妻兩口兒議說道:“這老人忒沒正經,一把年紀,風燈之燭,做事也須料個前後。
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卻去幹這樣不了不當的事。
讨的花枝般的女兒,自家也得精神對付他,終不然擔誤他在那裡,有名無實。
還有一件,多少人家老漢身邊有了少婦,支持不過,那少婦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醜,為家門之玷。
還有一件,那少婦跟随老漢,分明似出外度荒年一般,等得年時成熟,他便去了。
平時偷短偷長,做下私房,東三西四的寄開,又撒嬌撒癡,要漢子制辦衣飾與子。
到得樹倒鳥飛時節,他便颠作嫁人,一包兒收拾去受用。
這是木中之蠹,米中之蟲。
人家有了這般人,最損元氣的。
”又說道:“這女子嬌模嬌樣,好像個妓女,全沒有良家體段,看來是個做聲分的頭兒,擒老公的太歲。
在咱爹身邊,隻該半妾半婢,叫聲姨姐,後日還有個退步;可笑咱爹不明,就教衆人喚他做『小奶奶』,難道要咱們叫他娘不成?咱們隻不作準他,莫要奉承透了,讨他做大起來,明日咱們颠倒受他嘔氣。
”夫妻二人,唧唧哝哝,說個不了。
早有多嘴的,傳話出來。
倪太守知道了,雖然不樂,卻也藏在肚裡。
幸得那梅氏秉性溫良,事上接下,一團和氣,衆人也都相安。
過了兩月,梅氏得了身孕,瞞着衆人,隻有老公知道。
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滿足,生下一個小孩兒出來,舉家大驚。
這日正是九月九日,乳名取做重陽兒。
到十一日,就是倪太守生日。
這年恰好八十歲了,賀客盈門。
倪太守開筵管待,一來為壽誕,二來小孩子三朝,就當個湯餅之會。
衆賓客道:“老先生高年,又新添個小令郎,足見血氣不衰,乃上壽之征也。
”倪太守大喜。
倪善繼背後又說道:“男子六十而精絕,況是八十歲了,那見枯樹上生出花來。
這孩子不知那裡來的雜種,決不是咱爹嫡血,我斷然不認他做兄弟。
”老子又曉得了,也藏在肚裡。
光陰似箭,不
家累千金,肥田美宅。
夫人陳氏,單生一子,名曰善繼,長大婚娶之後,陳夫人身故。
倪太守罷官鳏居,雖然年老,隻落得精神健旺。
凡收租放債之事,件件關心,不肯安閑享用。
其年七十九歲,倪善繼對老子說道:“人生七十古來稀。
父親今年七十九,明年八十齊頭了,何不把家事交卸孩兒掌管,吃些現成茶飯豈不為美。
”老子搖着頭,說出幾句道:“在一日,管一日。
替你心,替你力,掙些利錢穿共吃。
直待兩腳壁立直,那時不關我事得。
”每年十月間,倪太守親往莊上收租,整月的住下。
莊戶人家,肥雞美酒,盡他受用。
那一年,又去住了幾日。
偶然一日,午後無事,繞莊閑步,觀看野景。
忽然見一個女子同着一個白發婆婆,向溪邊石上搗衣。
那女子雖然村莊打扮,頗有幾分姿色: 發同漆黑,眼若波明。
纖纖十指似栽蔥。
曲曲雙眉如抹黛。
随常布帛,俏身軀賽着绫羅。
點景野花,美豐儀不須钗钿。
五短身材偏有趣,二八年紀正當時。
倪太守老興勃發,看得呆了。
那女子搗衣已畢,随着老婆婆而走。
那老兒留心觀看,隻見他走過數家,進一個小小白籬笆門内去了。
倪太守連忙轉身,喚管莊的來,對他說如此如此,教他:“訪那女子腳跟,曾否許人?若是沒有人家時,我要娶他為妾,未知他肯否?”管莊的巴不得奉承家主。
領命便走。
原來那女子姓梅,父親也是個府學秀才。
因幼年父母雙亡,在外婆身邊居住。
年一十七歲,尚未許人。
管莊的訪得的實了,就與那婆婆說:“我家老爺見你女孫兒生得齊整,意欲聘為偏房。
雖說是做小,老奶奶去世已久,上面并無人拘管。
嫁得成時,豐衣足食,自不須說。
連你老人家年常衣服茶米,都是我家照顧。
臨終還得個好斷送,隻怕你老人家沒福。
”老婆婆聽得花錦似一片說話,實時依允。
也是姻緣前定,一說便成。
管莊的回複了倪太守,太守大喜。
講定财禮,讨皇曆看個吉日,又恐兒子阻擋,就在莊上行聘,莊上做親。
成親之夜,一老一少,端的好看。
有《西江月》為證: 一個烏紗白發,一個綠鬓紅妝。
枯藤纏樹嫩花香,好似奶公相傍。
一個心中凄楚,一個暗地驚慌。
隻愁那話忒郎當,雙手扶持不上。
當夜倪太守抖擻精神,勾消了姻緣簿上,真個是: 恩愛莫忘今夜好,風光不減少年時。
過了三朝,喚乘轎子擡那梅氏回宅,與兒子、媳婦相見。
阖宅男婦,都來磕頭,稱為“小奶奶。
”倪太守把些布帛賞與衆人,各各歡喜。
隻有那倪善繼心中不樂,面前雖不言語,背後夫妻兩口兒議說道:“這老人忒沒正經,一把年紀,風燈之燭,做事也須料個前後。
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卻去幹這樣不了不當的事。
讨的花枝般的女兒,自家也得精神對付他,終不然擔誤他在那裡,有名無實。
還有一件,多少人家老漢身邊有了少婦,支持不過,那少婦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醜,為家門之玷。
還有一件,那少婦跟随老漢,分明似出外度荒年一般,等得年時成熟,他便去了。
平時偷短偷長,做下私房,東三西四的寄開,又撒嬌撒癡,要漢子制辦衣飾與子。
到得樹倒鳥飛時節,他便颠作嫁人,一包兒收拾去受用。
這是木中之蠹,米中之蟲。
人家有了這般人,最損元氣的。
”又說道:“這女子嬌模嬌樣,好像個妓女,全沒有良家體段,看來是個做聲分的頭兒,擒老公的太歲。
在咱爹身邊,隻該半妾半婢,叫聲姨姐,後日還有個退步;可笑咱爹不明,就教衆人喚他做『小奶奶』,難道要咱們叫他娘不成?咱們隻不作準他,莫要奉承透了,讨他做大起來,明日咱們颠倒受他嘔氣。
”夫妻二人,唧唧哝哝,說個不了。
早有多嘴的,傳話出來。
倪太守知道了,雖然不樂,卻也藏在肚裡。
幸得那梅氏秉性溫良,事上接下,一團和氣,衆人也都相安。
過了兩月,梅氏得了身孕,瞞着衆人,隻有老公知道。
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滿足,生下一個小孩兒出來,舉家大驚。
這日正是九月九日,乳名取做重陽兒。
到十一日,就是倪太守生日。
這年恰好八十歲了,賀客盈門。
倪太守開筵管待,一來為壽誕,二來小孩子三朝,就當個湯餅之會。
衆賓客道:“老先生高年,又新添個小令郎,足見血氣不衰,乃上壽之征也。
”倪太守大喜。
倪善繼背後又說道:“男子六十而精絕,況是八十歲了,那見枯樹上生出花來。
這孩子不知那裡來的雜種,決不是咱爹嫡血,我斷然不認他做兄弟。
”老子又曉得了,也藏在肚裡。
光陰似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