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五回

關燈
詩曰:月缺雲浮不見蹤,因何此夜減花容。

     □娥妒煞昭君怨,不恨奸臣隻恨侬。

     話說漢王那日正坐早朝,兩班文武朝參已畢,忽見黃門官啟奏道:“今有鎮守雁門關大元帥李廣,差官打本進京,恭呈禦覽。

    ”說罷,把本呈上。

    有内侍接過,在龍案上展開。

    漢王未曾看本,心上生疑道:“李廣又有什麼本到來,莫非張元伯的瞞天之計,消息已露,又有番人攻關麼?且将李廣奏本一看,便見分曉。

    ”想罷,定下龍睛,從頭細細一看,隻見上寫:欽命鎮守雁門關大元帥,臣李廣誠惶誠恐謹禀:從來古之立國,保民為先,土地次之,百姓不傷,土地不踐,則根本永堅,江山永固矣!若雲内作色荒,外作兵荒,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今我主立一心之愛,不舍昭君,以假為真,機關已露,番兵又至,以圖為證,指名要人,關如危卵。

    臣用緩兵之計止住番人,恭呈緊急本章,但不知我主以江山為重乎?昭君重乎?重昭君而舍江山,臣惟決一死戰,以報我主;重江山而舍昭君,割私愛以定太平,行止望乞聖裁,臣冒死直陳,待命斧钺。

    并附呈番人戰書一紙,恭呈禦覽,候旨定奪。

     漢王看畢李廣表章,已知消息已露,吓得魂不在身。

    又見番人下了戰書到來,越發心驚肉戰,于是戰抖抖地把番人戰書打開一看,隻見上寫道:欽命征南大無帥婁緻書于大漢皇帝駕前:竊聞立國之君,全以真誠為主,從未有詭計百出,以詐待人者也。

    今瞞天之計已破,權宜之心不端,隻可蒙混于旦夕,難免顯露于目前。

    仰知我主日夜思想昭君,一日昭君不到我國,一日不肯罷兵者也。

    今又帶兵二十萬,戰将百員,候于雁門關,若是知機,快将真昭君獻出,我國即刻罷兵,永為和好;若再抵拒,大兵到日,得人得地,玉石俱焚。

    特具戰書,附表投上,或和或戰,立候一決,我國列兵以待。

     漢王看罷戰書,隻吓得渾身汗淋,暗想:“朝中又無能将,李廣又難破敵,張元伯瞞天之計已成畫餅,番人屢次興兵,攪亂中國,便叫怎麼好!”再看兩旁文武,并無一個出班獻計,漢王在殿上坐得沒趣,散了朝中文武,退人西宮。

    有昭君接駕,到了宮中坐定,一見漢王眉頭不展,面帶憂容,便問道:“陛下每日回宮,還有笑容,因何今日這等煩惱。

    ”漢王見問,連歎了幾口氣,叫聲:“賢妃,孤不見你,倒也罷了,隻見了你,如刀刺心。

    ”昭君聽說,吃了一驚,急問:“陛下,卻是為何?”漢王道:“美人不知外邊之事:隻因放走了毛延壽,把你人圖進與番王,番王屢次興兵,來讨妃子,叫孤怎生割舍?故點了幾次人馬,到雁門關去退番兵。

    哪知番兵十分利害,李陵中他詭計,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