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十三回 衆喽兵撥雲見日 分水獸棄暗投明

關燈
詩曰: 規谏從來屬魏徽,太宗何竟望昭陵? 自茲台觀全拆毀,感念高皇不複登。

     或有問于餘曰:《小五義》一書,純講忠孝節義,以忠冠首,大概直言敢谏,謂之忠;委曲從事,則不謂之忠。

    餘曰:不然。

    直谏固謂之忠,或有事不便直谏明言,必委曲以寓規谏,終使君心悔悟,頓改前非,此不谏之谏,更有勝于直谏者。

    不忠直焉能作出此事來?唐時有一魏征可為證據:唐太宗貞觀十年,皇後長孫氏崩,谥為文德皇後,葬于昭陵。

    太宗因後有賢德,思念不已,乃于禁苑中起一極高的台觀,時常登之,以望昭陵,用釋其思念之意。

    一日引宰相魏征,同登這層觀,使他觀看昭陵。

    魏征思太宗此舉欠當。

    他的父皇高祖葬于獻陵,未聞哀慕。

    今乃思念不已,至于作台觀以望之,是厚于後,而薄于父也。

    欲進規谏,不就明言,先故意仔細觀看良久,對說:“臣年老,眼目昏花,看不能見。

    ”太宗因指所在,叫魏征看。

    魏征乃對說:“臣隻道陛下思慕太上皇,故作為此觀以望獻陵。

    若是皇後的昭陵,早已看見了。

    ”太宗一聞魏征說起父皇,心裡感動,不覺泣下,自知舉動差錯,遂命拆毀此觀,不複登焉。

    太宗本是英明之君,事高祖素盡孝道,偶有此一事之失,賴有直臣魏征婉曲以進善言,太宗即時感悟。

    改過不吝,真盛德事也。

    又唐史上記太宗時的大臣,隻有個魏征能盡忠直谏,太宗也極敬重他。

    一日,聞魏征所住私宅,止有傍室,沒有廳堂。

    那時正要蓋一所小殿,材料已具,遂命撤去,與魏征起蓋廳堂,隻五日就完成了。

    又以征性好儉樸,複賜以素屏褥幾杖等物,以遂所好尚。

     征上表稱謝。

    太宗手诏答曰:“朕待卿至此,蓋謂社稷與百姓計,何過謝焉?夫以君之于臣,有能聽其言行其道,而不能緻敬盡禮者,則失之薄;亦有待之厚禮之隆,而不能谏行言聽者,則失之虛;又有賞賜及于匪人,而無益于黎元國家者,則失之濫,而人不以為重矣。

    ”今觀太宗之所以待魏征者,可謂情與文之兼至固宜。

    征之盡忠圖報,而史書之以為美談也。

     閑言少叙,書歸正傳。

    〔西江月〕:五義皆為好漢,蔣平真是能員。

    水裡制伏沈中元,莫把病夫錯看。

    任爾諸葛能算,猛然擒你下船。

    腹内滿飲山下泉,才顯翻江手段。

     且說大人到了棄岸登船的時節,坐了三号太平船,知府總鎮在第二隻船上,文武的小官在第三隻船上,護送大人的兵丁們就在旱岸上行走。

    進黑水湖,誰也想不到賊人有這麼大膽子,敢劫奪欽差大人。

    剛進湖口,就聽見“嗆啷啷”一陣鑼鳴,“叭哒哒”就把軟硬拘鈎搭住船隻,往近裡就拉。

    小諸葛一着急,打官艙裡就蹿将出來,喝道:“好山賊!現有欽差大人在此。

    ”回手就要拉刀,一瞧沒有——錯了,自己扮的是文人模樣,那裡來的刀呢?正一着急,就見打船旁“呼泷”一聲,由水中蹿出來如水獺相似,把住船沿,把沈中元腰一抱,說:“咱們兩個人水裡說去罷。

    ”大人看了個必真,是蔣護衛,大人高聲嚷道:“護衛千萬不可與沈壯士無禮!”話言未了,早就聽見“噗(口甬)”一聲,打水漂相似。

     蔣爺把人都安置好了,他自己都換了短衣襟,也沒拿刀,就到了蟠蛇嶺下,看見了大人那隻三号太平船進了黑水湖口,桅杆上面有一個大黃旗子,被風飄擺,行舒行卷,上面是硃書的“欽命”兩個字,墨書的“代天巡狩按院大人顔”。

    蔣爺一吩咐喽兵,他就蹿下水去,容他們拘鈎搭住就走。

    蔣爺蹿上船頭,攔腰一抱,就蹿下水去。

    到了水中,蔣爺把手一撒,沈中元就是壇子浮,灌滿了為止,淨剩了喝水了。

    蔣爺把他往肋下一夾,攏住了他的手,踹着水,繞過了一個山彎。

    蔣爺知道把他灌滿了,提溜上來,大人也看不見了,有什麼話慢慢再和他說。

    沈中元水喝的有八成光景,眼前發黑,心似油烹,耳内如同打陣雷的一般。

    蔣爺解他的絲縧,把他捆上。

    蔣爺騎馬式将他騎上,伸雙手打他兩肋下,往上一擁,“哇哇”的往外一吐,吐的幹幹淨淨。

    蔣爺一撒手,把自己身上水擰了一擰,對着沈中元一看,叫道:“武侯諸葛亮卧龍先生,可惜了你這個外号,你怎麼配呢?你冤苦了人家卧龍先生了,你怎麼配?”沈中元說:“我本不配,是大家擡愛,我早就說過不配。

    ”蔣爺說:“你所為我二哥、三哥有一點不到之處,得罪于你,懷恨在心,你就行了這麼一個法子,五條性命幾乎沒有斷送在你手中。

    一計害三賢就夠受的了,你這叫一計害五賢:武昌府的知府池天祿,在他地面上丢個大人,他得死;我二哥保大人是他的專責,得死;玉墨丢了老爺,得死;兩位先生得死。

    這是立刻得死的,馀者沾銜的還不定死多少呢。

    你挑禮,你得挑明白了,那才是英雄呢。

    再說我聽見我哥哥說,你道了姓名,我趕着就上樹林找你,沈壯士長,沈壯士短,可也不知你聽見哪,也不知你是去遠咧,可也不知是成心不理我。

    你不想想,你把大人盜走了,顯顯你的能耐,不想我們擔的住擔不住?你這是把大人說話了,央求的大人點了頭。

    你必是能說呀。

    你又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