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回

關燈
詩曰:佳人行到藕池邊,想起君家去半年。

     池内荷花單照影,何時方結并頭蓮。

     話說王太守又見家人報說:“外面解差伺侯,催促動身。

    ”太守聽說,不敢怠慢,一面将府庫錢糧案卷寫了一本冊子,備了文書,呈與上司,交代清楚,一面叫夫人收拾,雇了一隻浪船,将行李發入裡面,帶了家眷下了船中,直向遼東而去不表。

     且言昭君受苦冷宮,并不知父母為她起的禍根,充軍遼東。

    每日坐在冷宮,紛紛珠淚,暗自沉吟:一來思想父母,遠在越州,隻道女兒西宮稱尊,并不知在冷宮受苦。

    二來恨那漢王十分薄幸待奴,既與奴無緣,就不該差人将奴召進京;既将奴召選入宮,又貶入冷宮,害得奴不上不下,漢王真好狠心!三來自歎奴家紅顔薄命,一至于斯。

    四來恨煞奸臣毛延壽,使盡萬般巧計,将奴暗害。

    奴好苦命也!昭君想到傷心之處,放聲痛哭,驚動管院張内監,見昭君身進冷宮,朝朝掉淚,夜夜悲傷,苦得容顔十分黃瘦,已有幾分病容,忙向前安慰,叫一聲:“娘娘且要寬懷,少不得主上自有回心之日,不久定要将娘娘赦出冷宮,何必過于悲傷?”昭君聽說,歎了一口氣道:“今生休想!但不知這裡可有散悶處否?”張内監道:“啟娘娘,有一張琴在此。

    ”昭君道:“可取來,待奴操一曲以消悶。

    ”張内監答應,把琴上的灰塵揩抹幹淨,雙手呈于昭君。

    昭君接過,把琴擺在膝上,用尖尖玉指筍向弦上一彈,好不凄慘,由不得兩淚雙流,操出一調如龍吟:十指尖尖操七弦,孤鸾瘦鶴唳青天。

     此時操出宮中怨,風飒松林古渡邊。

     操畢,把琴放下,道:“琴音凄慘,助人悲傷,可有别樣東西消遣麼?”張内監道:“還有一張琵琶在此。

    ”昭君道:“很好,快取來。

    ”張内監又将琵琶遞與昭君。

    昭君一見這琵琶,倒是紫檀香木造成的,連連稱贊:“好一件東西!”便問張内監:“這是哪裡來的?”張内監回道:“啟娘娘,說是三年前有一位張娘娘,也是貶入冷宮,習此琵琶,後來召出冷宮,隻留下琵琶在此。

    ”昭君十分歎息道:“可惜這琵琶也是生不逢時,當初伴那張氏佳人解悶,她已出宮,忍心将你丢下,要算忘恩負義,奴若出宮,生死一定不肯放你。

    ”就把灰塵吹去,彈了一曲,可愛聲音嘹亮。

    彈畢放下,又無情緒,便問:“外間如今什麼天氣了?”張内監道:“正是小春天氣。

    ”昭君道:“這裡可有什麼玩耍的所在?”張内監道:“啟娘娘,此地冷宮關閉,哪裡有玩耍的所在?隻是後面粉牆,有個月洞,洞門開了,外面就是禦花園,娘娘倒不如去看看花園景緻,以解愁悶。

    ”昭君點首,言稱有理,便叫張内監引路,開了月洞門,将身靠在粉牆,向洞外一看,好一座禦花園,但見: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春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