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梨花亭詩訂鴛鴦 西子湖萍蹤邂逅

關燈
天長地久訴綿綿,此恨無窮無極。

    解意莺花春罷冷,些子殘膏誰惜。

    破閣騷人,歧途情叟,惹起閑嗚咽。

    斷腸一望,暮雲千裡重疊。

     說起金谷園中,長殿裡無限風和月。

    縱是下場收拾早,争似虎跑狼齧。

    昔日貞娘,今時某氏,一樣啼青血。

    借題作案,費餘許多饒舌。

     古往今來,人都說那愛色的心,是鑽皮入骨,随他五牛六馬也拔不出。

    我卻笑着這一句話,還是那愛才的心鑽皮入骨,真正五牛六馬拔他不出。

    怎見得?他那愛色的,因色兒正在好處,兜着眼兒便愛了他,一場風雨,兩朝霜雪,那色漸漸退了,這愛便不覺的減了幾分。

    隻有那才,萬古常新。

    風雨也打他不壞,霜雪也淹他不爛,越看越有滋味。

    這個愛,在魂裡夢裡婉婉轉轉的想着他。

    便是男人有才,男人也愛那男人,女子有才,女子也愛着女子。

    況那才男去愛才女,才女去愛才男。

     看官,你道這個愛,叫我怎的形容得出。

    隻有那個楊越公身旁的一個紅拂妓,看見那個李藥師來參谒,三言兩語,便曉得那藥師是天下奇才。

    他一謎的便愛了他。

    傍晚便扮了個打差的官兒,一徑的到他那兩明巷下處,成其夫婦。

    扶助藥師,後來果做了一品夫人。

    若把那尋常婦人,自然有許多顧忌:生荒的,怎好去相親他?又道:羞答答的,怎好去跟随他!念頭一錯,便把一個李藥師掉下了。

    除非那真正才婦,方識得那真正才子。

     話表蘇州府吳江縣有個廣文先生,姓張,名翼珍,字宿直,中年喪偶,脫灑不娶。

    單生一女,名喚麗貞,小字惜奴。

    那宿直家資頗饒,屋旁隙地十畝,盡種梨花,于中高築基址,構一亭子,即名梨花亭。

    其餘畫廊修檻,粉閣雕樓,聯絡布置,就是那仙人瓊島一般。

    正是: 重重疊疊好樓台,香雪菲菲十畝開。

     着意留春春欲去,問春卻為阿誰來? 卻說那張宿直的女兒惜奴: 已屆佳期,未曾許字,竊弄文墨,試染丹青。

    且體裁豐于月拱,傳神寫影于冰壺。

    插花剪柘,接将墜之春;燒蠟吟篇,續甫明之夜。

    焚海南之沉水,烹洞頂之輕漿。

    當此豔陽滿目,春緒撩人,開遍海棠,桃李無言先落;啼殘杜宇,鹂鸠有夢還驚。

    芸芸芳草欲埋輪,滾滾楊綿亂随馬。

    深沉院宇,酷如空谷含香;巍迥垣牆,逼似杳宮堕翠。

     那個惜奴,嬌嬌倩倩,在那閨閣裡因春感情,悶悶昏昏。

    也不去拈弄針線,也不去翻閱文史,春光九十,都被沒情沒緒的心事逗遛過了。

    隻是搭伏定鲛绡,在枕頭兒上打盹。

     卻說那個張宿直,見梨花大開,分付擺下酒席。

    叫人去請了幾位詩客來,要做詩吃酒。

    請來的是那幾個?一位姓徐名全,字備人。

    一位姓錢名彥,字諒夫。

    都是本地風雅文士。

    一位是個和尚,法号采公,齊都到這梨花園裡。

    宿直出來相見,分賓抗禮。

    不一會,擺設酒馔,大家照量飲酒。

    正飲之間,隻見沙沙沙一陣東風,吹得那梨花紛紛揚揚,卻似旋風雪片悠揚婉轉而下。

    那個錢諒夫拍案高叫道:“妙,妙!真是奇觀也。

    ”張宿直遂笑道:“有此美景,可無佳句乎!” 那采公和尚道:“說得有理,快取筆硯來。

    ”小厮們捧了文房四寶,放在一張香幾上。

    各位離席,援筆在手。

    先是采公倡詠,詩曰: 十年枕上不聽莺,滿眼梨花是舊春。

     多謝主人擡冷客,此花宜種在山門。

     次是徐備人賦就了,詩曰: 皚雪彌彌壅小亭,怕他風舞一園春。

     玉人休向欄西坐,月下郎歸沒處尋。

     再是錢諒夫詠墨,詩曰: 夢裡曾遊姑射壺,八分瀛海二分蕪。

     争如一座張公宅,十畝梨花香雪鋪。

     宿直看了,稱賞不盡,即命小厮粘在亭上,為梨花寫照。

    大家又坐了吃酒,吃得個盡興,直至昏黃月上,歌詠而散。

     原來那惜奴小姐有個侍兒瓶芳,也是風流唧溜的使女,看見惜奴神思蕭索,遂去報與小姐說道:“園内梨花大放,昨日老爺在梨花亭宴客做詩,小姐去遊玩一番,也拖帶瓶芳去看看。

    ”那惜奴正在春恨萦懷,答道:“看他怎麼?”瓶芳又道:“一年一度,俺家梨園,好不人人羨慕。

    無數遠客都來借觀,到是本家,竟不寓目。

    ”遂笑了一笑道:“小姐隻怕一個俗字兒難免。

    ”惜奴遂歎了一口氣道:“不去看花,名為俗物,若去看花,斷為愁鬼了。

    ”瓶芳又道:“姐姐,你既淹通詩史,昨日那班詩客,也不可不去評跋他一番。

    ”惜奴聽此一句,兜着他愛才的心,便道:“如此,我和你便去走一遭。

    ”兩人閉了香閣,款款而行。

    卻是: 袅袅婷婷踐綠苔,春風一徑小園開。

     遊魚躍藻驚人語,立鳥遷枝曉客來。

     到得園亭,那惜奴打眼一望,那些梨花紛紛揚舞似雪,不覺魆地傷心,數行淚下。

    瓶芳妮子卻來笑勸。

    兩人步至亭上,這三首詩兒,端端正正的粘在壁間。

    惜奴念了一遍,遂道:“果是宿名風雅,好詩才也。

    ”那瓶芳道:“三詩果然都做得好,姐姐品題其中,又誰為最?”惜奴道:“采公是個和尚,他的詩意,自是不粘塵俗,固别有妙處。

    諒夫口角亦雄肆,大約其人豪邁而軒舉。

    獨有備人之作,最為得情,直将梨花神髓,于有意無意之間托事詠出。

    兒家最愛他後二句雲:‘玉人休向欄西坐,月下郎歸沒處尋’。

    是鏡花水月文字,讀者味之,旨在言表。

    細看此人,真是情人,真是韻士。

    ”又歎一口氣道:“若才情如備人徐郎,兒家願為之執帚矣。

    ”瓶芳解得惜奴情熱,遂笑道:“聞知這個徐郎宅子,去此不遠。

    姐姐你既慕他,待小婢造到他的書館,索他的集稿來看何如?”惜奴道:“如此固好,隻是往來宜密,不可使外人得知。

    ”瓶芳道:“侬自然小心謹慎,不須姐姐分付。

    ”兩人在園中徘徘徊徊,又看了一會,歸到香閣去了。

     那知那個徐備人,原是個風流才士: 他祖父曾叨宦籍,兒孫便守貧廬。

    雖然飽讀三冬,未曾榜收一第。

    拈花弄柳,少年場上抽簪;鬥酒分茶,壯士俦中打馬。

    囊青琴,挂綠劍,賦天涯之遊子;踐黑履,戴黃冠,稱市上之散人。

    詩學不讓全唐,文情直媲兩漢。

    落花矶上,坐來拂拭舊衣裳;點翠池頭,步去拖翻寒樣影。

    鬓絲飒飒類青荷,腳線微微墜紅豆。

    分燈鄰壁,脫帳底袍寬;觀海魯門,低饔頭齑合。

    席上有琴,猶未帏中聽燕;堂前納履,何時間内乘龍? 那徐備人正在書齋裡翻閱文史,隻見“呀”的一聲門響,走了一個花撲撲的女郎進來。

    備人一見,閃了一閃,疾忙施禮,這女郎也回個斂衽。

    兩邊坐了,備人問道:“敢問女郎尊姓,有何事由,光顧小齋?”這瓶芳笑道:“賤妾姓張,名喚瓶芳,梨園亭主人之侍兒也。

    ”備人省道:“啊,是張宿直先生宅眷,小生失敬了。

    前日取擾令主人,尚未裁謝。

    ”瓶芳道:“多有慢來,烏足為謝!主人又蒙官人贈梨花詩,在家時刻贊歎。

    ”備人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