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回

關燈
相家,香閨深鎖玉無暇。

     古今烈女天貞節,一馬雙鞍禮上差。

     二首非奴福薄來欺主,青史難标大節名。

     從此别離成宿恨,但留孤冢在番城。

     三首二九之年别漢宮,片雲掩月到熊京;玉容不似塵一點,耽擱番王十六春。

     昭君将這三首詩信口吟來,不緻緊要,但是她一段愁腸,引出無限愁景來,怎見得?隻聽那:斷腸悲怨出聲聲,薄霧迷漫助悲吟。

     山中野猿啼出血,叫得怪石狠峻峥。

     樹上杜鵑流血淚,林木響得格铮铮。

     飛禽驚得翅不起,走獸吓得步難行。

     漁人不敢來下釣,收了漁竿返柴門。

     樵子斧柄都掉了,倚着樹木隻出神。

     田中農人白瞪眼,忘卻插秧想收成。

     書齋伏案掩晝午,不聞裡面讀書聲。

     牧童橫笛吹不響,牛背上面跌埃塵。

     過客不敢貪趕路,旅店愁增思鄉情。

     佳人無故停針線,怕到妝台理烏雲。

     高山幾座都變色,青障碧風現怪人。

     河水滔滔千層浪,掀天簸地好驚人。

     樹木枝葉多零落,花枝抖戰不肯停。

     一衆文武都酸足,多少觀者贊钗裙。

     内侍嫔妃總掉淚,惹起悲愁苦十分。

     此刻隻有王龍一人心中明白,知道娘娘不是來燒香了願,乃是來斷根絕命,可惜番王不悟,還要苦苦強逼成親,某欲代向前說出真情,番王怎舍得娘娘尋死,豈不誤了娘娘萬世芳名?某隻好袖手旁觀,不言不語,看着船沉。

    娘娘呀!想當初和番之時,滿朝文武都不中娘娘的意,單要王龍相伴,雖是微臣份當如此,隻苦殺王龍陷在番邦,十六年不能回轉天朝,這也罷了,隻是王龍若有娘娘在世,或可回朝,得見漢君,使某夫妻團圓;從今與娘娘在浮橋一别,不獨今生休想回朝,且流落此地,怕隻怕王龍性命也活不成了。

    不言王龍一旁思想,十分憂悶。

     再言昭君,正将三首詩吟詠已畢,忽見白洋河内狂風陡作,巨浪騰空,慌得兩旁内侍急用掌扇來遮,番王又叫聲:“美人,橋上風大了,是不當耍的,快些回去罷!”昭君聽得番王十分催促,已知命在旦夕,把眉頭一皺,銀牙一咬,叫聲:“内侍,将香拿來!”内侍答應,取香遞與昭君。

    昭君接香在手,叫聲:“嫔妃内侍且退下些。

    ”此刻心中一陣悲苦,怕的番王見疑,不好放出哭聲,把兩行眼淚向肚内咽将下去,便暗暗叫一聲:“薄幸漢天子,有仁有義的林皇後,一雙年老的爹娘,奴從此要别你們去了,你們在中國也不知道哎?顧不得許多了!”心中一恨,就将身向白洋河中一跳。

    未知昭君生死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