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三回 二強寇定計傷好漢 四豪傑設法戰群賊
關燈
小
中
大
明明在上,顧畏民岩。
民之父母,民具爾瞻。
知縣官職雖不大,卻為民之上司,若要作威,不能愛民如子,一方甘受其苦,所以聖帝明王于此獨加小心。
曾記唐史有段故事,聽我慢慢講來:唐玄宗時,以縣令系親民之官,縣令不好,則一方之人皆受其害,故常加意此官。
是時,有吏部新選的縣令二百馀人,玄宗都召至殿前,親自出題考試,問他以治民之策。
那縣令所對的策,惟有經濟詞理都好,取居第一,拔為京畿醴泉縣令。
其馀二百人,文不中策,考居中等,姑令赴任,以觀其政績何如。
又四十五人考居下等,放回原籍學問,以其不堪作令,恐為民害,也不敕令。
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及外面的刺史,各舉所知的好縣令一人奏聞于上,既用之後,遂考察那縣令的賢否,以為舉主的賞罰。
所舉的賢,與之同賞;所舉的不肖,與之同罰,所以那時縣令多是稱職,而百姓皆受其惠,以成開元之治。
今之知縣即是古之縣令,欲天下治安,不可不慎重此官也。
閑言少叙,書歸正傳。
詩曰: 世事人情太不平,綠林豪客各知名。
何須定要傾人命,暗裡謀人天不容。
且說徐良到了屋中各處細瞧,但見西屋裡有張八仙桌子,桌子底下扣着一口鐵鍋,兩邊有兩張椅子。
徐良叫大衆瞧,說:“你們看,這有些奇怪。
”三位過來一瞅,艾虎說:“人家無用的破鍋,你也起疑心。
”徐良說:“你看看,這是新鍋。
”艾虎說:“新買來的,要換舊鍋還沒換哪,也不足為慮。
”徐良說:“老兄弟,搬開瞧瞧。
”艾虎過去一搬,用平生之力,一絲也不動。
艾虎複又将刀拉出來,欲要将刀插在鍋沿底下,往上一撬,便知分曉,徐三爺不讓,說道:“使不得!待我來用大環刀一剁,豈不省事。
”艾虎說:“哥哥的主意怎樣?”徐良說:“誰也不準知是賊店,無非看着這事情詫異。
就是少時要來吃食,别吃菜,淨吃他的饅頭。
那發面物件,絕沒有什麼毒藥與蒙汗藥。
”胡小記說:“既然不吃,就告訴咱們大家吃素,不要酒菜了。
”徐良說:“吃素,催着他要素菜,公然就說大家全吃白齋。
”衆人議論了會子。
夥計進來問:“幾位爺要什麼酒飯?”徐良說:“我們要多着的哪。
你再給烹一壺茶來。
”夥計去烹茶。
徐良說:“咱們要不用他的酒菜,再烹茶,也許給使上蒙汗藥。
” 大家說:“有理。
”少刻,把茶烹了來,問道:“幾位爺們要什麼酒飯,快吩咐,天不早了。
”徐良說:“你們這有饅頭?”回答說:“有。
”徐良說:“先端上五六斤來,我們先瞧瞧面好哇不好。
面要不好,我們吃餅。
”夥計說:“咱們這裡是玉面饅頭。
”胡爺說:“你取去,我們瞧瞧。
”不多時,夥計端了一提饅頭,熱氣騰騰,就放在當中,讓他留下。
夥計又問:“要什麼菜?”徐良說:“我們什麼也不要了。
”夥計說:“怎麼不要菜呢?”徐良說:“你看不出我們來,我們都是吃齋。
”夥計說:“吃齋,咱們也有素菜。
這裡素菜還更好哪。
”徐良說:“是吃白齋”夥計說:“吃白齋連鹹菜都不要?我給做點湯來。
”徐良說:“湯也不要。
”夥計說:“吃白齋的也有,怎麼可巧四位全吃白齋?”徐良說:“我們因得痨病,許的吃白齋。
吃百日就好了。
”夥計說:“你們幾位這個身子,還是痨病哪?”徐爺說:“你可别瞧這個樣兒,這都吃白齋吃好了。
前一個月,連道都走不上來。
”夥計說:“既然這樣什麼都不要,少刻,烹茶時候言語。
”徐良說:“你張羅别的屋内買賣去。
”大家吃完,有的是這壺茶喝了。
把門一關,大家就在炕上安歇,也不脫衣裳,就有睡着了的,就有醒着的,也有盤膝而坐,閉目合睛,養精神的。
夥計淨過來問烹茶,就有五六趟。
後來索性把燈燭吹滅,再來就說睡了覺啦。
天交二鼓,店中也就沒有什麼動靜了。
直到三鼓時候,徐良就把艾虎、胡小記叫醒。
胡小記并未睡着。
艾虎将一沈昏,徐良低聲說:“有了人了。
”胡小記說:“我也聽見了。
”艾虎說:“現在那裡?”徐良說:“鍋響哪。
”三人慢騰騰的下來,直奔西屋内。
八仙桌子底下,就聽見那個鐵鍋“嘩喇”的一響。
三位爺輕輕的就把八仙桌子挪開,椅子也就搬開,慢慢的往那裡一蹲。
你道為什麼不叫醒喬賓?皆因他粗魯,說話嗓音又大,故叫他睡去倒好。
待了半天,就見那鍋“呼”的往上一起。
徐良是聽見說過;艾虎是守着綠林的人,懂的;胡小記幾時見過這個
民之父母,民具爾瞻。
知縣官職雖不大,卻為民之上司,若要作威,不能愛民如子,一方甘受其苦,所以聖帝明王于此獨加小心。
曾記唐史有段故事,聽我慢慢講來:唐玄宗時,以縣令系親民之官,縣令不好,則一方之人皆受其害,故常加意此官。
是時,有吏部新選的縣令二百馀人,玄宗都召至殿前,親自出題考試,問他以治民之策。
那縣令所對的策,惟有經濟詞理都好,取居第一,拔為京畿醴泉縣令。
其馀二百人,文不中策,考居中等,姑令赴任,以觀其政績何如。
又四十五人考居下等,放回原籍學問,以其不堪作令,恐為民害,也不敕令。
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及外面的刺史,各舉所知的好縣令一人奏聞于上,既用之後,遂考察那縣令的賢否,以為舉主的賞罰。
所舉的賢,與之同賞;所舉的不肖,與之同罰,所以那時縣令多是稱職,而百姓皆受其惠,以成開元之治。
今之知縣即是古之縣令,欲天下治安,不可不慎重此官也。
閑言少叙,書歸正傳。
詩曰: 世事人情太不平,綠林豪客各知名。
何須定要傾人命,暗裡謀人天不容。
且說徐良到了屋中各處細瞧,但見西屋裡有張八仙桌子,桌子底下扣着一口鐵鍋,兩邊有兩張椅子。
徐良叫大衆瞧,說:“你們看,這有些奇怪。
”三位過來一瞅,艾虎說:“人家無用的破鍋,你也起疑心。
”徐良說:“你看看,這是新鍋。
”艾虎說:“新買來的,要換舊鍋還沒換哪,也不足為慮。
”徐良說:“老兄弟,搬開瞧瞧。
”艾虎過去一搬,用平生之力,一絲也不動。
艾虎複又将刀拉出來,欲要将刀插在鍋沿底下,往上一撬,便知分曉,徐三爺不讓,說道:“使不得!待我來用大環刀一剁,豈不省事。
”艾虎說:“哥哥的主意怎樣?”徐良說:“誰也不準知是賊店,無非看着這事情詫異。
就是少時要來吃食,别吃菜,淨吃他的饅頭。
那發面物件,絕沒有什麼毒藥與蒙汗藥。
”胡小記說:“既然不吃,就告訴咱們大家吃素,不要酒菜了。
”徐良說:“吃素,催着他要素菜,公然就說大家全吃白齋。
”衆人議論了會子。
夥計進來問:“幾位爺要什麼酒飯?”徐良說:“我們要多着的哪。
你再給烹一壺茶來。
”夥計去烹茶。
徐良說:“咱們要不用他的酒菜,再烹茶,也許給使上蒙汗藥。
” 大家說:“有理。
”少刻,把茶烹了來,問道:“幾位爺們要什麼酒飯,快吩咐,天不早了。
”徐良說:“你們這有饅頭?”回答說:“有。
”徐良說:“先端上五六斤來,我們先瞧瞧面好哇不好。
面要不好,我們吃餅。
”夥計說:“咱們這裡是玉面饅頭。
”胡爺說:“你取去,我們瞧瞧。
”不多時,夥計端了一提饅頭,熱氣騰騰,就放在當中,讓他留下。
夥計又問:“要什麼菜?”徐良說:“我們什麼也不要了。
”夥計說:“怎麼不要菜呢?”徐良說:“你看不出我們來,我們都是吃齋。
”夥計說:“吃齋,咱們也有素菜。
這裡素菜還更好哪。
”徐良說:“是吃白齋”夥計說:“吃白齋連鹹菜都不要?我給做點湯來。
”徐良說:“湯也不要。
”夥計說:“吃白齋的也有,怎麼可巧四位全吃白齋?”徐良說:“我們因得痨病,許的吃白齋。
吃百日就好了。
”夥計說:“你們幾位這個身子,還是痨病哪?”徐爺說:“你可别瞧這個樣兒,這都吃白齋吃好了。
前一個月,連道都走不上來。
”夥計說:“既然這樣什麼都不要,少刻,烹茶時候言語。
”徐良說:“你張羅别的屋内買賣去。
”大家吃完,有的是這壺茶喝了。
把門一關,大家就在炕上安歇,也不脫衣裳,就有睡着了的,就有醒着的,也有盤膝而坐,閉目合睛,養精神的。
夥計淨過來問烹茶,就有五六趟。
後來索性把燈燭吹滅,再來就說睡了覺啦。
天交二鼓,店中也就沒有什麼動靜了。
直到三鼓時候,徐良就把艾虎、胡小記叫醒。
胡小記并未睡着。
艾虎将一沈昏,徐良低聲說:“有了人了。
”胡小記說:“我也聽見了。
”艾虎說:“現在那裡?”徐良說:“鍋響哪。
”三人慢騰騰的下來,直奔西屋内。
八仙桌子底下,就聽見那個鐵鍋“嘩喇”的一響。
三位爺輕輕的就把八仙桌子挪開,椅子也就搬開,慢慢的往那裡一蹲。
你道為什麼不叫醒喬賓?皆因他粗魯,說話嗓音又大,故叫他睡去倒好。
待了半天,就見那鍋“呼”的往上一起。
徐良是聽見說過;艾虎是守着綠林的人,懂的;胡小記幾時見過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