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回 竹節心嫩時便突 楊花性老去才G

關燈
”那幹人道:“我們是徐府裡,他約今日還房錢,為何都躲過了?”蓬生道:“這屋是典的。

    ”一班人見翠兒溜了,正沒處出氣,竟将蓬生唐唐突突扭到本府去了。

    隻見徐公踱将出來,家人禀道:“昨日逐馬翠兒,他許今日還銀出屋,如今都躲過了。

    走出這個光棍,硬争道這屋是典的,故此扭他來見老爺。

    ”徐公遂問緣由,蓬生将前情一一告訴道:“學生是嘉興秀水學,為因訪徐引先老師,來到此間。

    ”徐公道:“引先是我舍侄,既是禾中庠友,不可造次。

    ”即将家人喝退,留到後廳請茶。

    問及禾中人物景緻,目下文章風氣,對答如流。

    徐公即引出公子同到書房盤桓道:“正要從容請教。

    ”正是: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也有情。

     卻說翠兒和邵秀甫傍晚開船,行不上數裡,忽然大風起來,就在那燕子矶邊歇了。

    是夜黃昏,被江洋大盜數十個明火執械,打上船來,盡情搬得一個精光。

    翠兒吓得跳下水去了,邵秀甫慌忙叫艄水撈救起來,帶水拖泥,在船中坐了一夜。

    那邵秀甫遭了這個劫,在艙裡隻管憎嫌:“這個婆娘是不利市的,才下得船,就有這樁‘順溜’事來。

    若他到我家裡,不消說,我這兩根骨頭也沒了。

    ”——自言自語的說。

    翠兒沒了許多重資,又聽得這些嗟怨,每日隻在艙裡哭泣。

     不一日進了鎮江口子,一溜風竟到了吳江。

    誰知到了吳江,原來秀甫果然斷弦未續,但房中姬妾頗多。

    況性子輕薄,他見翠兒跟他不大順溜,到了門首,也不許他進自己的門檻。

    逐他在一間舊屋裡住,不過給些尋常衣食,也不來着甚溫存。

    翠兒到有兩三口人,身邊又沒貨兒接濟,有一頓沒一頓,苦不可言。

    正是: 赫赫神明不可欺,虧心那得口兒肥。

     早知今日風筝斷,悔殺當初錯接臍。

     翠兒每日在這房裡,嗟怨邵秀甫薄情。

    因而思念蓬生,恨不得見一面,便死也甘心。

     話分兩頭,卻說那飛光一連幾日不見蓬生回寓,即到馬翠兒屋裡尋他。

    隻見門壁俱封,連叫數聲,無人答應。

    遂問兩鄰,道:“從甚麼邵相公去了。

    ”飛光心下一想:“怪道幾日不回來,恐我阻他,他竟同他去了。

    ”急忙回到下處,别過徐學師,一一告訴。

    徐公也歎“蓬生着魔,連我都瞞得鐵桶。

    ”飛光收拾行囊,雇了船隻,竟自回嘉興去了。

    那蓬生在徐府住了三四日,心下不安,再三告辭,徐公專席作餞。

    及接引先來陪,徐引先不知請陪甚客,到來見是蓬生,反吃了一驚道:“陳兄說你如此這般,如何邂逅在此?”蓬生亦将那日事情告訴。

    老徐道:“幾乎屈殺賢契。

    ”蓬生就在席上辭謝二徐,次日收拾回家。

    不一日到了禾中,就去尋着飛光。

    飛光道:“翠兒既真從你,何必瞞我竟自先回?可笑這樣的好朋友!”蓬生将那日事由,又将翠兒從了吳江姓邵的去了,足足說了半日。

     别了飛光回家,歇了半個多月,心裡發癢起來,思想翠兒,要見他一面,終日的牽腸絞肚。

    忽一日對飛光道:“弟與翠兒之約,實出肺腑,今卻不得個分明下落,心事耿耿不平。

    弟今特來别兄,親到吳江細訪。

    ”飛光道:“仁兄這段癡情,隻恐那人負你。

    我與你讀書明理,怎被這妮子侮弄!你既主意已決,也難勸你,我有一物相贈。

    倘翠兒果然負心,可以一劍了局。

    一則完了兄的癡念,二則不辜弟伴守青萍半生俠氣,卻有用着他的日子。

    ”蓬生接着劍道:“一定不負所托!”兩人鼓掌大笑,一拱而别。

     蓬生别了回家,叫了一個小厮,攜了行囊,雇了船隻,竟到吳江,泊在那黑水灘頭。

     是晚月色頗佳,蓬生心裡好不耐煩,分付小使:“你看着船,我上岸去閑走走。

    ”一心要打聽這邵公子住所,自恨當初在南京不曾探得他的名氏,一時間也沒處訪問。

    行行步步,走過了一條石橋,橋東有一帶黑樓房,岸邊密密都是倒垂楊柳。

    蓬生感歎,遂吟詩一首: 月明如水柳陰橫,有客牢騷卧短篷。

     小燕薄翎輕去國,不知萍水可相逢? 吟罷,又步到那樓前觀看。

    隻聽得一間樓上有個女人聲息,唧唧哝哝發慨歎之聲。

    蓬生自轉道:“這個女人,畢竟也是不遂意的,卻和我趙蓬生一般。

    若是我那翠兒,此時一定和邵公子,自有千種風流,萬般旖旎,怎知我趙蓬生恁般孤零!”不覺淚兒早沾襟了。

     誰知馬翠兒住在這舊屋裡,邵秀甫也竟不來。

    獨自一人,愁悶不過。

    見此好月,臨窗一望。

    卻好趙蓬生步在此處,留戀低回,自言自語,在那月下站着,樓上望将下來,如日裡一般!那婦人眼乖,對丫頭道:“這個人,好象那嘉興趙相公麼?”丫頭看了一會道:“有些象。

    ”翠兒遂和丫頭下樓來開了門。

     趙蓬生見那女人開門,不好意思,欲閃過間壁去。

    翠兒見了,果是趙蓬生,疾忙叫一聲:“趙蓬生官人!”便潸潸的流下淚來。

    蓬生聽見叫着他姓氏,吃了一個大驚,仔細上前一看,原來是翠兒。

    兩人相見如在夢裡一般,且不叙寒溫,兩個抱頭大哭,就如死了人的一般。

    連丫頭陪出了許多眼淚。

    蓬生帶哭問道:“說你從了邵公子,怎的到在這裡?”翠兒道:“我一言難盡。

    你為何也在這裡?”蓬生道:“我特來訪你,若見得你一面,我就死也罷了!” 兩人就攜手同到樓上,翠兒将那日所遭的事情,逼迫不過,我着人來請你,你對來人痛罵決絕,叫我孤身一時無個投奔,隻得沒奈何跟他來了。

    燕子矶邊,又被劫盜搬得罄盡,今日邵秀甫又如此薄情,細細告訴。

    蓬生聽了,隻是跌腳歎氣,暗想:“飛光甚沒眼力,翠娘畢竟是有肝膽的,這劍兒不消動彈了。

    ”翠兒道:“我再不想今生有見你的日子!我今見了你這一面,即刻便自盡,你在此看了我去!” 說罷,就向身上解下一根鸾帶來,往頭頸上一纏。

    蓬生急急搶來擲掉了,遂說:“你若肯複理舊盟,就此随了我去,正好和你做夫妻哩!”翠兒道:“官人但恐棄我,我前番一時錯志,千悔萬悔無及,惟有一死報你的情。

    ”說罷,據樓欲堕,尋個自盡。

    蓬生将翠兒捧住道:“娘子,你既舊盟不敗,我豈有他心!如今就和你下了船,歸去何如?”翠兒喚了丫頭,忙忙收拾,随了蓬生,寂寂走到船上。

    不上半夜,搖到嘉興家裡。

     次早請了陳飛光來,說遇翠兒的奇緣,又将他奇禍疊來,急迫無奈,隻得強同逃難,皎日之盟,至今耿耿。

    足下青萍雖利,其如彼未負心也,這劍返璧歸趙。

    翠兒亦上前斂衽,不勝凄惋。

    飛光道:“盤根錯節,利器刀見。

    翠娘幾番風雨,也是蓬生的前緣未到。

    正叫做: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大家歡歡喜喜,重整花燭,借重飛光主盟,結成良配。

     詩曰: 情癡到底卻成真,楊柳因風也捍門。

     莫上歌樓再三歎,落花原是馬蹄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