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十 圖葬地詭聯秦晉 欺貧女怒觸雷霆

關燈
所以夫婦間情意尚好。

    三朝之後,接取漁翁夫婦到來同住,前堂設席請親家,後置備酒請親母,女婿亦肯叫丈人,叫丈母,朝夕相待,加意殷勤。

    漁翁夫婦歡喜無限,真似擡上九霄雲裡一般,便把十畝好地雙手奉獻。

     陰員外心事已遂,忙忙的築起墳來,将他父親棺木入土。

    既葬之後,相待之情漸漸比前不同了。

    朱漁翁隻道他為葬事忙亂,故待他冷淡。

    孰知一日怠慢一日,相見時徉徉不睬。

    始而每食四樣,有酒有肉,繼而供給淡薄,葷腥全不見面。

    女兒本與婆婆同吃的,後來叫他與父母同吃了。

    家人婦女見主兒将他簡慢,皆冷眼相看,要湯沒湯,要水沒水,全不來答應。

    甚至背後妝鬼臉,說趣話。

    老夫婦時時氣得要死,暗地裡互相埋怨。

     住及一載,陰家要讨二房媳婦。

    女家姓聶,是一富翁,嫁來時,妝奁富厚,四櫥八箱,擺滿一堂。

    陰員外夫婦做出肉麻奉承來。

    諸親百眷亦啧啧稱羨二郎有福,讨了有嫁妝的娘子。

    大兒子本來看不上妻子的,今見弟媳滿頭珠翠,衣裙華麗,自己妻子身上穿的無一件好衣,頭上插戴一些沒有,相形之下,又氣又羞,把妻子竟如眼中之釘,肉中之刺,丈人丈母益發看不上了。

    連日擺酒請男客,請女客,都不請他夫婦出來上席。

    合家熱鬧,獨有他老夫妻冷冷清清,不茶不飯,縮在一間屋裡。

     朱漁翁氣憤不過,走出門去,到相識人家消消悶氣。

    至晚回來,隻見妻子與女兒相對下淚,問他為甚下淚。

    其妻道:“隻因你走了出去,女兒又受丈夫埋怨,道你這樣醜态,還要人前搖擺,削他面皮。

    兩下争論,竟要動手打起來了。

    你道氣也不氣?”漁翁一聞此言,大怒道:“我半世無拘無束,今日倒被小畜生拘管我在此一年,分明無罪坐牢!罷了,罷了,我甯可餓死家中,不要吃這碗讨厭的飯了”老夫妻相向而哭,一夜沒有睡着。

     明日絕早,将鋪蓋卷好,把些舊衣服疊在舊箱子内,叫了一隻小船,搬下物件,走出堂前,告别親家親母,都回說沒有工夫,改日再見罷。

    女婿也絕不相送,隻有女兒牽衣大哭。

    朱漁翁道:“女兒,我一時誤聽人言,害你受苦。

    如今我也顧不得你了。

    ”三口含淚而别。

    合家見他去了,皆歡喜道:“兩個老厭物去了,省得端茶送飯。

    ”朱女聽見,好不氣苦。

     隔了一日,丈夫又讨起小來,是一皂隸人家女兒,也有五六分顔色,妖妖娆娆,如風擺荷花一般。

    丈夫愛如珍寶,夜夜與他同房共宿,大妻處連面也不來見了。

    可憐朱女舉目無親,還要受公婆作踐。

    隻有弟嬸聶氏,為人和氣,還肯叫他聲“嫂嫂”,時時走來說說話。

     一日,同到婆婆房去,隻見新讨的妾也走進來,個個叫應,單不叫應他。

    朱女發話道:“我是你的何人,不值叫我一聲?就是夫主寵愛,也要曉得分有大小”那妾尚未開口,隻見婆婆冷笑道:“分甚麼大小你也不是千金小姐出身,他也不見得低微了你。

    不過這雙腳,你大了他的罷了”梅香婦女聽了,都格格的笑個不住。

    羞得朱女滿面通紅,含怒歸房,思量尋一死路,隻是放不下父母。

    聶氏看不過意,倒走來勸解一番,隻得忍着這口氣了。

     再說朱漁翁夫妻到家,鄰裡都來探望,問他何故還家,恐怕丢醜,不好直說,隻是含糊答應。

    正是“啞于吃黃連,有苦在心頭”。

    又除了破屋數間之外,柴米俱無。

    本有一隻漁船,為嫁女兒,也賣掉了,要捉個把魚兒變錢,漁具都無。

    又氣又苦,夫婦兩個漸漸害起病來,睡倒床上,就要吃碗熱湯水也無人承值,那有請醫吃藥的理?不多幾日,漁翁一命嗚呼。

    妻子病中看見丈夫已死,心上一痛,也就兩腳一挺,急急的趕上去了那鄰裡見他屋内毫無聲息,走進一看,夫婦俱死在床上,隻得走到陰家,報與他女兒、女婿曉得。

    陰家父子隻做不曉,吩咐家人不要報知媳婦。

     鄉鄰回去,等了一日,不見陰家一個人來,便去對老王道:“當初陰家媒人是你做的,如今丈人丈母死了,怎麼不來盛殓?”老王道:“這也可笑,待我去說。

    ”一徑走至陰家,要見陰員外。

    陰員外已知來意,推故不見。

    正坐廳上,隻見員外的一個舊友走來,便将此事告訴他道:“前日員外自求對親,如何今日見他死了,不叫兒子媳婦過去?”那人道:“這個如何使得?《琵琶》上說得好:‘婚姻事,難論高低。

    若論高低,何似當初休嫁伊?’你不要慌,我去與他說。

    ”員外看來難滅衆論,便走出來道:“我叫他女兒去便了。

    小兒卻不在家,改日去罷。

    ”一面叫好了船隻,一面叫人報知朱女。

     朱女聽得爹娘俱亡,号啕大哭起來,帶跌帶奔走到廳上,問父母如何俱死。

    老王備述一番,朱女哭倒在地。

    老王道:“事已至此,不必哭了,速去盛殓為妙。

    ”朱女要他丈夫同去,丈夫避不見面,心慌意亂,隻得哭到房中,卷了些随身衣服,叫一小婢拿了,跟着老王下船。

     一到家中,捧着兩個屍首,哭得石人下淚,鐵漢傷心。

    旁人聽了,也不知落了多少眼淚。

    隻道家中還有些用度,那知一空如洗。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