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七回

關燈
詩曰:牢籠已脫苦憂愁,矢此忠貞到白頭。

     雖說姻緣非族類,好逑也自賦河舟。

     話說王龍遠遠見山腳下站着一人,雖是風霜變色,卻見他中國打扮。

    細細定睛一看,原來有些認得此人,忙搶幾步向前,到了山腳,再細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老臣蘇武。

    王龍連忙打恭道:“原來是蘇老丞相,為什麼在此受苦?”蘇武也還禮道:“原來是殿元公,說起老朽到此和番,十分□慘,然衛律逼某投降不屈,命某在此牧羊,一十六年,多蒙山中猩娘收留洞中,生下一男一女。

    某日夜思想故國,今生是不能回轉了!殿元公莫非也來和番的麼?”王龍聽說,十分悲歎道:“原來如此!老丞相隻管放心,包你指日回朝便了。

    ”蘇武大喜道:“殿元公有什回天的手段,搭救老朽?”王龍道:“老丞相有所不知:隻因番王統兵打破雁門,已逼漢王無奈,将昭君娘娘獻出,如今已到番邦。

    某是奉旨随娘娘駕到此地,也是十六年了。

    番王甚是敬重,言聽計從,無奈娘娘隻是不肯成親,今又在這西北特搭一座浮橋,破費十六年功夫,方才告成。

    先命某等到此燒香看工,無意閑遊,幸遇老丞相。

    等某回朝複旨,在娘娘面前求她方便一言,包管老丞相指日回朝。

    ”蘇武連聲稱謝道:“使朽骨得還故鄉,皆出殿元公之所賜也。

    ”王龍連稱不敢道:“老丞相速速回洞,快些收拾,好打點動身,某也不敢久留,要複旨去了。

    ”遂與蘇武作别,同工部上馬,一齊進朝。

     到了午門下馬,工部在午門守候。

    王龍進了西宮,當面見了昭君繳旨,便把老忠臣蘇武留番受苦,要求娘娘搭救的話奏了一遍。

    昭君點一點頭,打發王龍出宮去後,暗叫一聲:“蘇武,你在番邦受苦多年,有哀家知道,還将你救出龍潭虎穴,但不知哀家在番十六年,有誰來救哀家呢!”說罷,紛紛珠淚。

    正在傷心,忽報駕到,昭君連忙收淚,将番王接進宮中坐定。

    番王道:“美人可曾擇日燒香?”昭君道:“隻要黃道吉日,便可燒香。

    ”番王傳旨與禮部知道,蔔日進呈。

    昭君道:“但不知中國還有什人拘留此地?”番王道:“漢将李陵不屈而死,隻有一個蘇武,因勸他歸降不從,罰在牧羊城受苦。

    後來該管官兒報來,蘇武連人連羊不知去向,多份葬于山獸腹中了。

    中國隻有王禦弟在此,并無别人了。

    ”昭君道:“隻怕老蘇武還在呢?”番王吃驚道:“今在哪裡?”昭君便把王龍在山中相會的話先說了一遍,又道:“他既不肯降順,留之何益?可憐他家鄉萬裡,妻子不知存亡,望狼主開一線之恩,放他回去罷。

    ”番王聞奏,無有不依,即刻傳旨,着内侍随天使王龍來到飛來洞,赦蘇武回朝。

    内侍領旨出宮,會了王龍,說明來意。

     王龍想起蘇武十分褴褛,不便朝見,又命家人打了一個衣包,與他更換,收拾停當,一齊上馬出城。

    找至飛來洞,正是猩猩不在洞中,蘇武在那裡癡癡盼望,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