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八回

關燈
什高下。

    ”王龍道:“這是蒙娘娘恩典擡舉。

    ”昭君又叫聲:“禦弟,你看這嶺名笑蓉,取的好名字,待哀家借芙蓉二字為題,吟詩一首,禦弟可随題和韻,聊解悶懷。

    ”王龍道:“臣又恐吟詩,以助娘娘傷心,取罪未便。

    ”昭君搖手道:“不妨事的,哀家與禦弟同是受苦之人,做出詩來,總是傷心之語,以助愁腸,詩中有什麼興頭話?”王龍口稱:“領旨,恭請娘娘吟詩出韻。

    ”昭君又借芙蓉二字,吟詩一首:芙蓉根自種江中,水面浮沉有玉容。

     妾與芙蓉同一體,如何人不看芙蓉。

     昭君吟畢,叫聲:“禦弟可依韻和一首。

    ”王龍道:“娘娘這詩,雖古來才子詩人也莫能及,臣恐和來,贻笑娘娘。

    ”昭君道:“禦弟又來過謙!你既身中狀元,本萬言倚馬之才,尚且學冠才子,文重當今,何況路途中,口占幾句詩,有什麼疑難?快些和韻。

    ”王龍道:“娘娘既不嫌臣句拙,臣隻得獻醜了。

    ”也依昭君前韻,和詩一首:含情不語此心中,總為風雨減芙蓉。

     他日再從嶺下過,誰人灑淚吊芙蓉。

     昭君聽見王龍吟這一首詩,又助哀思道:“禦弟詩中之意,大是作家,可惜你我會遲了,今日同患難,不知異日回鄉,可能同富貴否?”說罷,又是紛紛淚下。

    王龍道:“娘娘不必悲傷,嶺上風大,望娘娘啟駕。

    ”昭君點首,催馬而行,離了芙蓉嶺,一路長行,馬不停蹄,有幾句詩說那行路的辛苦道:一片荒郊無人迹,隻見走獸與飛禽。

     二月分明楊州路,此地難賞月詠輪。

     三春花景都已過,草木森森盡凋零。

     四面惟見旌旗展,馬下保護有兵丁。

     五老峰兒才過去,隻聽瀑布流水聲。

     六月炎天真難走,交過秋來好行程。

     七裡鋪中開酒市,來往打尖在荒村。

     八角叉兒古松樹,遮天蔽日現龍形。

     九日登高中國節,番邦隻少好時辰。

     十分千辛與萬苦,悶煞馬上漢昭君。

     昭君馬上,一路心中暗想,“不知漢王可念舊情,讓奴在邊關等守,果是去調天下之兵,禦駕親征,前來救奴回朝,漢王你方不是負心之人呢;若你隻顧江山,不管一載恩情,哄奴和番,前來受苦,就不記臨行囑咐之言,奴就死在陰司。

    漢王呀,奴也是不能饒你。

    ”又叫:“禦弟,奴既與你姐弟相稱,奴之父母,即你之父母,想奴雙親年老,膝下無子,妹妹又小,無人侍奉,雖臨行時囑咐漢王,但不知漢王可能好好看承,禦弟回朝之日,看奴薄面,照應奴的雙親,奴就死在番邦,來世也報你大恩。

    ”王龍口稱領旨。

    正在催馬前行,到了太行山下,忽聞得一陣腥風過去,跳出一隻斑毛大虎,直撲馬上昭君。

    昭君大驚,幾乎跌下馬來。

    未知昭君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