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五回 丢差使太爺心急燥 比衙役解開就裡情

關燈
詩曰: 身居縣令非等閑,即是民間父母官。

     一點忠心扶社稷,全憑烈膽報君前。

     污吏聞名心驚怕,惡霸聽說膽戰寒。

     如今斷明奇巧案,留下芳名萬古傳。

    且說太爺升夜堂審問,指望要他的清供,誰知曉打房上蹿下一個賊來,手中拿定一宗物件,使一個細長冷布的口袋,把白灰潑成礦子灰細面,用細羅過成極細的灰面子,裝在冷布口袋裡,用時一抖,專能迷失人的二目。

    江樊瞧着他進來,就要拉刀,被他一抖口袋,二目難睜,還要護庇老爺,焉得能夠。

    先把自己雙睛一按,淨等着眼淚把礦子灰沖出,這才能夠睜開眼睛;再瞅,連老爺也是雙袖遮着臉面,不能睜眼,也是眼淚沖出礦子灰,這才把袖子撤下。

    大家睜眼一看,當堂的差使,大概是被賊人盜去了。

    江樊暗暗的叫苦。

    太爺吩咐叫掌燈火拿賊。

    大衆點了燈籠火把,江樊拉出利刃,一同的捉賊,叫人保護着太爺入書齋去。

     江樊帶領大衆,前前後後尋找一遍,并無蹤迹。

    複又至書齋面見老爺。

    鄧九如把大衆叫将進去,問衆人可曾看見賊的模樣。

    大家一口同音說:“小的們被他的白灰迷失了二目,俱都未能看見。

    ”内中有一個眼尖的說:“小的可不敢妄說,微須看出一點情形來。

    ”江樊說:“你既然看出一點情形來,隻管說來,大家參悟。

    ”那人說:“這個賊不是秃子,定是個和尚。

    ”太爺問:“怎麼見得?”那人說:“小的在二堂的外頭,賊一下房,我往後一閃,他先把那些人眼睛一迷,我正待要跑,他又一抖手,小的眼就迷了。

    看見他戴着軟包巾,鬓間不見頭發,想來不是秃子,就是個和尚。

    别人鬓邊必要看出頭發來,此人沒有,小的就疑惑他不是個秃子,就是和尚。

    ”江樊說:“不錯,你這句話把我也提醒了,我也看着也有那麼一點意思。

    ”知縣就賞了一天的限期,教他們拿賊——拿秃子、和尚。

    到第二天出去,連秃子帶和尚,把那素常不法的就拿了不少。

    升堂審訊,俱都不是,把那些個人俱都放了。

    又賞了一天的限,讓他們拿賊,仍然是無影無形。

    整整的就是數十天的光景,一點影色皆無。

    那些差人比較的實系也是太苦,索性不出去訪拿去了。

    每天上堂一比。

    這天打完了那個班頭,将往堂下一走,一蹶一颠的還沒下堂哪,就有他們一個夥伴說:“老爺一點寬恩的地方沒有,明天仍然還是得照樣。

    ”那個受比的班頭就說:“九天廟的和尚,那是自然。

    ”鄧太爺又把他叫回去問他:“你方才走到堂口,說什麼來着?”就把那個班頭吓了膽裂魂飛,戰戰兢兢說:“小的沒敢說些什麼。

    ”大爺說:“我不是責備于你。

    你把方才說的話,照樣學說上來。

    ”那名班頭說:“乃是外面的一句匪言,不敢在老爺跟前回禀。

    ”太爺說:“我讓你說的,與你無幹。

    ”班頭複又說:“這是外面一句歇後語,說了前頭的一句,後半句人就知道了,故此謂之歇後語。

     小的說的是九天廟的和尚,他們就知道是自然。

    緣故是離咱們這石門縣西門十裡路,有個廟叫九天廟,裡頭的方丈叫自然和尚,很闊,是個外面結交官府,認的許多紳衿富戶;窮苦難窄的,他也是一體相待,有求必應。

    故此高矮不等的人,皆都認識于他。

    就是前任的太爺,與他還有來往哪。

    ”鄧太爺聽了這句話,沉吟半晌,叫他下去,從此也不往下比較班頭了。

    吩咐掩門,一抖袍袖退堂。

     歸後書齋内,小厮獻上茶來。

    江樊總不離鄧太爺的左右。

    鄧九如又把江大哥叫來,說:“那個鬼所說的那四句,明顯著情理,暗中還有點事情,我方才明白了。

    橫着要念哪,就是‘自然害死’。

    方才那個班頭說,九天廟和尚叫自然,此事難辨真假,咱換上便服去,到九天廟見了和尚,察言觀色,就可以看出他的虛實。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