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類

關燈
閑寂,遂入店拱手,以手按櫃頭一捆青布,輕輕言曰:“不敢相瞞,我實是一小偷,愛得對門店下一隻鵝吃,隻大街面難下手。

    我有一小術,隻要一個人贊成。

    ”店主曰:“如何贊成?”小偷曰:“我在這邊問曰,可拿去否,汝在内高聲應曰可。

    又再問曰,我真拿去,汝再應曰,說定了,任從拿去。

     我便去拿,方掩得路人耳目。

    托你贊成,後日你家不須閉門,亦無賊入矣。

    但你須在内去,莫得竊視,視則法不靈。

    你直聽鵝聲息,我事方畢,你可出來。

    ”店主然之。

    小偷高聲問曰:“我拿去否?”内高聲應曰:“憑你拿去。

    ”又再高聲問曰:“我真拿去。

    ”内又高聲應曰:“說定了,任你拿去。

    ”兩旁店人皆聞其問答之語,小偷遂負其櫃上捆青布而去。

    人以為借去也。

     其店主在内,聽得鵝聲鳥幾鳥幾,不敢出來,其盜布者匆匆行之久矣。

    候之多時,鵝聲不絕,其店主恐店内久無人守,隻得外出,看鵝尚在,自己櫃頭反失一捆青布,顧問兩旁店曰:“适才誰上我店,拿我一捆布去?”左右店皆答曰:“是那個問你買的。

    你再三應聲,叫他隻管拿去。

    今拿去已久矣。

    ”店主撫心自悔曰:“我明被此人騙了,隻是自己皆死說不得也。

    ” 事久,衆憐覺之,始笑此人之癡,而深服此棍賊之高手矣。

     按:君子仁民愛物,而仁之先施者莫如鄰,物之愛者,即鵝亦居其一。

    何對鄰人養鵝,惡在嘈雜之聲,必欲盜之者以殺之,愛物之謂何哉?利失對鄰之鵝而贊成棍賊以盜之,仁心安在?是以緻使棍聞其言,乘機而行竊,反贊成其偷,亦是鼠輩也。

    欲去人之鵝,而反自失其布,是自贻禍也,将誰怨哉!若能仁以處鄰,而量足以容物,何至有此失也。

     借他人屋以脫布 聶道應别号西湖,邵武六都人,家原富厚,住屋宏深,後因訟耗家,以裁縫為業。

    忽一日往人家裁衣,有一光棍見客人賣布,知應出外,故領道應家前棟坐定。

    竟入内堂,私問應妻雲:“汝丈夫在家否?”其妻曰:“往前村裁衣。

    ”棍曰:“我要造數件衣服,今日歸否?”對曰:“要明日歸。

    ”棍曰:“我有同伴在你前棟坐,口渴求茶一杯吃。

    ”應妻即讨茶二杯,放于廳凳上。

    棍将茶捧與布客飲。

    飲罷,接杯入,方出揀布四匹,還銀壹兩,隻銀不成色。

    客曰:“此價要換好銀。

    ”棍曰:“我兒子為人裁衣,待明日歸換與你。

    ”言未畢,棍預套一人來問針工在家否。

    棍應曰:“要明日歸。

    ”其人即去。

    布客曰:“你收起布,明日換之與我。

    ”客既出,少頃棍亦拖布逃出。

     次早,布客到應家問曰:“針工歸否?”應妻曰:“午後回。

    ”布客次早又問針工歸否,應妻又曰:“今午回。

    ”布客午後又來問,應妻曰:“未歸。

    ”布客怒曰:“你公公前日拿布四匹,說要針工歸來還銀,何再三推托。

    你公公何去?”應妻道:“這客人好胡說,我家那有公公,誰人拿你布?”二人角口大鬧。

    鄰人辨,曰:“他何曾有公公?況其丈夫又不在家,你布不知何人拿去,安可妄齲”布客無奈,狀投署印同知鐘爺。

    狀準,即拘四鄰來審。

    衆雲應不在家,況父已死,其布不知甚人脫去。

    鐘爺曰:“布在他家脫去,那日何人到他家下?”着鄰約為之窮究,必有着落矣。

    鄰約不能究,乃勸西湖曰:“令正不合被棍脫茶,緻誤客人以布付棍,當認一半。

    布客不合輕易以布付人,亦當自認一半。

    ”二家諾然,依此回報。

    鐘爺以鄰約處得明白,俱各免供。

     按:布入人家賣,又飲人家之茶,則買主似有着落矣,誰不肯以布與之?讵料此棍借其屋,賺其茶,以為脫布之媒,又還其銀,止争銀色而許換,誰知防之。

    今後交易惟兩相交付,彼雖許換銀,布隻抱去,明日重來,則無受脫之事矣。

     詐匠修換錢桌廚 建甯府,凡換錢者皆以一椅一桌廚列于街上,置錢于桌,以待人換。

    午則歸家食飯,晚則收起錢,以桌廚寄附近人家,明日複然。

    有一人桌廚内約積有錢五六千,其桌破壞一角。

    傍有一棍,看此破桌廚内多錢,心生一計,待此人起身食午,即裝做一木匠,以手巾縛腰,插一利斧于傍,手拿六尺,将此桌廚橫量直量一次,高聲自說自應曰:“這樣破東西,當做一新的來換,反叫我修補,怎麼修得,真是吝啬的人。

    ”自說了一常一手拿六尺,将桌廚錢輕輕側傾作一邊,将桌廚負在無人處,以斧砍開,取錢而逃。

    時傍人都道是換錢的叫木匠拿去修,那料大衆人群中,有棍敢脫此也。

     午後,換錢者到,問傍人曰:“我桌廚那裡去?”衆合答曰:“你叫木匠拿去修,匠還說你吝啬,何不再做新的,乃修此破物。

    彼已負去修矣。

    ”換錢者曰:“我并未叫匠來,此是光棍脫去。

    ”急沿途而訪問,見空僻處桌廚剖破,錢無一文,怅恨而歸。

     按:此棍裝匠而來,大舉大動,大志大言,人那知他是脫。

    隻匠人修舊物,須在作場内,何須帶斧帶六尺而來,裝為匠,便非匠矣。

    但他人物件,他人為修,何人替他盤诘?此棍所以得行其詐也。

    然因此以推其餘,凡來曆不明,而裝情甚肖者,倍宜加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