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回 太後下诏備火車
關燈
小
中
大
起來了。
因為據我們的估計,要裝載全部的官員,太監,宮女,以及各種用具,材料等等,這一列禦用專車,就非得挂上十六輛車不辦。
同時又因為這些車輛在購到以後,還從不曾行駛過,為慎重起見,少不得先要施行一番檢查;這一部分的工作,居然是很迅速地辦妥了。
其次就是要把十六輛車子完全改漆代表皇族的黃色。
能夠保持本來的面目的,隻有那一輛機關車。
我想皇太後如果想到了這一點的話,伊是決不肯讓這輛機關車不換顔色的。
這是多麼可惜啊!我們竟不能有一輛黃色的機關車,拖着我們,在中華的原野裡往來馳騁,使我至今還覺得不勝抱憾! 皇太後雖然是決意要出京了,但是還得照例的教朝中的各位大臣對于這件事發表一些意見。
每逢有比較重要一些事情發生的時候,伊總要征詢他們一番的。
不過,據我所知道,事實上伊對于廷臣所貢獻給伊的意見,卻往往是非常的漠視;尤其是那些和伊自己的意見相左的話,那是更不願意聽了!這一次伊為着要服從習慣,沒法又下了一道例行公事式的上谕,可是這上谕下去之後,廷臣就不免大大的忙亂起來了,奏章象雪片似的送進來,他們的大意,都不外乎下面這幾句話:“伏念中國自堯舜以來,曆朝帝主,未聞有輕以萬乘之尊,托諸于彼風馳電閃,險象環生之火車者;況我皇太後春秋已高,尤家珍攝,以慰兆民之望。
即朝中各事,亦端賴聖意載決,不可一日廢馳。
幫臣等誠望我皇太後勿為夷人之妖言所惑,罷東幸之行。
實為至善!” 這裡所謂“夷人之妖言”,大概就是指我和我的妹妹而言。
在我們準備起程的二十天之内,差不多每天總有這種奏章送進來,可是皇太後卻一概置不理,随手撕成片片,丢滿了一地。
這也是伊的習慣,每逢見到有什麼跟伊自己的意見相反的奏章,伊總是這樣撕掉的!伊還很着惱地說道:“因為從前的皇帝沒有坐過火車,現在我們就不能坐嗎?要是那時候已有火車的話,他們怕不早就坐了!而且就是有什麼危險,我們也不怕!我們所經過的險事,還能說少嗎?尤其可惱的,這些奴才們竟敢說我是老了!” 然而伊其實的确是老了!那時候,伊的年齡已快近七十歲了。
伊的面部,伊的手指,也和尋常的老年的女人一樣地顯露着老的象征了;可是倘有人直言無諱的說伊是老了,伊就不免要非常着惱,認為是重大的侮辱。
“再者,他們也不該說,”伊繼續的自語着,伊的怒火是逐漸的升高了:“因為這裡有些事情要辦,我們就不能離開北京!難道說他們竟不知道我們的人走到哪裡,整個的朝廷,便跟随到哪裡,所有的事情,不是依舊可以辦嗎?象庚子那年拳亂的時候,我們望西安一走,洋兵便跟不上來了;而我們的朝廷,卻是依舊在我們的手裡!伊們竟連這些都不明白嗎?這樣愚蠢的東西,要他們幹什麼!” 于是,太後東幸的事情,便這樣決定了,就有軟天監替我們揀了一個大吉大利的日期和時辰,以便出發。
這一天,禁城裡是充滿了一種狂熱的忙亂的空氣,從李蓮英起,一直到最低級的宮女;從執政的大臣起,一直到鐵路上最小的差役;從皇太後和宮眷起,一直到我們這些侍從女官:個個都是一樣的忙亂。
當然,從朝門一直到火車站去的一條大路上,又得照例的鋪上一層黃沙;這些黃沙都是浸得很濕的,象海邊的沙灘一樣,為的是免得給風括起來。
一出紫禁城的大門,我們便一齊上了轎;我的轎子恰好緊随着太後的鸾輿。
我們穿過了中華門,前門,沿着前門大街,一直到永定門;那裡,就
因為據我們的估計,要裝載全部的官員,太監,宮女,以及各種用具,材料等等,這一列禦用專車,就非得挂上十六輛車不辦。
同時又因為這些車輛在購到以後,還從不曾行駛過,為慎重起見,少不得先要施行一番檢查;這一部分的工作,居然是很迅速地辦妥了。
其次就是要把十六輛車子完全改漆代表皇族的黃色。
能夠保持本來的面目的,隻有那一輛機關車。
我想皇太後如果想到了這一點的話,伊是決不肯讓這輛機關車不換顔色的。
這是多麼可惜啊!我們竟不能有一輛黃色的機關車,拖着我們,在中華的原野裡往來馳騁,使我至今還覺得不勝抱憾! 皇太後雖然是決意要出京了,但是還得照例的教朝中的各位大臣對于這件事發表一些意見。
每逢有比較重要一些事情發生的時候,伊總要征詢他們一番的。
不過,據我所知道,事實上伊對于廷臣所貢獻給伊的意見,卻往往是非常的漠視;尤其是那些和伊自己的意見相左的話,那是更不願意聽了!這一次伊為着要服從習慣,沒法又下了一道例行公事式的上谕,可是這上谕下去之後,廷臣就不免大大的忙亂起來了,奏章象雪片似的送進來,他們的大意,都不外乎下面這幾句話:“伏念中國自堯舜以來,曆朝帝主,未聞有輕以萬乘之尊,托諸于彼風馳電閃,險象環生之火車者;況我皇太後春秋已高,尤家珍攝,以慰兆民之望。
即朝中各事,亦端賴聖意載決,不可一日廢馳。
幫臣等誠望我皇太後勿為夷人之妖言所惑,罷東幸之行。
實為至善!” 這裡所謂“夷人之妖言”,大概就是指我和我的妹妹而言。
在我們準備起程的二十天之内,差不多每天總有這種奏章送進來,可是皇太後卻一概置不理,随手撕成片片,丢滿了一地。
這也是伊的習慣,每逢見到有什麼跟伊自己的意見相反的奏章,伊總是這樣撕掉的!伊還很着惱地說道:“因為從前的皇帝沒有坐過火車,現在我們就不能坐嗎?要是那時候已有火車的話,他們怕不早就坐了!而且就是有什麼危險,我們也不怕!我們所經過的險事,還能說少嗎?尤其可惱的,這些奴才們竟敢說我是老了!” 然而伊其實的确是老了!那時候,伊的年齡已快近七十歲了。
伊的面部,伊的手指,也和尋常的老年的女人一樣地顯露着老的象征了;可是倘有人直言無諱的說伊是老了,伊就不免要非常着惱,認為是重大的侮辱。
“再者,他們也不該說,”伊繼續的自語着,伊的怒火是逐漸的升高了:“因為這裡有些事情要辦,我們就不能離開北京!難道說他們竟不知道我們的人走到哪裡,整個的朝廷,便跟随到哪裡,所有的事情,不是依舊可以辦嗎?象庚子那年拳亂的時候,我們望西安一走,洋兵便跟不上來了;而我們的朝廷,卻是依舊在我們的手裡!伊們竟連這些都不明白嗎?這樣愚蠢的東西,要他們幹什麼!” 于是,太後東幸的事情,便這樣決定了,就有軟天監替我們揀了一個大吉大利的日期和時辰,以便出發。
這一天,禁城裡是充滿了一種狂熱的忙亂的空氣,從李蓮英起,一直到最低級的宮女;從執政的大臣起,一直到鐵路上最小的差役;從皇太後和宮眷起,一直到我們這些侍從女官:個個都是一樣的忙亂。
當然,從朝門一直到火車站去的一條大路上,又得照例的鋪上一層黃沙;這些黃沙都是浸得很濕的,象海邊的沙灘一樣,為的是免得給風括起來。
一出紫禁城的大門,我們便一齊上了轎;我的轎子恰好緊随着太後的鸾輿。
我們穿過了中華門,前門,沿着前門大街,一直到永定門;那裡,就